楊先春
[摘 要]情景創(chuàng)設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教學策略,不僅有利于將抽象、籠統的數學知識予以具體化、形象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有利于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本文對小學數學中有效情景創(chuàng)設應遵循的原則和策略進行淺談。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必要性;方法
情境教學對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內容,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進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為學生營造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空間;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才華與智慧的舞臺。
一、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必要性
1.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學習動機是學習自我需求產生的助推劑。學生想不想學,能不能具有“我要學”的學習欲望,需要外力誘引因素,特別是學習目的還不明確的小學生,更需要教師想方設法引導激發(fā)和誘導。而情境的激趣、誘思、煽情的功效,能把學生引入到身臨其境的環(huán)境中去,自然地就能生發(fā)學習需求,使學生處于“憤悱”狀態(tài),有不學不快之感。這樣的情境是有效的,有存在的必要,教學中教師要把情境的激情激趣放在首位,作為教學成功的保證,這樣才能獲得高效教學。
2.引導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情境是教學的載體,伴隨著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只要教師設計科學,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那么它的趣味性將引導學生體驗學習,享受學習,在消化知識過程中獲得能力和學以致用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獲得結論。新課改中倡導的體驗式學習,其實質就是情境教學,注重寓教于樂,引導學生動手探究和快樂數學實踐,體驗方法、體驗過程、體驗成功。
3.幫助學生有效解決問題。數學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概括。而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教學,就能很好地將數學披上生活的外衣,使其回歸到現實中去。這樣就溝通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就能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從而興致地學數學、用數學,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發(fā)展反哺服務生活的本領。生活情境應該堅持從生活中來,還要到生活中去的運用法則,這樣才算有效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4.促進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運用情境教學,情境中的知識不僅要正確,其思想價值取向也要合乎核心價值觀,有利于促進學生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避免傳統數學教學中只重知識技能,不重學生人文精神的滋養(yǎng)。實踐中,個別教師為把情境創(chuàng)設得新穎別致,把俗語、口頭禪等不良語言引入情境中。雖取得一定效果,但對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有不良影響。我們要注重避免。
二、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注意的問題
1.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生動有趣,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一個好的情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參與動機,能使學生主動地融入問題中,積極地投入到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圍中,也能夠化解教學中的一些重難點。然而,我們在充分認識“情境”在教學中的作用的同時,也要防止認識上的偏差,并非所有課的導入都必須要有一個“情境的創(chuàng)設”,數學教學應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但絕不是所有的數學知識都必須從生活中找“原型”。
2.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有可操作性,能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皩W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fā)現的。因為這種發(fā)現,道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性質和聯系?!倍@種發(fā)現又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獲取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探求新知時,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思維材料,設置“動境”,使學生借助已有知識、技能,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新知的主動探究。
3.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有真實性,不能欺騙學生的感情。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創(chuàng)設的情境要盡可能的真實可行,因為真實的情境更接近學生的生活體驗,任務的可行性更容易啟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梢?,創(chuàng)設真實可行的情境至關重要。
三、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方法
1.聯系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新課標明確地指出要“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系”。因此超越知識符號的課堂,構建生活的課堂,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要促進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絕大多數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找準每一節(jié)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切入點”可讓學生產生一種熟悉感、親切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從生活情境中提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學會學習。
2.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多媒體以其獨有的優(yōu)勢,把生活中的畫面,學生的經歷,喜歡的故事等一系列學生感到有趣的事物,用優(yōu)美的圖像、動聽的音樂、有趣的動畫展示給學生,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所以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創(chuàng)設能夠吸引兒童主動參與學習的、富有兒童情趣的生活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共同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的樂趣,感受數學的魅力,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chuàng)新意識。
3.結合實踐活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操作實踐是手、眼與腦的密切協作活動,是對客觀事物的動態(tài)感知過程,是把外部動作思維轉化為內部語言形態(tài)的智力內化過程。在操作實踐活動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培養(yǎng)學生質疑,促進自主學習的重要形式。比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可讓學生量一量課前用硬紙做成的大小不同的若干圓的周長和直徑,學生發(fā)現了“圓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在此基礎上教師稍加點撥,學生就能掌握圓的周長計算方法。這樣的實踐操作活動,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而且讓學生從多角度提出問題,培養(yǎng)和增強了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4.借助游戲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小學生好動,喜歡做游戲。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在玩樂中認識事物,吸取數學知識和經驗,并應用于實際生活。比如,在教學“元、角、分的認識”時,教師可拿出標有價格的鋼筆、文具盒、玩具飛機、排球等物品,讓學生模擬生活情境,扮演營業(yè)員、顧客進行買賣,在游戲中加深對人民幣的認知,體驗成功的快樂。需注意的是,游戲形式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年齡的不同而有所變化。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具體、有趣并富有一定啟發(fā)性的問題情景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經歷一個艱難、無奈、成功、喜悅的心理歷程,感悟到學習數學是一件感興趣的事情,從而愿意接近數學。
四、結語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結合具體內容,利用數學知識本身的內在美,創(chuàng)設形象,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學習情境中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的知情意同步發(fā)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 夏小剛.數學情景問題創(chuàng)設與數學問題提出[J].數學教育學報,2011(09) .
[2] 鐘啟泉.課程與教學論 [3] 王文靜.情景認知與學習理論研究評述[J] .全球教育展望. 2011( 06 ).
[3]徐梅.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情境開展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30).
[4]趙明.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