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摘 要: 本文主要針對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并且制定部分有效的對策,希望略盡微薄之力。
關鍵詞: 高中政治 新課程改革 有效對策
現階段,隨著高正政治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政治課堂教學逐漸擺脫傳統(tǒng)束縛,教師教學模式與學生學習方式都發(fā)生明顯變化,促使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且生動活潑。在改革過程中,高中政治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大膽創(chuàng)新實踐,使新課程改革得以順利實施與落實,充分發(fā)揮高中政治教學的價值與意義。
一、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問題
1.教學方式上的問題
在傳統(tǒng)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中心且占據主導地位,控制整個教學流程與環(huán)境,但是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政治教學教學方式要注重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培訓,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重視學生地位,圍繞學生這一中心開展政治教學。另外,在新課程中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教師要以引導方式指引學生學習和掌握政治知識,部分教師由于過于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導致課堂學習氛圍松散,反而影響教學質量,效果不佳。
2.課堂活動安排上的問題
在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中要求改變學生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總是機械、表面、被動地學習和接受政治知識,所以應該提倡學生主動參與到政治知識學習中,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并且對新知識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其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新課程改革強調更新教學活動,但是在具體高中政治教學實踐中某些教師將其片面化,將整個教學提問與教學活動無限放大,從而導致教學活動過于形式化與表面化,教學質量一般,最終導致教學活動泛濫。雖然讓學生感到政治課堂的輕松,但是并沒有解決關鍵問題,沒有幫助學生掌握政治知識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以及價值觀與情感的培養(yǎng)。這樣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形式,會讓學生感覺到政治課就是在搞活動,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并不是特別重要,導致輕重顛倒。
3.課堂討論的系統(tǒng)性問題
課堂提問與討論是高中政治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問問題能夠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加深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理解,促使學生對問題進行更深入的分析與探討。于是,在新課程改革下,某些高中政治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但是教師的從旁幫助與指導也十分重要,當學生在學習政治知識過程中遇到問題或困難而無法解決,教師應該及時為學生提供一定幫助或指導,最終一起解決問題或困難。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調動其參與政治知識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但是部分教師由于對學生的過于放縱,長此以往,遇到問題或困難的學生便會對政治知識喪失學習興趣,從而挫傷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教學效果的增強。
二、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的有效對策
1.合理整合教學資源科學統(tǒng)籌教學進度
在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中,某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感覺到教材內容多,課時不夠用,從而拖慢教學進度,其原因在于對教材缺乏深度研究與思考,在探究活動方面存在一定誤區(qū),特別是在教學活動安排中缺乏有效的技術支持,過于追求活動而忽視教學質量。因此,高中政治教師可以合理整合教學資源,并且科學統(tǒng)籌教學進度,根據新課程標準對教材進行有效優(yōu)化或重組,適當地割舍與補充教學內容。特別是對于教材中的探究活動,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大膽取舍,有機整合,科學安排,促使設計的政治教學活動更具實效性與啟發(fā)性,使教學目標得以實現。同時,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應該圍繞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教學,處理問題,讓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中都能學習與掌握政治知識,充分協(xié)調教學容量大與課時安排少之間的矛盾,合理安排教學進度。
2.正確處理基礎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
在傳統(tǒng)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某些教師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夠重視,總是抱怨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弱,究其原因在于教學方法過于傳統(tǒng)落后,灌輸式教學方法過于強調對學生政治知識的積累,導致政治知識只是機械地存儲在學生腦海中,但是這些知識得到思維鍛煉和運用的機會較少,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師正確處理基礎知識與培養(yǎng)學生能力之間的關系,基礎知識包括基本原理與概念,其與學習能力二者之間關系密切。學習能力要以政治知識為基礎,有了知識的掌握才能不斷前進,有所進取與創(chuàng)造;政治知識又要以能力為條件,有了能力才能使政治知識的價值與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二者密不可分。因此,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講清基礎原理與概念,促使學生理解原理、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更需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能力,知識與能力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3.準確角色定位構建高效高中政治課堂
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標準提倡開放互動教學模式與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民主平等的課堂上積極主動地學習政治知識,并且提高學生探究學習與思維創(chuàng)新的能力。所以,高中政治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理解這一教學理念,從而為順利開展政治教學活動提供有力的理論保障。因此,要準確定位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從而構建高效政治課堂,充分樹立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為引導者的角色定位,這就要求教師在調動學生主體性的同時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示范性作用,保證學生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有步驟、有目的、有計劃地學習政治知識。例如,在討論“個人收入的分配”問題時,教師可以先規(guī)定討論內容,選擇與教學目標相貼近的討論主題,再確定討論方向與步驟,讓學生進行有效的深入思考、分析探究、互動交流、成果展示與結論評測,從而明確師生角色定位,構建高效課堂。
4.高中政治教學要采取開放式教學模式
首先,開放課程資源,在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材并不是為教師提供講授的,而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政治知識的工具,是開展教學活動的資源。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與學生學習情況與教學目標相聯系,與時俱進地調整或充實教學內容,提升素質教育的實效性、生動性與針對性。其次,改進教學形式,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要求的教學形式為:讓學生直接參加且豐富多彩,強調寓教于樂。所以高中政治教學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目標與條件,因地制宜地選擇不同教學形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政治知識學習。再次,開放教學時空,在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時間可以靈活安排,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情況,可以適當地在課下開展教學活動;可以安排必要的課前活動或課后延伸活動進行配合,可以一個課時完成教學內容,也可以持續(xù)多個課時完成。
5.高中政治教學需要突出以人為本理念
在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中要重視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與人文培養(yǎng),在新課程標準中要求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具有濃厚人文關懷的內容在新課程標準中多次體現。例如“課程基本理念”指出:高中政治課程要立足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注重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高中政治課程要關注學生的行為、情感與態(tài)度表現,提倡開放互動教學模式與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民主平等的課堂中學習和掌握政治知識,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與發(fā)展能力?!罢n程設計思路”要求,采用模塊式的教學組織形態(tài),把高中政治教材分為選修與必修兩大部分,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升學需求,而且可以充分考慮學生畢業(yè)后的就業(yè)需求。上述要求與規(guī)定,都體現著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中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體現為對人性的關懷與尊重。因此,高中政治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該樹立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6.以生活主題為基礎統(tǒng)籌政治教學內容
以生活主題為基礎統(tǒng)籌安排高中政治教學內容,能夠積極反映和體現時代特征,這是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的閃光點之一,并且某些高中政治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貼近,所以,教師可以很好地利用生活資源開展教學活動,使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例如,新課標“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出:高中政治課程要立足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并且注重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把政治理論觀點和概念與實際生活主題相結合,構建政治知識與生活現象、生活邏輯與理論邏輯相結合的教學模塊。在“影響價格的因素”教學中,由于教材中的內容比較抽象,教師可以直接為學生列舉一些生活現象,如反季水果,西瓜在冬季高達3元/斤,而在夏季則僅為0.5元/斤。以此引出教學內容,讓學生學習“影響價格的因素”相關政治知識,并且使用生活化知識導入教學內容,讓學生感到親切自然。
三、結語
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針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從容面對,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或手段讓這些問題迎刃而解,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政治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飛飛.對高中政治課現狀及對策的探討[J].赤子(上中旬),2014,21:94.
[2]張擇鋒.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4,32:99.
[3]周玉平.淺述高中政治優(yōu)質課教學的有效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