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瑾同
【摘 要】據(jù)有關方面調查,中國城市學生中男生吸煙比例已高達40%,少數(shù)女生也有吸煙行為。校內的寢室、廁所,校外的公園、電影院都成了他們避開老師和家長吸煙的最佳場所。在《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都有明文禁止,但是學生吸煙的現(xiàn)象屢禁不止,雖然在校內不敢明目張膽吸煙,但一出校門便“吞云吐霧”起來。面對如此嚴重的情況,廣大教育工作者憂心忡忡,也采取了各種措施,可是效果并不理想。筆者認為對中學生吸煙的問題應從誘因入手,采取全方位行動,家庭、學校、社會以及個人都應該積極努力,共同教育和防范學生吸煙,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打造和諧文明的空間。
【關鍵詞】吸煙;社會心理;中學生
目前,中學生吸煙已不罕見。
就其心理動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滿足社會交際的需要。我國在很早以前就將遞煙作為交際的手段或橋梁。在當前社會風氣影響下,有時為了辦事順利,聯(lián)絡感情,以煙引路,煙酒不分家。此風對青少年影響明顯。在社會中,要辦一件事,給領導拿幾條好煙就可搞定。在人際交往中,相互遞上一支煙顯得親切和友好。中學生正處于有強烈交際需要的年齡階段,為了搞好同學關系、朋友關系,有人便染上了吸煙的惡習。如在某一高中學校,有的學生在干部競選、評優(yōu)、評獎等都離不開“香煙開路”。許多同學認為:“煙可以使人產(chǎn)生親近感,減少陌生,提高辦事效率。”可見,煙已成為當今青少年人際交往的粘合劑。
第二,精神調節(jié)的需要。在心理學上,“精神調節(jié)”主要包括消遣、享受、提神和解悶。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感情容易改變。由于學習壓力、感情受挫、人際關系失調等多方面的原因使一部分人心理便得緊張、壓抑、空虛、痛苦,有人便用吸煙作為解除自身煩惱與苦悶的手段。這樣時間長了,就形成了所謂的“癮”。況且,青少年期往往涉世不深,社會經(jīng)驗不足,但又對社會往往有著較高的期望值。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難免遭受各種心理挫拆,出現(xiàn)心理失衡。而煙可暫時麻醉他們的神經(jīng),使他們暫時失去或忘卻不平衡的心理,獲得短暫的快樂,即所謂“一抽解千愁?!闭驗槌闊煗M足了他們消愁解悶的心理需要,所以許多青少年在心理受挫時,特別鐘愛這“煙”。
第三,盲目模仿、相互“感染”的作用。中學生行為的可塑性很大,影視和生活中各種人物角色的行為對他們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當影視中出現(xiàn)一個戴著墨鏡、叼著煙卷,并且周圍有一幫哥們簇擁的“老大”時,他們就會覺得這樣真“酷”,進而把他作為自己崇拜的偶像,模仿其行為,去找那份“酷”勁。同住一個宿舍、同路上學,在習慣、行為等方面都會相互影響。倘若住在一個煙民宿舍或有幾個煙民同伴,久而久之,有些從不沾煙的人也想嘗試一下吸煙的感覺,逐漸地,他們也變成了“煙客”。
第四,作為“成熟”和“派頭”的標志。有人認為吸煙的人更成熟、更瀟灑、社會閱歷更深、辦事能力更強;還有人認為吸煙的人有“派頭”、神氣、有男子漢風度,這種獨立意識和成人感的需要,使中學生容易沾上吸煙行為。在當今商品社會影響下,大款們擺闊氣、講排場,致一些有經(jīng)濟背景的青少年在人際交往中通過煙的檔次來抬高自己的身價。而另一些人為了不被看輕,顯示自己能耐,也硬著頭皮盲目攀比,買進口煙或買國產(chǎn)高檔煙的占29.8%。
第五,家庭影響。據(jù)調查,絕大部分吸煙的學生,其家庭成員中總有吸煙行為者,孩子從小受到“熏陶”,總想體驗吸煙的感覺。很多孩子從家里拿煙也很方便,香煙的檔次一般也不賴,這樣,還很容易形成相互攀比的心理。
第六,社會不良誘惑或縱容。社會上有些不法商販、店主違法向未成年人銷售香煙,有的甚至拆包給學生零售煙卷,為學生提供便利,從中牟取不義之財。
第七,對煙的錯誤認識:錯誤地認為抽煙能提神、消除疲勞,有功于腦力勞動,因而在學習緊張或思考難題時借助吸煙提高學習效率;還有的竟錯誤認為,所謂吸煙有害身體不過是宣傳而已,并不可信:我父親抽了幾十年,至今也沒什么癌癥;隔壁馮大爺從不吸煙,最近卻死于肺癌。吸煙未必有什么危害。
中學生吸煙有很大的社會心理危害,其表現(xiàn)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造成經(jīng)濟損失。中學生是純消費者,所花費用都是父母的血汗錢。有些同學卻從不考慮這一點,他們每天抽煙支出比伙食費都高。這種消費對于家庭條件好的同學還可以承受,而那些家庭條件較差的同學,往往抱著一種飯可以不吃,煙不能不抽的態(tài)度,從微薄的生活費中拿出很大一部分去購煙,這無疑對家庭構成沉重的負擔。
第二,影響社會交往。吸煙雖然被很多人誤認為是交際的工具、成熟的表現(xiàn),但實際上卻影響交往的范圍與水平。當你與幾個叼著煙卷的人從別人身旁走過,并不時地像子彈射擊槍膛一樣吐出一口口粘痰時,旁邊的人就會用厭惡的眼神瞅著你。你可以想想,與這種不講衛(wèi)生之人交往的人有多少呢?
第三,敗壞社會風氣。全國從上到下都在宣傳“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煙盒上也標著“吸煙有害健康”,但真正注意的人又有多少呢?中學生常在街頭、廁所、宿舍吸煙,更有甚者課間肆無忌憚地在教室、樓道、校園里抽,這豈不是有意違背社會公約、敗壞社會風氣嗎?
第四,影響大腦反應。偶爾吸一支煙或許能調節(jié)精神,但一旦成性,就會使反應遲鈍,感知覺減退,從而影響工作效率和學習成績,甚至引起某些疾病,進而危害身體健康。
第五,會增加新的心理沖突。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好多人的觀念正在發(fā)生變化,吸煙越來越成為人們反感的行為,那些“癮君子”們往往會受到人們的白眼或社會輿論的譴責。正如“借酒消愁愁更愁”一樣,借吸煙進行精神調節(jié)會產(chǎn)生心理上更大的壓力,使他們經(jīng)常處于抑郁緊張和矛盾之中。
不良習性總是可以通過一些正確途徑而改變的,中學生的吸煙行為也有一定的應對措施:
第一,開設健康教育課。以傳授保健知識為手段,強化健康意識,激發(fā)自身保健,使中學生認清吸煙的危害,并使之與吸煙告別。
第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中學生定期進行心理輔導,使之有一個健康、愉快、向上的心情去投入學習,從而消除他們“以煙消愁”的做法。
第三,行為干預??刹扇≌f服教育的辦法使中學生戒煙。形成一個習慣,要想更改它,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可對其提供一個戒煙的期限建議,使其逐漸鏟除惡習。當然,最重要的是吸煙者自己的主觀強制作用。
第四,家庭教育。家庭成員中的吸煙者應帶頭戒煙,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另外,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幫助孩子遠離香煙,如引導他們讀好書、培養(yǎng)他們的高雅情趣等。
第五,處罰措施。
(1)學生吸煙行為一經(jīng)認定后,隨即自動進入處理程序。
(2)學生吸煙行為的教育責任,應由學校和家庭共同承擔。
(3)學生吸煙行為發(fā)生后,填寫吸煙行為認定書,通知家長到校簽字。家長要幫助孩子深刻反思吸煙行為對自己、他人和學校帶來的嚴重危害,并形成書面材料。
(4)學生對自己的錯誤認識明確,反思深刻,確認合格后,可進入學校教育階段,填寫學生違紀處分。
(5)學生第一次吸煙行為被發(fā)現(xiàn),給記過處分;學生第二次吸煙行為被發(fā)現(xiàn),給記大過處分;學生第三次吸煙行為被發(fā)現(xiàn),取消學籍,留校察看三個月處分。以上處分均記入學生檔案。對初三學生有吸煙行為的要加大處罰力度。
(6)學生在吸煙行為的認定或教育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頂撞教師或證據(jù)確鑿拒不認錯將從重予以處罰。
總之,吸煙對健康是極為不利的,不但影響身體素質的提高,而且也影響心理素質的提高。每個明智的中學生朋友應該認清吸煙的巨大危害,不去做那種有損于自己健康的“癮君子”。
愿吸煙的中學生朋友們能早日與煙分手,為自己的身心健康著想,為營造一個和諧清潔的社會氛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時蓉華.現(xiàn)代社會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彭耽齡.普通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