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學生品德塑造方法
王薇
(貴州省安順市鎮(zhèn)寧縣江龍鎮(zhèn)中心學校,貴州 安順 561205)
摘要:在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過程中,《品德與社會》教材的特殊性對學生思想品德塑造是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因此,作為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就要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結合教材選擇適合學生的思想品德塑造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評價的過程中,明辨是非,感覺善惡,促進良好品德與行為習慣的形成。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學生品德;塑造方法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過程中,《品德與社會》教材的特殊性對學生思想品德塑造是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因此,作為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就要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結合教材選擇適合學生的思想品德塑造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評價的過程中,明辨是非,感覺善惡,促進良好品德與行為習慣的形成。
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教師不僅要注重課內(nèi)的教學,還要注重學生的知行統(tǒng)一教學,讓學生能夠結合教材上的教學內(nèi)容,形成道德評價的能力,達到知行統(tǒng)一,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愉快地進行實踐活動,完成道德品質的內(nèi)化。在人教版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和案例,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社會場景中。教師可以把握學生與家庭、學生與社會以及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在對具體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中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教師不僅要把握住這類教材,讓學生能夠在課內(nèi)進行自我實踐,而且要讓學生能夠在課外以及校外的實踐過程中真正踐行,完成知行的統(tǒng)一。如在《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結合教材的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勤勞節(jié)儉的教育,還要讓學生愿意參加勞動真正做一個愛勞動的孩子。首先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樹立學生中做的好的榜樣,提高教學實效,其次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要進行勞動觀念的教育,使學生知道為什么勞動光榮懶惰可恥,并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展勞動競賽,讓學生在家庭和學校中進行適當?shù)膭趧?,比一比,賽一賽,成為勞動小達人。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不僅要在導入階段形成開放性教學,而且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注重教學的開放性,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不僅喜歡上品德課,還能夠將思想品德課上接受的教育與自身的思想品德進行對照,并及時調整自己的思想品德行為。在導入過程中,教師要用引人入勝富有情趣的特定的教學環(huán)境,將學生的學習新課的興趣很快地調動起來,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在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讓學生時時參與討論,達到知識的內(nèi)化。如在人教版《品德與社會》教材《請你相信我》教學過程中,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搜集到的待人真誠言而有信的事例,展示給同學們,讓同學們知道什么樣的人才是信得過的人,接著教師可以用課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場景讓學生觀看,并進行互動討論,交流理解誠信的內(nèi)涵。教師不能忽視的是,在課堂上要安排自我反思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反思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怎樣成為待人真誠的人,怎樣成為值得別人信任的人。在課堂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作表格,將自己的誠信與非誠信行為添到表格中,努力讓自己想成為讓人信任的人,真正達到知行的統(tǒng)一。
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創(chuàng)建合作學習小組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在率真的環(huán)境中真實地坦露自己,因此教師要強化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圍坐式讓學生在每堂課中都置身在合作小組學習環(huán)境中,也可以采用插秧式在必要的時候讓學生形成合作學習小組,進行合作的交流。如在《我們的班隊干部選舉》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生干部應該通過民主選舉,懂的人人都有選舉權,當干部只有為大家服務的責任,沒有特殊權利。在活動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就可以采用合作小組的方式讓學生參照教材23頁,引導學生結合自身5年的學校生活,在小組中討論自身喜歡什么樣的班干部,而在模擬活動中,教師可以讓組內(nèi)每一位學生,參與“假如我當干班干部”的實踐活動,在組內(nèi)交流自身的競選宣言,并且推薦最佳代表在班上代表本小組進行發(fā)言,并對其他小組的競選宣言提出質疑,最后評全班評出最佳競選者。需要注意的是,在合作小組的創(chuàng)建中要注意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將學習能力不同,思想品德具有差異性的孩子,放在同一個合作小組中,讓大家參與討論,共同完成思想品德的塑造。
在思想品德與社會的考試過程中,對于學生的評價方式,不能僅憑一紙試卷來決定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不僅可以嘗試取消試卷考試,也可以在試卷考試的基礎上進行品德測試,對于測試內(nèi)容的選擇要注意教學內(nèi)容與育人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xiàn)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加強育人教育的目的。
總之,在《品德與社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真正把握學生的心理年齡,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教學模式,增強思想品德課的實效性,真正達到思想品德的塑造。教師要讓學生在豐富的、靈活的、直觀的、開放的學習形式中大量動腦、動手、動口,積極參與學習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完成知行的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蔡傳生,關于品生品社教材二次開發(fā)的障礙分析與對策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2]易藝萍,把握課程真諦 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J],家教世界,2012年22期
[3]李靜,生動有趣的評價 個性飛揚的課堂[J],新課程(中),2011年07 期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5-0070-01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G6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