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陽
許多人害怕過夏天,怕曬,怕熱,怕風雨雷電,怕蚊蚋蟲蟻……其實夏天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季節(jié),花木蔥蘢,瓜果飄香,孕育著無限生機。古老的詩經(jīng)中就有”四月維夏,六月徂暑”的詩句,歷代的詩人詞人們更是留下無數(shù)贊美夏日風情的佳作。
在所有描寫夏日的詩詞中,我最愛杜甫的那首《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多病所須惟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這是詩人旅居成都郊外浣花溪畔草堂時寫下的作品。讀罷這首詩,讓人的一顆心都安靜了下來,恨不得立刻前往這座水木清華的江村小住,守候著一片寧靜的田園風光,過不被世俗打擾的生活,人生至此,還有什么可追求的?
南宋詩人楊萬里對夏天情有獨鐘,在其流傳下來的著名作品中,就有三首專門描寫夏日風情的詩作:“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頭”,寫的是初夏景色,讀來如同欣賞一幅活生生的水墨國畫,生機盎然,充滿情趣;“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則濃墨重彩,酣暢淋漓,描繪出盛夏時節(jié)的西湖風光;而“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讀完第一句,就令人滿口生津,午后的睡意一掃而空。
仲夏夜,歷來都是浪漫的代名詞。天才女詞人李清照寫到: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一首短短的《丑奴兒》,把雨后的夏夜寫得活色生香,旖旎銷魂。同樣是寫夏夜,趙師秀筆下卻是另一種情調(diào):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這樣的雨夜,閑適中伴著淡淡的孤寂,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清愁。在黃沙道中行走的辛棄疾,卻意外地淋了一場小雨: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嗚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你看,在詩人筆下,這場小雨下得多有詩意!
“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消夏納涼也帶給詩人詞人們無限靈感。田園詩人孟浩然獨自坐在山間的亭子里,一邊悠然四望,一邊懷朋友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多么閑適自得;而唐代的另一位“非著名”詩人高駢,也詩興大發(fā):綠樹蔭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好有閑情逸致!在消夏納涼的詩人詞人們中,范成大仰看林中“梅子金黃杏子肥”,戴敏搬了梯子要去“摘盡枇杷一樹金”,李重元案頭早已是“沉李浮瓜冰雪涼”,秦觀也忙不迭“攜技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不妨盡情想象一下,當年的詩人詞人們坐在瓜棚豆架下,剖瓜擘果,拈韻分題,該是何等風雅?那時候的夏日時光啊,一定慢得讓人根本察覺不出流動,否則怎么禁得住如此消磨。
夏日的風情如此美好,可是唐朝詩人王轂卻不這么認為。天氣太熱了,真讓人受不了!于是他揮汗如雨,寫下一篇《苦熱行》:祝融南來鞭火龍,火旗焰焰燒天紅。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洪爐中……到了北宋,另一位詩人王令也覺得酷熱難當,且看他又是怎樣寫的: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借河漢干?昆侖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間?怎么樣,讀完后是不是有汗流浹背的感覺?好在“心靜自然涼”,陸游的老師曾幾就沒感到那么熱,他悠閑地緩步在山陰道上,還忘不了吟詠:梅子黃時日日睛,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恬淡的心態(tài),恰恰是卻暑良方。好在夏日多雨,一場好雨過后,大詩人蘇軾也乘興來了一首,果然是大手筆: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真是一場及時雨?。∵@場雨,洗凈了酷暑炎熱,也洗出了一個清新涼爽的世界。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美。讀一讀占人這些讓人齒頰留香的詩句,會給炎炎夏日增添無限風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