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滲透問題。文章首先簡要分析了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滲透的必要性和高校體育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現(xiàn)存的問題,然后又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促進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有效滲透的幾點對策與建議,希望能夠借此為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 體育教學 高校體育 人文素質教育
體育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活動形式,其最終是為人服務的,關注和重視的是人的發(fā)展。如今,隨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已經在體育教育教學領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與此相對應的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人文關懷和人文素質教育問題,也逐漸成為了高校體育教學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鑒于此,本文就針對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滲透問題進行了簡要的探索與分析,希望能夠借此為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一、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滲透的必要性
首先,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滲透是落實和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F(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是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高水平的專業(yè)技能以及良好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在開展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不僅要重視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教學,同時還必須要重視和關注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貫徹落實,這一點對于高校體育教學來說也不例外。只有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現(xiàn)了人文素質教育的合理滲透,才能夠真正的促進學生身心各方面素質的全面發(fā)展與綜合提升,才能夠確保素質教育的切實落實。
其次,人文素質教育是充分發(fā)揮高校體育教學育人功能的必然要求。在傳統(tǒng)的高校體育教學中,由于體育任課教師對體育理論知識和體育技能的過分關注,使得所開展的體育教學活動失去了以審美性和人文性為特征的德育功能。然而,實際上,體育作為一門科學性與人文性兼具的學科,人文精神是其重要的思想基礎。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任課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的體育運動成績和體質健康水平,同時也要注意關注學生的人文精神的塑造與培養(yǎng),只有在所開展的體育教學活動中,融入自由平等、公平競爭以及博愛寬容等人文情懷,真正的實現(xiàn)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滲透,才能夠確保高校體育教學育人功能的充分發(fā)揮。
二、高校體育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現(xiàn)存的問題
經過一系列的調查和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長期受傳統(tǒng)的技術主義價值取向和功利主義價值取向的影響,很多高校在開展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一味的強調學生體育知識的獲得和體育技能的培養(yǎng),將學校體育教學的重點始終放在讓學生獲得從事體育運動相關的實際知識和技能上,而卻忽略了學生的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被邊緣化,并由此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例如:教學內容體系中人文素質教育內容的欠缺、人文素質教育形式化、學生人文素質水平普遍偏低、缺乏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缺乏紀律意識和規(guī)則意識等等。針對上述問題,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任課教師如果不能夠及時的做出引導,有針對性的進行解決和完善,不但會影響到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和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順利提升,嚴重的還會在學生畢業(yè)進入社會以后繼續(xù)對學生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消極負面的影響。由此可見,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關注學生不良的行為習慣的改變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重視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滲透,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水平是至關重要的。
三、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一)樹立人文主義的教學觀
樹立人文主義的教學觀是確保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滲透前提。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任課教師只有樹立了人文主義的教學觀,才能夠在教學中始終堅持知識、能力與素質培養(yǎng)三者之間的協(xié)調一致,才能夠真正在所開展的教學活動中滲透落實人文素質教育的思想與要求。因此,高校體育任課教師一定要改變傳統(tǒng)的、將人文素質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相割裂的教育觀念,樹立人文主義的教學觀,積極的探索專業(yè)教學與人文素質教育之間的平衡之道。
(二)積極組織與人文素質教育相關的教學內容
積極的組織與人文素質教育相關的教學內容,是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關鍵,也是擴大學生的人文視野的有效途徑。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任課教師應在綜合考慮教學目標、學生現(xiàn)有的體育水平、體育興趣和個人愛好與特長的基礎上,根據高校體育教學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組織和選擇合理的人文素質教育內容。例如:可以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興趣愛好,來增加一些體育人文知識的課程;還可以組織集體性的體育活動,利用集體性的體育運動項目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團隊合作和責任意識的重要性等等。
(三)注意提升高校體育任課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只有具備了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的體育任課教師,才能夠真正的在所開展的教學活動中有效滲透人文素質教育。因此,為了確保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滲透,學校一定要積極的通過在職培訓、開展教學和科研交流活動、優(yōu)化體育師資隊伍結構等多種方式來提高高校體育教學師資隊伍的人文素養(yǎng)水平,培養(yǎng)一支符合人文素質教育要求的、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
參考文獻:
[1] 唐英等.人文科學與人文素質導論[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
[2] 楊松濤,曹群.簡析高校體育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的體現(xiàn)[J].運動.2013(10).
[3] 周英.人文體育觀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構建探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