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前蘭
為了有效地發(fā)揮朗讀教學的能量,朗讀教學必須遵循一些基本原則。
一、 激發(fā)情趣,狀態(tài)自如
“情趣”,指的是一種情緒狀態(tài)?!凹ぐl(fā)情趣”,就是指在朗讀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對學生朗讀狀態(tài)、朗讀姿勢、朗讀氣息的調動,把學生情緒激發(fā)出來,達到愉快自如朗讀的狀態(tài)。
朗讀的情趣狀態(tài)非常重要。不管朗讀什么樣的文章,首先要有一種相應的情趣狀態(tài)。聯(lián)系到學生的朗讀,這種“狀態(tài)”總的要求是“自如”:從心理方面說,狀態(tài)應該是“自如”的。所謂“自如”,是指“保持常態(tài),鎮(zhèn)定自然,活動操作靈活、穩(wěn)暢,不受阻礙?!保ā冬F代漢語詞典》)從生理方面說,還要注意氣息。氣息是朗讀時的動力,就是朗讀時還要注意自己的呼吸。把上述兩方面結合起來,就能達到狀態(tài)自如的要求。
我們經??吹秸n堂上,學生讀書時抓起書就讀,這時學生的“狀態(tài)”是什么樣的?有的學生突然被叫起,緊張情緒狀態(tài)還沒平復,一開口便讀錯;有的學生思想不夠集中,站起來還沒有做好讀的準備,找到讀的內容后才張口。
教師如何讓學生做到“狀態(tài)自如”呢?首先讓學生保持一種正常的、平常的、常態(tài)的朗讀狀態(tài),集中注意力,消除緊張情緒。比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齊讀課文時,都會說“預備——起”。其中“預備”是預令,這不禁讓我們想到體育老師在體育課上說“預備”時,一定是讓孩子吸足氣,關注全體學生做好完成動作的準備,再說“起”,中間都有兩到三秒的停頓時間,讓學生做好準備。朗讀教學也應這樣,教師在說“預備”時,應關注學生是否做好讀的準備,組織學生身體坐正,挺胸,吸氣,讓氣息飽滿;當教師說“起”時,再開口出聲朗讀??墒怯械慕處熯^于匆忙,讓學生捧起書,簡單地說一聲“預備起”,學生匆匆忙忙去讀,狀態(tài)肯定是不好的。
其次,朗讀之前,教師必須激發(fā)學生對文本內容相應的情趣。在我們平時的朗讀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忽視學生朗讀情趣的激發(fā)。當學生無動于衷的時候,當學生無可奈何的時候,當學生無法進入情境、氣息不當的時候,教師應該及時采用恰當的方式,調動學生情緒,讓其做好發(fā)聲準備再開口朗讀。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老師在教《荷花》這一課時,這樣激發(fā)學生朗讀情趣:
師:現在就請小朋友讀讀課文,好好想一想,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荷花變活了。
生:我仿佛覺得荷花突然長高了。
生:我好像也搖擺起來。
生:我覺得自己也變成了一朵荷花,心里美滋滋的。
師:課文中的“我”愛荷花,因為荷花非常之美。現在就讓我們有感情地讀讀課文。
(學生讀課文第4自然段,讀后再評點)
在片段中,李老師用語言引導學生想象課文情境,學生感到作者所描述的畫面就浮現在自己眼前,朗讀時就能夠神態(tài)鎮(zhèn)定、不拘謹,很自然地朗讀。
二、 心惟口誦,自然發(fā)聲
“心惟口誦”源于“口誦心惟”一詞。唐朝韓愈《上襄陽于相公書》中有句名言:“口誦其言,心惟其義?!?本文調一個詞序:“心惟”,意指在朗讀的過程中是“心惟”在前。遵循朗讀時學生心理發(fā)展過程,通過視覺感知語言文字符號,心里思考,理解文字后,用聲音將意思表達出來。思考在前,發(fā)聲在后。本文的“誦”,我們這里取《現代漢語詞典》里的說法:“出聲地讀?!币簿褪俏覀兂Uf的“朗讀”,而不是目前許多文章中提出的“誦讀”。我們認為朗讀與誦讀有聯(lián)系,又有所區(qū)別?!墩Z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矯情做作的腔調?!?“自然”的意思是不造作,不勉強,不呆板。“自然發(fā)聲”就是順暢、不造作、不呆板地朗讀。只有“心惟口誦”才能“自然發(fā)聲”。理解了語言文字,就能同時用自然的聲音朗讀,所以“心惟口誦”從心理學的角度說,這是朗讀教學整個過程的核心要求。
可是,目前我們有些老師并不重視讓學生感知語言文字,學生沒有經歷思考張口就讀,于是,就會聽到一些學生朗讀時故意拖長音,讀得搖頭晃腦;或者將某些詞加重音量,讀得頭直點;還有一些學生讀得語速飛快,根本沒注意標點符號的停頓。這些在課堂上存在的唱讀、頓讀、造作、呆板的讀書方式,都不是自然發(fā)聲地讀。另一方面,在課堂上過度地運用音樂、圖片、視頻等輔助手段,跳過了兒童感知、理解、思維的過程去指導朗讀,學生必然也不能自然發(fā)聲。例如,蘇教版二下《臺灣的蝴蝶谷》中有這樣一個句子:“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趕到山谷里來聚會?!?/p>
這樣一個具有排比成分的句子,一般老師往往會忽視,一讀而過。我在教學時,發(fā)現學生開始讀的時候語調平淡。學生讀完后,我隨即啟發(fā)學生,
師:蝴蝶是怎么飛的?請小朋友找找關鍵動詞。
(生分別找到“飛過、穿過、越過、趕到”四個詞語)
師:(緊接著)看看它們的字形,想想它們的意思,多有意思!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飛”字中間的撇點就像是蝴蝶的翅膀,從花叢中飛過。
師:這位小朋友能夠結合字形理解意思,真棒!
生:因為小溪是一條小河,所以蝴蝶是“越過”小溪,就像人跨過去一樣。
師:你發(fā)現的真好!
生:樹木很多,很高,蝴蝶飛不了那么高,就從樹林的縫隙中穿過,所以課文中說是“穿過樹林”。
生:美麗的蝴蝶生命其實非常短暫,絕大多數蝴蝶只能存活15~20天。它們急著要快快飛到山谷里去,所以它們要趕到山谷里來聚會。
學生邊說,我邊在這些關鍵詞的下邊畫上著重號。在理解語言文字之后,我再讓學生朗讀。
師:讓我們再來朗讀這個句子,一邊讀,一邊想象,你還可以像蝴蝶那樣做做動作。(生自由讀)
此時,學生再朗讀這句話時,因為充分理解了幾個動詞的意思,在朗讀“飛、穿、越、趕”這幾個動詞時語氣自然加重,讀到“趕到”前還停了停,自然地讀出句子意思,也感悟到這個句子的精美之處。
在指導朗讀教學時,我們要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文字、文本,讓學生“心惟口誦”,領略語言文字的意思后,將自己的理解自然地用聲音表達出來。
三、 因材啟迪,規(guī)范習得
“因”是依著,順著的意思。(《新華字典》)“材”泛指一切原料或資料,還指資質、能力。在本文中,“材”指教材、文本?!皢⒌稀北硎締l(fā)、開導。這種方式不是灌輸,不是一言堂?!耙虿膯⒌稀?,就是因教材的不同,采用啟發(fā)式的方法啟迪學生朗讀。
總觀小學語文教材,體裁多種多樣。從朗讀的角度說,每一種文體都有相應特定的要求和規(guī)范。文本特征不同,朗讀的基調、方式等就不應該一樣,教師啟迪指導朗讀的方式也不一樣。至于每堂課的閱讀過程中,一節(jié)課朗讀的內容更是不一樣。有時是全篇朗讀,有時是段落朗讀,有的是讀句子,有的是讀詞語,所以教師要因“材”的不同,用不同方法啟發(fā)學生朗讀。
“規(guī)范”是表示約定俗成或明文規(guī)定的標準。哪怕是一個字的讀音,都應該有明確的規(guī)范。比如蘇教版五下《水》這篇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在水的滑動中,我聽得到每個毛孔張開嘴巴的吸吮聲,我感覺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動在加快。”
這個句中兩個“血”的讀音完全不同,我在教學時讓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反復地練讀句子,開火車讀、抽讀、齊讀,直至讀準,引領學生規(guī)范地讀。在朗讀教學中有許多應有的規(guī)范,我們不能“自由化”,也不能“模糊化”。至于在朗讀教學中,停頓、語調、重音、語速等,是由文本思想內容需要決定的,是朗讀中必須遵守的規(guī)范。
以往,我們經常會說“朗讀訓練”?!坝枴钡囊馑际墙虒А⒔陶d,強調的是老師的“教”??墒?,對于朗讀,我們應該從尊重學生的角度考慮,更強調“習得”?!傲暋?,從字源學角度說,指鳥頻頻起飛,即反復學飛,也就是溫習、練習,通過與某事物的經常接觸而熟悉該事物。“習得”就是讓學生通過練習得到他應有的能力,形成相關的習慣。這樣表述對學生更有啟發(fā)、誘導的意義。
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個習得的過程。教師要根據文本內容的不同,啟發(fā)學生規(guī)范地進行朗讀練習,逐漸形成朗讀能力和相應的習慣。例如,蘇教版五下《愛如茉莉》一課有這樣一個句子——“哦,愛如茉莉,愛如茉莉。”
這是該課文的最后一句話。學生在朗讀這句話時,往往會將語調越讀越重,以此突出“愛如茉莉”的主題??墒沁@樣重讀的處理,恰恰違背了句子想要表達的,“愛就像茉莉花一樣清幽、淡雅、平淡無奇”的意韻。如果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全文,將描寫茉莉花的詞句與描寫父母間關愛的詞句聯(lián)系起來思考,學生就能明白句意,就會自然地采用“重音輕讀”的方式,表達“淡雅、平淡無奇”的感情。
王尚文先生在《語感論》中指出:“教師的教學不理想,是因為不從啟發(fā)學生的認識、誘導學生的情感入手?!币虼?,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從而規(guī)范地掌握朗讀技巧。只有這樣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朗讀練習,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
四、 面向全體,發(fā)展個性
朗讀能力很重要。具體到一個班,三四十個學生,如何保證朗讀面向全體,讓每一個學生都平等享有朗讀機會?這是每位有良心、有責任心的老師必須考慮的問題。
課堂時間有限,還要保證十分鐘隨堂書寫,只有半個小時的教學時間,所以,閱讀課上要精講、多讀,少一些無效的答問,多一些面向全體的規(guī)范的朗讀習得。
尊重主體,個性發(fā)展是時代對我們教學的要求。而朗讀就是一種有利于發(fā)展個性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活動。同樣一篇文章,同樣一段文字,不同學生由于他們各自的情況不同,理解能力的差異,朗讀起來決不可能是一模一樣的。朗讀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差異,鼓勵獨特的表達,從而發(fā)展他們的個性特長。
為了敘述方便,本文是將這幾個朗讀教學原則分開來表述的,但在實際教學中,這幾個教學原則往往是融為一體、密不可分的,教師在朗讀教學中遵循這些原則,必定能有效發(fā)揮朗讀教學的能量。
(作者單位:南京理工大學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