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主張是學科教學的一種表征和體現。“蘇式語文”教學主張是“蘇式語文”的一張名片,代表著蘇州教育的教學追求,是“蘇式教學”的一種見解和身份。研究“蘇式語文”,需要研究語文學習的發(fā)生過程,在哪里發(fā)生的?怎樣發(fā)生的?終點在哪里?因此,我更愿意把“蘇式語文”的教學主張稱為一種幸福的教育表情,她具備了蘇州文化的情境,充滿了一種召喚力。這種感召力“解決了符號學習給兒童帶來的斷層”,因而倍感溫暖和張力。
一、 積淀獨特而包容的“蘇式語文”教學思想
“蘇式語文”的教學主張,植根于蘇州語文文化的土壤之中,既有對語文教學深刻的理解與聚焦,又有蘇州教師個體實踐經驗的烙印,獨特而包容,深深植根于促進兒童語文學習能力發(fā)展的整個語文思想體系之中。
1. 兒童立場:“蘇式語文”教學思想的實質?!疤K式語文”極重視對兒童文化的基礎性研究。遵循兒童的學習規(guī)律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兒童選準準確的認知起點和最近發(fā)展區(qū),無痕地將兒童引向新知的區(qū)域等等,這些鮮亮的兒童觀都是“蘇式語文”形成的基礎。
2. 吳地文化:“蘇式語文”教學思想的氣質。“蘇式語文”透發(fā)出淡淡的蘇州味道。源于吳地文化,植根千年歷史,雅與趣的統(tǒng)一,開放與包容結合,狀元文化、園林文化、絲綢文化、水文化等內涵廣博,特色鮮明。自古以來,人文薈萃,教學名家群星璀璨,無不為我們展示了“蘇式”教學的基本特質、價值追求和藝術特征,這就是“蘇式語文”教學思想的氣質發(fā)源。
3. 學科視野:“蘇式語文”教學思想的特質?!疤K式語文”體現了語文學科的本質特點。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提高語言能力、豐富精神世界、傳承民族文化……這些語文學科承載的“使命”,需要我們以語文的方式實現。“教是為了不需要教”。蘇州教育名家葉圣陶先生的語文教育思想,理應成為“蘇式語文”的主導思想,通過深入研究,深入貫徹,成為“蘇式語文”教學思想的特質。
二、 構建鮮活而創(chuàng)新的“蘇式語文”教學體系
語文教學不是一瓢水,而是一湖水,是一條奔騰不止的大江大河。自覺主動地建構語文教學體系,就是要讓這“語言之水”流淌不息,充滿活力。
1. 關注語言,提升語文教學效度。學習語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關注語言,好比造房子,框架結構、建筑材料,樣樣都必須符合要求,且堅固扎實?!疤K式語文”首要研究語言的理解、比較、運用、拓展,讓語言教學的線索清晰明了。
2. 關注思維,提升語文教學深度。語言是思維含金量的體現。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表現出的思維路徑越長,思維能力越強,學習內容就越有活力。思維敏捷性,體現在師生對話的應對機智上,思維嚴密性則反映在表達的邏輯條理上。當思維的過程得以呈現,思維就能得以延伸,教學就有了促進思維的價值。也就是說,以語言內容為經,以語言表達為維,“蘇式語文”教學要追求思維的精確妥帖。
3. 關注人文,提升語文教學信度。語文教育過程,實際上是兒童精神發(fā)育的過程。語文教學,不是隔岸觀火,不是輕描淡寫,不是舉重若輕。語文教師要深入領會教材的精神實質,把對兒童精神世界的關注融入到字詞句章的領悟中去。也就是說,“蘇式語文”要追求兒童的情感體驗和精神享受。
三、 形成鮮明而內斂的“蘇式語文”教學風格
教學風格是教學主張中的應有之義。促進“蘇式語文”教學主張的形成與發(fā)展,不能不尊重和提倡相對應的多樣化教學風格,從模糊走向清晰,從自發(fā)走向自覺,“教學風格讓自己清楚知道自己站在了哪里”。
1. 有容乃大:“蘇式”身份決定“蘇式”風格?!疤K式語文”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流派,自有其獨特的表征特點、內涵特質、實踐模式、價值追求和發(fā)展走向。若想成為“合唱聲中可以領唱的旋律”,必然要把握好其教學特征與蘇州文化的有效結合,歸納、提煉、形成“蘇式語文”課堂教學的文化符號與教育符號。園林的精致、太湖水的靈動,虎丘山的穩(wěn)重等等,這些蘇州文化的特征,可以不刻意追求,但卻不能不作表達。
2. 靈巧樂知:“蘇式”學子演繹“蘇式”風格。蘇州自古狀元輩出。細數那些飲著太湖水成長的先賢學者們:孫武、張旭、文征明、唐寅、顧炎武、葉圣陶、陸文夫、吳健雄、貝聿銘……他們的作品帶著千年蘇州的靈動與精巧,向世人展現著蘇式文化的靈潤精致。他們學識淵博、謙遜儒雅、熱愛生活、喜好讀書,強烈地顯示著蘇州學子的共性特征。“蘇式語文”傳承中華經典,又不失現代情懷,教學生懂得尊重歷史,鎮(zhèn)靜內斂;學會理解包容,開放融合;懂得肩負責任,堅韌厚重?!疤煜屡d亡,匹夫有責?!薄跋忍熘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币粤己玫拈喿x取向和閱讀姿態(tài),培養(yǎng)學生具有美好的人性,溫文爾雅,內心寬容,生活從容。
3. 溫潤知性:“蘇式”教師形成“蘇式”教學風格。莊子講:大智閑閑(宏大,關注宇宙、人生、心靈世界等本質問題),小智間間(細小的東西);大言炎炎(有穿透力,很會鼓動、鼓舞),小言澹澹?!疤K式語文”應該成為蘇州名師的教學主張,用大手筆寫大文章,用大智慧教大語文。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蘇州人性格中不極端、不急躁的特點,是內心有容、生活從容的反映?!坝腥荨笔且环N心態(tài),是一種意境。蘇州中西交融,各種教育并存,尊重歷史和與時俱進并存,這些都是蘇州有容的標志。蘇州人的“從容”,反映在不做作、不雕琢、不刻意追求什么,是一種優(yōu)雅的大氣,是一個慢慢磨煉的過程。那么,作為“蘇式”教師,也應秉承這種氣質,閑庭漫步,靜思凝想。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腳步匆匆,整天糾結于學生的分數與教學的無所適從,整天埋首于作業(yè)堆里,少了仰望星空的遐思和陪“蝸牛”慢慢散步的心情。尋找教學規(guī)律,減輕教師負擔,用理性精神和智慧眼光,培育“蘇式”教師的研究品質,使理念成為信念和行動,理應是“蘇式語文”教學風格的追求。
三、 產生現實而深遠的“蘇式語文”課程意義
任何教學主張的提出,都有其現實的背景和思考。姑蘇勝地,鐘靈毓秀,是最富有蘇州情調的地方,她不僅散發(fā)著吳地文化的婉約意蘊,更呈現出現代都市銳意進取之豪邁氣概?!疤K式語文”順應潮流,呼之欲出。對其探究的過程將對課程改革產生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1. 思想的力量。帕斯卡爾說:“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風格是思想的血液”(福樓拜)“風格是思想的浮雕”(格林斯基),這些名言都告訴我們,沒有思想的教學風格,只能是一個空殼。教學風格不能沒有思想,不能沒有自己的教學主張。教學主張能喚起大腦無限的潛力。
2. 存在的力量。“蘇式語文”自有其存在的價值。存在即力量。產生于二千五百年蘇州文化歷史的厚重積淀,文化底蘊夯實了存在的基礎;存在于當下,為蘇州教育迅猛發(fā)展而百舸爭流,奮勇向前;展望于未來,“蘇式語文”是姑蘇繁華圖的一個場景,一幅美麗的藍圖。她裹挾著理想的鋒芒,散發(fā)著迷人的魅力,吸引語文教師的目光,加快追隨的腳步。
3. 人格的力量?!疤K式”教師依靠教育思想站立起來,其核心是:一切為了兒童。教兒童,首先愛兒童,把自己成長為一名兒童。就是這樣,在愛心與童心的交織鍛造中,形成了“蘇式語文”教學主張和教學風格的基底?!帮L格是人的背影”“風格即人本身”,“蘇式語文”的代表人物關注和把握教學主張的思想內核,修煉自己的人格,彰顯思想和品性的魅力。
4. 符號的力量?!疤K式語文”是一種地域文化的身份,一面語文教學的旗幟,一個教師發(fā)展的平臺。歷代教學名家的薪火相傳,當代蘇州教師群體智慧的集成,尋找教育教學的密碼,展示“蘇式”教學的基本特質,儼然可以成為獻身語文教育事業(yè)的符號表識:那就是,不僅有超越自我的理性精神,還要有披荊斬棘的勇氣,更要有懷揣夢想的胸懷!
(楊建英,江蘇省特級教師,蘇州市金閶實驗
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