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巧榮 劉艷紅 師利中 牟清源
摘 要:結合卓越計劃課程建設要求,對機務專業(yè)《航空維修工程管理》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驗教學和考核方式進行改革,以適應培養(yǎng)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在對航空公司維修工程管理調研基礎上對教學大綱做適當調整,并著重研究教學方法,結合多種形象化的教學手段,對該課程創(chuàng)新地使用了項目教學的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效果。另外,為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改進了實驗教學課程內容和考核方式,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卓越計劃 維修工程管理 形象化 項目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7(b)-0145-02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造就一大批創(chuàng)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1],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卓越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目的。因此,針對此目標,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均需進行相應的改革,以適應培養(yǎng)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
《航空維修工程管理》是針對機務專業(yè)本科學生開設的一門限定選修課,主要講授民用航空工程管理的概念、方法與相關理論。而原針對普通本科學生開設的《航空維修工程管理》課程存在部分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死板和考核不科學等問題,無法滿足卓越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針對該課程存在的問題,在卓越計劃建設的大背景下,通過課程組教師的努力,對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更新,更重要的是,利用調研等方法收集了大量與工程管理相關的文件、資料及視頻等,通過整理、制作了相關的教學案例,形成了該課程的教學資源庫。
1 教學大綱的調整
課程教學大綱是實施教學計劃的基本保證,是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因此課程改革首先需對教學大綱進行調整。
原《航空維修工程管理》存在部分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死板和考核不科學問題,此次教學改革,在充分調動課程組教師的積極性基礎上,通過向各航空公司的維修管理人員發(fā)放調查問卷、座談等方式,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調研,尤其是特別重視各高級管理人員的問卷與談話,這對案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進有更加切入實際的工程實踐參考背景。
該課程的重點應當是使學生掌握工程管理的各類相關文件的制訂,并了解航空公司工程管理的組織架構與工程決策等相關內容。綜合分析后,確定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分為以下5個部分。
第一部分,航空維修管理簡介及民航規(guī)章對工程管理的要求:簡要介紹民用航空維修理論的發(fā)展與民用航空維修的發(fā)展趨勢,介紹航空維修管理的組成,使學生了解工程管理在航空維修管理中的地位與作用;重點講解CCAR-121對工程管理的要求,說明CCAR-121與CCAR-145對于工程管理的要求;并在此基礎上說明FAA與EASA相關規(guī)章的要求;民航適航規(guī)章對于學生來講并不陌生,因為在前期課程飛機適航管理中,學生已經有所了解,但是適航規(guī)章又是難點,在本門課程中,將適航規(guī)章的內容規(guī)定如何運用到航空維修工程管理中,是學生真正需要熟悉掌握的。
第二部分,維修理論:對于單一定時維修思想,重點分析其理論基礎,使學生了解該思想在現代飛機維修管理中的作用;使學生了解MSG-2原理的思想方法;重點掌握MSG-3的系統(tǒng)/動力裝置分析、結構分析、區(qū)域分析及L/HIRF分析的方法;在現代維修思想中,MSG-3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方法,以便制訂管理當局、使用單位及制造廠家均能接受的維修審查委員會報告。維修審查委員會報告的詳細內容將由使用單位、制造廠家和制造國管理當局的專家們共同制訂。使用MSG-3方法,是為了確定初始預定維修要求,可用于制訂航空器運行維修要求,確定所有預定維修工作和間隔以及這些要求的改進。在航空維修工程管理中,掌握MSG-3方法至關重要,在教學中可以針對某一系統(tǒng)、結構或者區(qū)域,將具體的實例引進,讓學生主動去分析維修任務的內容,明白其中的邏輯關系,比抽象地去說更具有實踐性教學效果。
第三部分,工程管理相關文件:重點介紹工程管理的各類文件的頒發(fā)、作用,介紹S1000D與IETM技術。其中,S1000D與IETM技術本次大綱新增加內容。S1000D 是使用相互關聯的模塊化數據組織技術制作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的標準,其目的是解決數據重用和數據共享問題。IETM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Interactive Electrical Technical Manual. IETM)是以數字形式存在的技術手冊,它應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以程序為載體描述傳統(tǒng)的文字、表格、圖像、工程圖形、聲音、視頻、動畫等多種信息,通過合適的平臺將其以最優(yōu)化的方式顯示在電子屏幕上[2]。IETM是一種先進的維護保障手段,是技術手冊的數字化表現方法。經實踐證明,IETM在降低保障費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設備可靠性、維修性和保障性等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所以有必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接觸現代比較先進的維修理念,更能夠了解現在維修新技術的發(fā)展。
第四部分,可靠性管理:此部分的內容重點講解可靠性方案的作用,并詳細分析可靠性管理與工程管理的關系;可靠性方案是持續(xù)適航維修大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用來管理維修過程的一套規(guī)則和做法,其中包括對維修方案的管理,它將使用經驗與建立起來的維修管理制度真實而可靠地聯系起來,用以改進維修工作。在講維修可靠性方案時,比較理論化,可以基于某航空公司的維修方案制定的案例,從維修方案改進工作的背景出發(fā)去教授,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工程管理中可靠性的實際意義。
第五部分,工程管理的組織機構、維修決策與維修成本:使學生了解工程管理的組織機構,了解維修決策的方法與影響維修成本的因素。讓學生能夠對航空公司的經濟行為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了解航空公司在保障安全經營的同時,影響其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
2 教學方法的改變
研究性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航空維修工程管理》原來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講授,學生被動地聽課,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不好。改革后,該課程組的教師通過各種途徑收集了大量的相關視頻、工程案例,采用大量的形象化教學的手段,如針對工程管理的意義,通過播放阿洛哈空難視頻,使學生通過生動的案例深刻理解工程管理在航空維修中的地位;在MSG-3中加強區(qū)域分析部分,對于為什么強調對于既有導線又有可燃物的區(qū)域檢查問題,學生通過觀看聯合航空811空難視頻很容易理解其中緣由。通過這些空難視頻的觀看,使得學生能夠積極思考其中的問題所在,并且印象深刻,更有利于探討MSG-3中區(qū)域檢查任務的問題。
對于航空公司工程管理的過程是通過對某公司的工程文件管理程序為實例進行講解分析的。類似這種形象化的教學方法在本課程教學中有很多實例,又如針對飛機結構設計思想中的破損安全設計結構,利用自己制作的虛擬飛機結構圖進行教學,使得較難的課本內容能夠深入淺出的表達出來,在課堂上極大地吸引學生興趣。這種對于相關內容采用案例教學的方法,加強了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質量。
另外,針對航空公司工程管理的程序,以工程指令的頒發(fā)為主線,分析服務通告、適航指令的評估流程等工作,采用項目化教學的方法[3],將課程與工程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提前進入到機務工程師的角色里,為他們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3 實驗教學的加強
為了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航空維修工程管理的理念和維修管理的科學原理,航空維修工程管理課程設置了實驗課程。實驗教學目的是在學習維修管理系統(tǒng)的基本職能、結構要素、持續(xù)適航、工程管理、質量保證和控制等原理基礎上,獲得組織和管理維修生產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工程應用的能力。
航空維修工程管理實驗課的任務就是讓學生通過實驗進一步了解航空維修中維修方案的制定流程,使學生掌握機務維修人員進行維修作業(yè)所依據的維修工卡的編制,提升學生對現代維修理念的理解。進一步認識航空維修企業(yè)中維修所使用的各類維修資料、手冊。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工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學生應用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驗教學是與理論教學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互為依存,互為補充,共同組成《航空維修工程管理》課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實驗和探索,更加有效的去學習工程管理知識。實驗課程資料主要是波音737NG和空客A320的AMM手冊以及相應的維護工卡。學生可以利用中國民航大學圖書館特藏室的波音和空客的維護手冊,了解維護手冊的主要內容及章節(jié)編排方法,并利用波音和空客飛機的維護工卡,學習例行工作單卡的形式及其主要內容。本課程的實驗報告成績也會記入本門課成績中。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對于航空維修工程管理這樣的理論和實踐結合性強的課程,單憑一次期末考試很難做到全面考核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而且不能啟發(fā)學生的討論。結合本課程特點,綜合考慮調研的結果,確定該課程平時采用作業(yè)與小論文的方式進行考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項目分組,可以研究民航適航規(guī)章,例如66部、121部、145部適航規(guī)章等。也可以研究維修文件,例如MPD(維修計劃文件)、SB(服務通告)、AD(適航指令)、維修方案等。也可以分析MSG-3理論,例如系統(tǒng)/動力裝置維修大綱、飛機結構維修大綱、區(qū)域檢查大綱等。項目組可從某一知識點出發(fā)去查閱資料進行研究,撰寫研究報告,并進行口頭答辯。教師需安排適當時間,讓各個項目組一起交流,這樣既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擴展他們的視野,也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達到專業(yè)培養(yǎng)目的。這一部分成績以及上述的實驗報告成績計劃占期末總成績的40%,期末的閉卷筆試成績占60%,而且閉卷筆試的內容也是側重于考核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應用,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5 結語
該文主要結合卓越計劃課程建設的要求,針對機務專業(yè)《航空維修工程管理》的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在對航空公司維修工程管理調研基礎上,對教學大綱進行了調整,并且對考核方式也進行了改進,力求更加合理。在教學方式上,結合多種形象化的教學手段,對該課程創(chuàng)新地使用了項目教學的方法,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對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效果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林健.卓越工程師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高等工程教學研究,2012(5):1-17.
[2]劉艷紅.項目教學與形象化教學的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19):220-222.
[3]徐建新,張阿里布米,卿光輝.基于S1000D的飛機分區(qū)與接近口編碼研究[J].中國民航大學學報,2014,32(4):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