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強 邱桂俠
腦卒中后抑郁是腦卒中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患者情感、性格的改變[1]。有資料[2]研究表明,約有半數(shù)以上的卒中患者出現(xiàn)過抑郁狀態(tài),由于其發(fā)病較隱蔽、不易被察覺,很容易延誤治療。本文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觀察舍曲林在改善腦卒中患者抑郁的療效及對血清細胞因子IL-6、IL-1β、TNF-α 的影響,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1 年11 月至2014 年10月收治的腦卒中患者150 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入院時均經頭MRI 或頭CT 首次診斷為腦卒中患者,發(fā)病周期不超過2 周,同時符合抑郁癥的診斷標準[3],即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評分>18 分。除外既往有精神病史,抑郁癥病史,合并有心、肝、肺、腎等重要臟器嚴重功能衰竭患者。入組患者簡單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男性39例,女性36 例;年齡56 ~81 歲,平均(65.2±6.7)歲;病程1 ~15 個月,平均(6.1±3.6)個月;腦梗死52 例,腦出血23 例。對照組:男性41 例,女性34 例;年齡55~80 歲,平均(65.8±6.1)歲;病程1 ~16 個月,平均(6.7±3.4)個月;腦梗死54 例,腦出血21 例。兩組患者性別組成、年齡、病程、卒中類型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采用相同的基礎治療方式,包括保護腦細胞、營養(yǎng)神經、康復訓練等常規(guī)治療。試驗組在此基礎上予口服舍曲林片(國藥準字H20051285;華夏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50 mg,每日1 次,2 周后加量至100 mg,每日1 次,連續(xù)服用4 周;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予鹽酸阿米替林片(國藥準字H31020873;上海華氏制藥有限公司天平制藥廠)25 mg,每日2 次,2周后用藥改為25 mg,每日3 次,連續(xù)服用4 周。隨訪兩組患者6 周的治療效果,6 周后患者繼續(xù)遵囑服藥。
1.3 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評定標準[4]為:HAMD 評分減分率>75%視為治愈,減分率在25%~75%為有效,減分率<25%評為無效。對兩組患者抑郁情況進行HAMD 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分,其中HAMD 評分<8分為正常,8 ~20 分為有抑郁傾向,20 ~35 分為抑郁,>35 分則為嚴重抑郁;SDS 評分<50 分為無抑郁,50 ~60 分為輕度抑郁,60 ~70 分為中度抑郁,>70 分為重度抑郁。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細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清水平及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 表示,應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或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療效的比較試驗組和對照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2.0%和70.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SDS 評分的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HAMD、SDS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 <0.05),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SDS 評分±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SDS 評分±s)
注:與治療前比,*P <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 <0.05
?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細胞因子水平的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IL-6、IL-1β、TNF-α 血清水平相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各細胞因子水平較治療前均有所下降(P <0.05),且試驗組較治療組下降更為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細胞因子水平的比較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分別為7 例(9.3%)和11 例(14.7%),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例(%)]
腦卒中后抑郁患者,臨床不僅多表現(xiàn)為軀體活動不利,更表現(xiàn)為情感淡漠,不僅增加了康復的難度,也使患者對生活的滿意度下降,導致病死率上升[5]。有研究[6]表明,卒中后抑郁是延緩康復的最重要因素。本病的發(fā)生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確,其中炎性反應在本病發(fā)生中的重要作用是當今醫(yī)學界探討的熱點。有國外學者[7]總結既往研究,指出卒中后血清細胞炎性因子如IL-6、IL-1β、TNF-α 增加,從而引起炎性反應,由此可能導致大腦生理功能紊亂而出現(xiàn)抑郁。對于本病的治療,除需要來自家庭、社會的關心外,更需要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正規(guī)的治療是促進患者消除抑郁的有效途徑。有研究[8]表明,5-羥色胺(5-HT)作為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與心理障礙有密切關系,是造成抑郁的重要影響因素。而舍曲林是一種強效、選擇性的5-HT 重攝取抑制劑,其通過阻斷人體血小板對5-HT 的攝取而發(fā)揮抗抑郁作用[9]。
本組患者經舍曲林治療6 周后,試驗組患者的HAMD、SDS 評分明顯較前降低,且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2.0%,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70.7%,表明舍曲林可以有效緩解患者情緒低落、興趣喪失等臨床癥狀。消除患者的抑郁狀態(tài),不僅有利于腦卒中后的康復,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和對生活的滿意度。試驗組患者治療后IL-6、IL-1β、TNF-α 均有明顯下降,一方面說明腦卒中后抑郁的發(fā)生與體內的炎性反應有密切關系,另一方面也說明舍曲林可能通過控制炎性反應而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狀態(tài)。唐娟等[10]研究結果表明,舍曲林可以有效治療腦卒中患者的抑郁狀態(tài),可能與其降低血IL-6、IL-1β、TNF-α 的水平有關,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舍曲林可以有效改善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臨床癥狀,修復缺損的神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及對生活的滿意度,降低自殺率、病死率,這些療效均可能與其降低IL-6、IL-1β、TNF-α 的水平、糾正體內的炎性反應有關,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1] 史福平,楊觀濤,馮慧玲,等. 血清細胞因子與腦卒中后抑郁的相關性研究[J].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3,40(4):796-798.
[2] 張莉芳,燕鐵斌,尤黎明. 腦卒中后抑郁障礙程度測評工具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4,29(4):386-390.
[3] McClay CA,Collins K,Matthews L,et al.A community-based pilot randomised controlled study of life skills classes for individuals with low mood and depression[J].BMC psychiatry,2015,15(1):384.
[4] 時新艷.老年腦卒中后抑郁情緒與血清中IL-6、IL-23 和TNF-α 表達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9):4859-4860.
[5] 陳晨,喬曉媛,商廣喜,等. 與腦卒中相關的白細胞介素的基因多態(tài)性研究進展[J]. 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3,38(1):78-81.
[6] 林穎,劉亞紅,楊昉,等.315 例腦卒中后抑郁的臨床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9):958-960.
[7] van der Krogt H,Klomp A,de Groot JH,et al.Comprehensive neuromechanical assessment in stroke patients:reliability and responsiveness of a protocol to measure neural and nonneural wrist properties[J].J Neuroeng Rehabil 2015,12(1):28.
[8] 吳義高,儲照虎. 卒中后抑郁的神經生物學研究進展[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3,39(2):119-122.
[9] 劉粹,康嵐,黃成兵,等. 住院腦卒中患者抑郁障礙現(xiàn)況調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3,27(2):93-97.
[10]唐娟,賀玉梅,馮麗娜,等. 舍曲林治療卒中后抑郁60 例臨床療效觀察[J].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4,31(8):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