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宏艷 羅希國 郝永華
摘 要:標桿管理已經成為企業(yè)和高校進行管理提升的一項重要工具。綜合分析國內外企業(yè)和高校標桿管理的運用情況,探索標桿管理的計劃準備、數據收集、差距分析、戰(zhàn)略設計、實施運用、評估與重新校標等六階段的實施過程,為我國高校進行標桿管理提供一些理論借鑒。
關鍵詞:標桿管理;高校;現(xiàn)狀;實施流程
中圖分類號:G647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8-0194-02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國家、地區(qū)、組織間的競爭愈加激烈,我國高等教育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運作管理等方面依然存在明顯差距。解決難題的方法之一就是運用標桿管理理念,主動學習和借鑒其他高校的成功經驗。綜合相關學者對標桿管理的研究,對高等院校標桿管理進行了初步探討和研究。
一、標桿管理理論基礎
(一)標桿管理概述
標桿管理理論是指在行業(yè)內選擇最佳實踐方式為標桿,進行對比分析,并結合自身情況對最佳實踐方式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改造。標桿管理被認為是一項改善企業(yè)管理效率、提高企業(yè)競爭力的最佳管理工具,是20世紀90年代大三管理方法之一。標桿管理理論強調組織的自我管理,倡導組織創(chuàng)新與超越,具有較為完整的操作流程。將標桿管理理論應用到高等院校的管理提升中,通過對優(yōu)秀學校管理指標的識別,分析查找指標差距,進行標桿績效差距測量,進行競爭力評價與戰(zhàn)略設計,最終實現(xiàn)高校自身的提升。
(二)標桿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
標桿管理為高校提供了一種自我評價和改進提升的工具,在高校中運用標桿管理工具,可以通過調查研究、構建指標體系、分析自身優(yōu)缺點,查找與其他學校的差距,及時發(fā)現(xiàn)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標桿管理有助于組織內部卓越文化理念的形成,標桿管理論是一套組織學習的模式,要求知己知彼,要求主動學習,要求結合具體實際實施大膽創(chuàng)新,高??梢越梃b優(yōu)秀院校的卓越實踐,全面推進學習型大學建設,促進院校內涵提升。
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標桿管理理論是在不斷地實踐探索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目前,標桿管理在企業(yè)中運用較為成熟,而在高校管理中標桿管理運用較少,發(fā)展緩慢,總體水平不高。
(一)企業(yè)中標桿管理的應用
標桿管理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紀70年代,為了應對市場份額急劇萎縮的情況,美國的施樂公司轟轟烈烈開始了向日本富士施樂、佳能等對手學習,率先提出了標桿管理的理念,開啟了標桿管理研究的先河。自施樂公司的學習成功后,其他公司紛紛開始效仿,形成了一股標桿管理的浪潮。據研究表明,在1996年世界500強企業(yè)中,有將近90%的企業(yè)將標桿管理運用到了日常的管理活動中。
在亞洲,標桿管理也得到相應的發(fā)展。亞洲標桿管理交流中心于1998年成立,我國是20世紀90年代引入的標桿管理理念,其源于中國海洋石油公司對挪威石油公司的對標,通過對挪威石油公司的學習借鑒,中海油的競爭力不斷提升。與此同時,海信公司、光明集團等也紛紛開始了標桿管理實踐。
(二)高校中標桿管理的應用
1.國外高校標桿管理的應用。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外高校逐步將標桿管理理念運用到高校管理中。1991年,美國開展了一項為期兩年的標桿管理實驗項目,共150多所高校參與其中。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歐洲一些高校紛紛開始或局部或全面嘗試標桿管理。其中,較多地運用到科研管理、教育質量、行政管理等方面,大大增強了高校的競爭能力。可見,標桿管理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采用。
2.我國高校標桿管理的應用。目前,標桿管理方法在我國尚處于理論研究階段和探索階段。西安科技大學張玉巖采用了標桿管理績效評價法和數據包絡分析法,對高校競爭力進行了實證分析;王峰分析了國外高校運用標桿管理的情況,并就高校在科研管理方面進行標桿管理的流程、注意事項進行了理論分析;趙耀華綜述了包含以指標綜合評價、以數據包絡分析綜合評價、以標桿管理綜合評價、以平衡積分卡綜合評價等五種高校績效評價方法,分析了其優(yōu)缺點,并且對相應評價指標的設置提出了建議。建立指標體系方面,也有相關學者將平衡記分卡理論引用到了高校管理與評價中,例如:殷俊明將平衡計分卡運用于民辦高校戰(zhàn)略績效的評價中,提出民辦高校實現(xiàn)戰(zhàn)略目標的基本途徑。
同時,有學者運用標桿管理對高校的局部管理進行了研究。例如,秦立栓提出了基于標桿的高校教師知識工作績效指標體系,從科研項目、研究成果、科技激勵等6個一級指標對教師的知識績效進行了概括。劉婉穎等人將標桿管理理念引入到高校實驗室,將同一類型實驗室進行同業(yè)對標,對實驗室進行了優(yōu)化管理,但僅處于宏觀指導層面,缺少具體實施。
總結而言,我國高校標桿管理更多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實質性進展不大。局部研究較多,全面研究匱乏,還沒有將標桿管理運用到指標體系構建和標桿管理實踐提升應用環(huán)節(jié)。
三、高等院校標桿管理實施流程
參照國內外高校標桿管理的應用研究,可以將標桿管理的實施過程分為計劃準備、數據收集、差距分析、戰(zhàn)略設計、實施運用、評估與重新校標六階段。
(一)計劃準備階段
1.組建標桿管理團隊。標桿管理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涉及學校內部改革的過程,所以組建一個強有力的標桿小組十分必要,應由學校相關部門領導負責,確保及時處理工作中產生的問題。
2.明確目標。通過衡量評估,選擇標桿管理合作項目組。通過調查、會談等形式與標桿管理項目組及時溝通,制定數據收集計劃。
(二)數據收集階段
1.明確自身定位。收集自身相關資料,設計調研問卷與訪談大綱,進行問卷調查及訪談,編制《業(yè)務現(xiàn)狀調研報告》,擬定高校關鍵成功因素。并基于學校核心業(yè)務分析和戰(zhàn)略目標,初步建立指導性強、可落地實施的指標體系?;景拘畔ⅰ⑵放朴绊?、客戶滿意度、內部運營、學習與成長等一級指標。
2.選擇標桿對象。依據本校指標體系,收集國內優(yōu)秀院校的相關指標,分析查找指標差距,根據年度對標計劃,運用平衡計分卡等方法確定年度對標單位。
3.數據收集。按照標桿對象認可的方法和程序開展數據和信息收集,并進行實地考察訪問,以更深入地了解標桿對象的最佳實踐方式。
(三)差距分析階段
1.確定績效差距。將收集的數據和信息進行整理、分類,運用統(tǒng)計分析工具進行對比,明確目前的績效差距。并根據對比分析的結果及學校的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確定未來的績效差距。
2.分析結果匯報。向教職員工通報在基本信息、品牌影響、客戶滿意度、內部運營、學習與成長方面的對標結果。
(四)戰(zhàn)略設計階段
1.明確改進計劃。依據標桿管理分析報告,初步提出改進計劃。并對關鍵因素進行再次評估,如計劃的重點和難點、經濟效益分析、學校競爭力提高的程度。
2.從四個維度進行戰(zhàn)略設計。以標桿管理指標體系為抓手進行戰(zhàn)略設計。優(yōu)化配置教學資源,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緊密依托地區(qū)及行業(yè),實行產業(yè)合作;以人才質量為根本,打造品牌畢業(yè)生;以就業(yè)為導向,加強教育教學管理。
(五)實施改進階段
1.制定實施方案。進行學校重點發(fā)展戰(zhàn)略的設計,形成可行性實施方案,向學校職工傳達標桿管理實施方案,并根據反饋意見,改進方案。
2.實施與監(jiān)督。各責任部門根據實施方案執(zhí)行,標桿管理項目組監(jiān)督標桿管理的實施進程,檢查實施計劃可行性。并將實施情況與標桿對象進行反復比較,及時校正。
(六)評估與重新校標階段
1.效果評估。將實施結果與最初目標進行比較,評價實施過程和實施結果的有效性??偨Y標桿管理實施的成效,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并對新的情況、新的發(fā)現(xiàn)進行進一步分析。
2.重新校標。整理實施過程和結果的相關文件和數據,制成總結報告,完成一次同業(yè)對標。然后,重新審視需要改進的新的領域,進入新的標桿管理程序。
2014年,保定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實施標桿管理后各方面得到提升。教師基本教學能力方面:通過全員基本教學能力測評與培訓,經過督導組和專家組評估,部分教師基本教學能力不足的現(xiàn)狀得到很大改善;實踐教學能力方面:通過分批次組織教師下廠鍛煉以及鼓勵教師參加技能競賽等措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雙師型教師比例由以前的35%提高到了55%,為實施全面實踐教學提供了供了師資保障;學生滿意度方面:通過對試點專業(yè)實施“自主式一體化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明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顯著提高,學生滿意度達99%,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滿意度提高了30%以上;校企合作方面:加大企業(yè)合作力度,依據崗位能力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養(yǎng)標準,先后與50多家企業(yè)簽訂用工協(xié)議,建立了20多個就業(yè)基地。
總結而言,標桿管理是圍繞能力提升和實現(xiàn)發(fā)展目標,選取一個較自身績效更好的組織予以學習借鑒不斷超越自己的過程,也是組織創(chuàng)新的過程。將其運用到高等教育中,必將對高校競爭力的提升起到良好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峰.試論標桿管理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2(4).
[2]鄭國強,付艷榮,程正中.標桿管理及其在我國企業(yè)中的應用[J].商場現(xiàn)代化,2007(1).
[3]李露萍.高等學校標桿管理的應用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8.
[4]張玉巖.基于標桿管理的高校競爭力研究——以礦業(yè)類大學為例[D].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07.
[5]趙耀華,韓之俊.高校開展標桿管理的工作程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3).
[6]殷俊明,王平心,吳清華.平衡計分卡研究述評[J].經濟管理,2005(2).
[7]鄭凌鶯,胡守忠,唐幼純.基于BSC和DHP方法的地方高校學科評價[J].科技管理研究,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