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芳 陳茜 楊福娜 祖雯潔
·護理質量管理·
垂直管理模式下管道風險管理的做法及其成效
周秀芳陳茜楊福娜祖雯潔
為了探討垂直管理模式下管道組員在管道風險管理中的作用,該院護理部通過成立管路學術組,實施其垂直管理,并每個月進行管路質控交叉檢查及通過管路組員自查,以及發(fā)現(xiàn)特殊問題進行護理會診等,對存在的管路安全問題進行匯總、反饋、分析、制定改進措施,從而使該院管路意外脫落及其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實施垂直管理模式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患者滿意度與實施垂直管理模式前比較差異也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增強了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使其管路護理風險管理始終處于可控狀態(tài),降低了管道意外脫落及其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也使患者滿意度等得到了提高。
垂直管理模式 ;管道管理; 管道組員 ; 風險管理
患者在住院的過程中,往往由于疾病需要放置各種管道,這是治療觀察病情的手段和判斷預后的依據(jù),如果護理不當,往往會延誤病情,出現(xiàn)并發(fā)癥,甚至危及生命[1]。因此,及時發(fā)現(xiàn)和有效處理護理服務過程中的各類風險,不斷提高護理質量,已成為護理管理者面臨的新課題。護理質量的高低取決于護理質量管理方法的有效性,也依賴于護理群體的質量意識和質量監(jiān)控的力度。
我院為一所三級甲等腫瘤??漆t(yī)院,開放床位2890張,護理單元69個。我院護理部于2012年 10月成立了管理護理學術組,實行在護理部垂直管理模式下的管道風險管理。近兩年來,我院建立了由護理部、組長(副組長)、組員共同參與的護理管路學術委員會,加強對管道護理的風險管理。所謂的護理風險管理是指將風險事件的事后處理變?yōu)槭虑邦A防,其關鍵是風險識別,即發(fā)現(xiàn)護理過程中潛在風險并進行預見性的評估,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以降低風險系數(shù)的管理[2],從而能有效地減少護理不良事件和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我院在風險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現(xiàn)將管道風險管理方面的實踐探討報告如下。
將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全院非計劃性拔管發(fā)生率、護理相關并發(fā)癥和患者滿意度作為實施管道風險管理前對照數(shù)據(jù);將實施垂直管理模式后的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即管路成員在垂直管理模式下其管路非計劃性拔管發(fā)生率、護理相關并發(fā)癥和患者滿意度作為垂直管理實施后的對照數(shù)據(jù)。
我們采用護理垂直管理主要基于其創(chuàng)新理念及其優(yōu)勢:護理垂直管理是依據(jù)直線管理的原則[3],即成立以護理部—管路組長(副組長)—管路組員為主線的垂直管理模式[4];其優(yōu)勢在于有利于管路護理質量的控制,有利于開展管路護理培訓、教育,有利于管路成員成長,從而發(fā)展為管路護理專家以及有利于提高其成員的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
1.1建立管路學術組織
由護理部選拔1名對管道護理有臨床經(jīng)驗、又善長管理的副高級及其以上技術職務的護士長任組長;再依據(jù)臨床科室管路使用情況及其疾病特點選出5名副組長,均要由副高級及其以上技術職務的護士長擔任,每位副組長分管10~12個護理單元;每個護理單元選拔出1名管道組員,要求由學歷為大專及其以上,在本科室工作兩年以上,并且具有高度責任心和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善于管理的護師承擔。
1.2護理部職能
護理部對管路組員實行垂直管理,并依據(jù)直線管理原則,即以護理部—組長—組員為主線,建立患者管路護理管理架構。定期進行各科室管路相關知識培訓和管路安全督導活動。護理部還制定了具體的管道護理流程,即評估、解釋查對、標識檢查妥善固定、班班交接保持通暢、脫管、立即報告醫(yī)生、給予處理、評估脫管原因、嚴密觀察病情、心理護理、交代注意事項及記錄等,以加強臨床護理工作中的管道管理,從而提高管道護理質量。
1.3組長、副組長的職責
管道學術組組長、副組長負責制定管道學術組培訓計劃、培訓目的以及對組員的各種培訓、檢查、指導;提高組員的專業(yè)技能和增強其責任心;根據(jù)我院各科室特有的管路特點制定其管道護理管理方法,定期舉辦各種管路護理知識講座,以及開展相應的管路管理評價標準,管道護理流程,管道脫管處理流程,不良事件上報流程等方面的知識培訓;組長每季度定期到患者床旁查看管路護理的執(zhí)行情況,找出存在的問題,對疑難問題進行會診;每季度組長針對各護理單元出現(xiàn)的管路問題要進行分類、匯總并與護理部質量控制數(shù)據(jù)進行整合,生成柱狀圖,使用柏拉圖80/20原則,找出主要問題所在,通過魚骨圖進行要因分析,針對原因進行持續(xù)質量改進,即通過PDCA循環(huán)管理,促進管路護理質量不斷提升。副組長要及時收集所負責的護理單元反映的管路問題,進行匯總分析,并將問題在組長召開的小組會議上進行討論,制定整改措施,從而保證護士對使用管道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均能實現(xiàn)有效的護理。
1.4管路組員的職責
管路組員要針對本護理單元臨床管路護理工作風險進行監(jiān)管和對管路質量指標進行監(jiān)控[5];參加醫(yī)院管路學術組組織的培訓和督導活動[3],并要將培訓內(nèi)容與本科室管路特點結合起來,對全科室護士進行培訓,此外,管路組員還要向本科室護士演示各種管道的特有護理及其固定方法,對于同時攜帶多種管路和特殊管路的患者,管路組員還要在病房現(xiàn)場操作其具體固定方法和操作技能,以及結合我院所制定的住院患者管道風險評估表講述各種管道種類、管道滑脫危險因素等,見圖1。
(1)依據(jù)圖1,由各科室管路組員定期對本科室管道護理情況進行督導與考查,指導護理人員按規(guī)范流程操作,并從導管種類、危險因素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根據(jù)患者的年齡、意識,肢體活動力、配合力,疼痛程度進行評分。輕度危險為4分~6分(評估1次/3天) ;中度危險為7分~12分((評估1次/2天) ; 高度危險 ≥13分(評估1次/1天)。針對不同患者應采取有效護理措施:①妥善固定各管道,必要時雙固定。② 懸掛預防管道滑脫標識。③病人翻身時要妥善固定管道后再翻動病人。④對安插管道的躁動病人要給予適當約束。⑤遵醫(yī)囑給予躁動病人鎮(zhèn)靜、鎮(zhèn)痛。⑥對病人進行心理疏導,講解管道護理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⑦護士每班交班時要交接管道的位置、刻度、標識等。對于應用住院患者管道風險評估表評估存在危險因素的患者應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加強巡視,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對薄弱環(huán)節(jié)及其重點時間要嚴格床旁交接班,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的負性情緒,并用安慰、鼓勵性語言與患者溝通交流,取得患者的配合。
圖1 河南省腫瘤醫(yī)院管道滑脫危險因素評估表
(2)各科室管路組員應熟練掌握臨床管路護理質控標準,隨時對本護理單元管路質量進行監(jiān)控與自查工作,對存在的安全隱患能夠及時上報并采取措施消除,定期參加管路學術組組織的關于全院管路不良事件及其發(fā)癥的通報活動,從產(chǎn)生的錯誤中,總結經(jīng)驗,并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以促進管路護理質量不斷提升。
(3)每月管路組員在管路學術組副組長的帶領下,要進行分組專項督導,交叉進行床邊查房和本科室的自查,與此同時還要注重環(huán)節(jié)和過程的監(jiān)控,發(fā)現(xiàn)管路安全隱患要及時上報和及時溝通反饋,同時制定整改措施,特殊疑難管路問題要上報給組長,并由組長組織大家進行會診以解決問題,從而降低管路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確?;颊甙踩?/p>
我院自2012年10月開始實施垂直管理模式下的管道風險管理以來,在實現(xiàn)患者安全和患者滿意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xiàn)將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非計劃性拔管發(fā)生率、護理相關并發(fā)癥和患者滿意度作為實施前對照數(shù)據(jù)與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垂直管理模式下管路非計劃性拔管發(fā)生率、護理相關并發(fā)癥和患者滿意度作為實施后的對照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和討論,其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取x2檢驗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患者非計劃性拔管及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實施垂直管理模式下的護理不良事件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實施前,二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實施垂直管理模式前后 兩組患者非計劃性拔管及其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2.2患者滿意度
實施垂直管理模式下的患者滿意度與實施前比較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實施垂直管理模式前后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醫(yī)用管道是臨床上用于診斷和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若其管路護理不當則可能會加重患者病情、增加其經(jīng)濟負擔,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等嚴重后果。因此,熟練地掌握各種管道的觀察重點和護理注意事項,及時準確地通過管路給予患者相應的治療是臨床護理人員必備的技能。
我院實施的護理部垂直管理模式其管路成員在預防患者非計劃性拔管及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方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18:44 2016-9-2218:44 2016-9-2218:44 2016-9-2218:44 2016-9-2218:44 2016-9-22護理人員對護理風險的預見性及防范能力,并通過完善的管路小組組織管理體系,制定了管路護理手冊,提高了護理安全質量。但同時也提示,由于患者及其家屬缺乏相應的醫(yī)學知識,意識不到各管道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對護理人員的管道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所以,管道管理小組成員在加強自身專業(yè)能力的同時,也要普及患者家屬對相關知識的了解。此外,通過加強護患溝通,樹立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保證各管路的安全性,從而降低了患者意外拔管、管路堵塞、導管相關感染的發(fā)生率,與此同時這種創(chuàng)新的管理模式還改變了護士的服務理念,增強了服務意識,也更有利于護理工作的正常運行。
[1] 倪愛珍.風險管理流程在術后高危引流管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臨床護理雜志, 2011, 10 (05) : 31-32.
[2] 余江,徐劍鋮,王振維.風險管理理論在醫(yī)院的應用和發(fā)展趨勢[J].重慶醫(yī)學,2010, 39(10) : 1310-1316.
[3] 常杏萍,郭慶峰. 垂直管理模式下的護理安全員在護理風險管理中的作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 20(18) : 2268-2270.
[4] 范玲.護理垂直管理模式的有效架構及運行機制[J] .護理學雜志,2013, 28(1) : 2-4.
[5] 史東姝. SHEL模式在我院護理不良事件分析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 27(10C) : 3425-3427.
Practice and effect of catheter risk management in the vertical management model
Zhou Xiufang, Chen Qian, Yang Funa, et al. Henan Cancer Hospital, Cancer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 He nan Province 450008,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ou Xiufang, Email: zhayag6@126.com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role played by catheter group members in the catheter risk management under the vertical management model, the Nursing Department of the hospital implements vertical management by setting up a catheter academic group, summarizes, feeds back, and analyzes catheter safety problems by means of catheter quality control cross-check, group member selfcheck, and nursing consultation on special problems, and then lays down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thus giving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comparativ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cidences of accident catheter detachment and associated complic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vertical management model (p<0.05); the comparative difference between patient satisfact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vertical management model also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vertical management model enhances the safety awareness of nursing personnel, brings the catheter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always under control,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accident catheter detachment and associated complication, and increases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Vertical management model; Catheter management; Catheter group member; Risk management
450008 河南省腫瘤醫(yī)院 ,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周秀芳, Email: zhayag6@126.com
201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