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海珍 陳莉霞
摘 要: 英語學科在我國是一門必修課,其地位日漸提升。英語學習的好壞與教學方法的選擇有至關(guān)重要的關(guān)系。本文對比分析三種教學法即語法翻譯法、交際法和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使用,辯證地分析各方法的優(yōu)勢和不足,進而提出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情境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充分融合各種教學法的優(yōu)勢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 大學英語課堂 語法翻譯法 交際法 任務型教學法
1.引言
“聾啞英語”是我國眾多英語學習者出現(xiàn)的普遍現(xiàn)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外語教學研究者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語法翻譯教學法、交際教學法和任務型教學法是外語課堂上經(jīng)常使用的三種方法。語法翻譯法始于18世紀和19世紀,是外語教學中歷史最悠久、使用范圍最廣的方法之一。語法翻譯法在教學中以翻譯為基本手段,以學習語法為入門途徑。它重視詞匯和語法學習,強調(diào)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系統(tǒng)的語法知識傳授。交際法在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流行,認為語言學習的實質(zhì)是學習者在交流過程中掌握語言知識。近二十年來,任務型教學法受到廣大師生的普遍接受和認可。它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強調(diào)“做中學”的語言教學方法,把語言應用的基本理念轉(zhuǎn)化為具體實踐的課堂教學方式(王麗媛,2009)。在英語課堂的實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是孤立使用的,而是多種教學法共同應用于課堂教學。
2.英語課堂中的教學法分析
2.1 語法翻譯法
不同學者對翻譯法的理論基礎持有不同的觀點,Richards and Rodgers(2000:5)認為語法翻譯法沒有理論基礎,左煥琪(2002, 38)認為是歷史比較語言學,還有學者認為官能心理學是語法翻譯法的心理學基礎,甚至有人認為翻譯法是以心理學上的機械主義為理論基礎的。語法-翻譯法是用母語翻譯教授外語書面語的一種傳統(tǒng)外語教學法,其主要特點是: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母語與目的語并用,通過兩種語言的互譯充實學生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重視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輕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教師權(quán)威的課堂,學生嚴格按照老師所教的語法規(guī)則學習;學生的母語是學習的中介,而翻譯是學習的基本手段。例如,在大學英語課堂中,老師對于詞的講解不僅局限于一個詞,還涉及相關(guān)的短語、同義詞和反義詞,并通過反復的中英互譯的方式進行強化練習。對于復合句,要從語法結(jié)構(gòu)上分析句子,讓學生明白句子的主謂成分,從整體到局部地看長難句。有時這些復雜句子的講解,涉及語法、句型和詞匯的綜合分析。
語法翻譯法的優(yōu)勢在于通過對比母語和目的語及系統(tǒng)的語法知識的學習,學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和復雜的目的語知識;對閱讀的重視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對于老師來說,這種方法易于實施,只需要照本宣科,不需要其他教學設施的輔助。但它最大的缺點在于沒有抓住語言學習的本質(zhì),忽視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另外,它還適用于應試教育,教師的絕對權(quán)威不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違背我國當前的教育方針和目標。
2.2 交際法
交際法又叫功能法或意念法,其理論基礎主要來自Hymes的交際能力理論和Halliday的功能語言理論。Howatt(1984)認為其有兩種定義即弱定義和強定義。弱定義強調(diào)通過課堂活動,給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達到交際目的的機會。在這層定義里,以語言結(jié)構(gòu)為基本形式的課文信息被看做是語言范例的展示,學生則在課堂上通過一系列的交際活動訓練語言的運用。因此,我們把弱定義概括為“學會使用”。另外,強定義則倡導“用語言本身學習語言”,即在交流中通過激活固有語言信息和刺激語言系統(tǒng)本身的發(fā)展而獲得語言。比如多數(shù)老師運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擬、小組活動等方式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交際法彌補了語法翻譯法的不足,強調(diào)交流的重要性。交際教學法的主要特征:以培養(yǎng)交際功能為宗旨,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努力創(chuàng)造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環(huán)境;以功能意念為綱。根據(jù)學習者的實際需要,選取真實自然的語言材料;話語作為教學的基本手段,學習者在交流中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在不影響理解的情況下,對學習者出現(xiàn)的錯誤并不及時糾正,體現(xiàn)學習的目的在于交流而不是形式;教學手段多樣,課堂氣氛活躍;努力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用目的語交流。
交際教學法在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增強實際應用水平方面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交際教學法重視培養(yǎng)血神的交際能力,從學生需求出發(fā),確立學習目標,做到學以致用;此外,教師和學習者的角色有所轉(zhuǎn)變,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變?yōu)榻虝W生學習的主導者和促進者,學生由被動變?yōu)橹鲃訉W習。但存在一定的問題,對于教師的素質(zhì)要求較高,尤其是口語;大學英語都是大班授課,這種方法不易控制,效果不明顯;強調(diào)語法教學只學使用、不學用法,這是不可行的。
2.3 任務型教學法
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依據(jù)是建構(gòu)主義,按照Jonassen的理論,建構(gòu)主義強調(diào)任務的真實性和互動合作性,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建構(gòu)新知識和新經(jīng)驗。任務型教學法以任務組織教學,在任務的履行過程中以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習者自身的認知能力,調(diào)動他們已有的目的語資源,在實踐中感知、認識、應用目的語,在“干”中學,在“用”中學。例如,老師通常會在導入的時候談論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問題或者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完成任務,在學習的同時培養(yǎng)合作精神。
任務型教學法是交際教學法的擴展和延伸,因此具備交際法的優(yōu)點。它以學生為中心,注重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在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過程中,有助于激發(fā)學習者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辨能力,從而增強與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但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師在設計任務的時候很難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在課堂上很難把握問題的時間等。
3.三種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上的綜合應用實例
在一節(jié)正式的英語課堂中,老師往往不僅使用一種教學法。以21世紀大學英語第三冊Uint 3 Sense of Wonder的 Section A部分為例,討論語法翻譯法、交際法和任務型教學法在一節(jié)英語課中的應用。
以學生的課前演講引入話題“sense of wonder”,并讓學生討論都生活中有什么“sense”,通過學生的激烈討論引出本課話題——新奇之感,這個任務型教學法的應用可以很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文章的結(jié)構(gòu)劃分和擴展閱讀等部分也有此方法的應用,讓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學習知識,鍛煉能力。
在詞匯和語法的講解上主要應用語法翻譯法,把抽象的語法知識具體化,易于理解。例如,在講解單詞“influence”時,除了詞匯的名詞和動詞詞性外,還擴展表示影響的“affect”,“effect”,以及短語“influence with sb”。為了讓學生熟練地應用這個詞,老師可列舉多個英漢互譯的句子強化練習。對于復雜句子:“If facts are the seeds that later produce knowledge and wisdom, then emotions and impressions of the senses are the fertile soil in which the seeds must grow.”主要用漢語講解,除了時態(tài)、語態(tài)還有修辭(暗喻)的講解外,還需要更多的例子對修辭加以練習,更多的反復練習可以讓學生較容易掌握其知識點。
交際法在本課中的應用體現(xiàn)在最后的英語辯論賽上,選出8名學生分為兩組,圍繞是否應該保持好奇心這一主題展開辯論。在學習完課文內(nèi)容后,老師會進行簡單的總結(jié),提出辯論賽的要求和注意事項。辯論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也可以鞏固本課的內(nèi)容。
4.結(jié)語
本文并沒有列舉所有的教學方法,只列舉了常用的三種:語法翻譯法、交際法、任務型教學法,每種方法都有各自的優(yōu)缺點。本文對于教學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辯證地看待這些教學法,綜合其優(yōu)勢提高教學質(zhì)量。隨著英語地位的提升,人們對其需求的多樣化,僅靠一種教學方法是不能滿足大眾需求的。因此,各位英語教師要根據(jù)自身的情況,靈活、適當?shù)厥褂酶鞣N方法,取長補短,將教學法有效結(jié)合可以更充分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Jack C.Richards &Theodore S. Rogers. Approach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2013.
[2]Howatt,A.P.R.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UP,1984.
[3]高小平.交際教學法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
[4]韓毓,趙巖.大學英語課堂中教學法的綜合應用[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
[5]王紅梅.外語教學法主要流派評價[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
[6]王麗媛.任務型教學理念與我國高中英語教學實際的適應性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9.
[7]袁春艷.當代國際外語教學法發(fā)展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6.
[8]王鑫.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
[9]左煥琪.外語教育展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項目:本論文為陜西省十二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項目“以內(nèi)容為依托的大學英語通識化課程體系構(gòu)建實踐研究”的部分成果。
項目編號:SGH1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