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同語
不少校長都有這樣的感覺,盡管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務,但學校發(fā)展一直沒有什么起色,教學質量也沒有大的改變。究竟是自己工作方法有問題呢,還是自己的工作能力不夠?
的確,有些校長事無巨細,事必躬親,全身心地撲在學校工作上,可謂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但成績卻并不明顯。問題出在哪里呢?我認為,就出在校長對自己及學校工作的錯誤排序上。工作有序,事半功倍;工作無序,事倍功半。
一、正確規(guī)劃明方向
校長與教師的不同之處在于,校長是把握學校整體發(fā)展方向的崗位,負責制定學校未來的發(fā)展規(guī)劃,為師生搭建工作學習的平臺。而學校的中層干部和教師,是在校長領導下,做正確的事,把事情做好,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各項任務。做正確的事是領導范疇,體現(xiàn)了校長的決策力;正確地做事屬于管理范疇,是根據領導的指導開展工作,是執(zhí)行問題。校長的有效領導體現(xiàn)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做正確的事情。在任何時候,對于任何人或者組織,對學校的生存和發(fā)展而言,“做正確的事”都是由學校戰(zhàn)略來決定的。如果做的是正確的事,即使執(zhí)行中有一些偏差,其結果可能不會致命;但如果做的是錯誤的事情,則執(zhí)行得越完美無缺,結果的危害越大。
二、抓大放小突重點
校長在管理過程中要管校長應該管的,集中精力抓決策的制定并推動決策的實施等,其他的則由學校各科室、部門相互協(xié)調共同完成。真正會管理的校長,絕不會眉毛胡子一把抓,害怕權力被瓜分,而是善于分配權力給下屬,讓下屬感受到校長的信任,從而使下屬竭盡全力地將事情辦好。在這個過程中,校長于無聲中影響著下屬、激勵著下屬,使下屬的潛能得到充分挖掘。但在這里需要特別強調的一點是,不在小事上耗費精力不等于不問小事,校長要能夠敏銳地從小事或細小環(huán)節(jié)中,發(fā)現(xiàn)和抓住影響決策制定和事關全局的大事,這是校長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
三、塔式管理職責明
對學校事務的管理,校長要抓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學校發(fā)展的方向問題,即決定做什么,不做什么,如何做;組織結構問題,即如何把事情合理地分配給學校各科室、部門處理;人員的問題,如何將合適的干部、教師放到合適的崗位上;流程的問題,如何做才有效率等。不想清楚前面的事情就做后面的事情,不從上到下梳理,管理必然無效。因為方向錯了,一切都錯;而方向對了,后面的事情即使不到位,校長也有機會進行調整。對人的管理,學校再大,校長也只須抓好副校長這幾個人的管理即可,中層干部由副校長管理,一線教師由中層干部管理,一級抓一級,一層對一層負責。校長切忌“越俎代庖”,越過副校長直接指揮中層干部或者教職工,打擊副校長的積極性,使副校長產生校長獨斷的想法。一名高水平的校長,必然懂得如何調動副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讓其承擔相應的責任。只有這樣,副手才能時時處處感到校長的尊重和信任以及自己在學校的地位和影響。
四、有效溝通促和諧
溝通是新形勢下校長必備的領導藝術,溝通不僅能開拓思路,聚集人氣,更能匯聚能量。第一是向上溝通,即與上級領導溝通。上級領導往往比你更了解大局,向上溝通能保證校長做的決策與上級的指示精神相一致,和他們溝通是讓校長不犯排序錯誤最簡單有效的辦法。第二是平行溝通,即加強與兄弟學校間的往來,知道其他學校都在做什么,以使自己的學校能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步伐。第三是向下溝通。學校干部、教師和學生才是學校發(fā)展的主力軍,學校如何發(fā)展,怎樣發(fā)展,他們都有決策權、知情權,也最有發(fā)言權。學校一切制度的制定和實施,都需要校長坐下來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真正了解干部、教師、學生的所思所盼。只有這樣,校長的決策才能得到貫徹和落實?!?/p>
(作者單位:安徽五河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