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偉
高三,是學生們學業(yè)某一階段的最后沖刺!高考終場的鈴聲響過,似乎,一切塵埃落定。學生們踏著高考的路徑飛向他們心中的遠方,作為教師,我時常會想起跟這班孩子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心里總有那么多的不甘:如果那個時候,我這樣做,這些孩子們高考的結果會不會更好一點?對那些畏懼高考的孩子,如果再多一些鼓勵,少一點指責,他們的臨場發(fā)揮會不會更好一些?
學生的高中三年也是教師職業(yè)生涯成長的三年。學生們在成長,教師也在成長中探索自己的教育之路。這三年,有許許多多的東西值得總結、推敲。某些教學行為,在不經(jīng)意間已經(jīng)偏離了教育的本真,有的,甚至違背了教育的基本原則。反思,作為教師的必修課,在高考結束后的日子,反思教育行為,會讓自己今后的教育軌跡回歸教育常識。
借用華東師范大學李政濤教授的一個觀點——教育即轉化。這個觀點最能說明教育的本真。好的教育是不是除了傳承之外還應該追求變化,不然,教育永遠是一潭死水。因此,我認為——教育即轉變。
剛開始工作時,我們總會想,這些孩子怎么一點也不懂禮貌、一點也沒有上進心,這么簡單的問題也不知道……總是把這些孩子批得體無完膚。當時甚至懷疑我是不是不適合做教師,如果一位有天賦的老師遇到這些情況會不會好很多?因此,新教師陷入了職業(yè)恐慌。這時迫切需要做的是轉變自己,讓自己成為老師;轉變自己的心態(tài),與學生平等共處,欣賞他們的成長。當我放下身段,融入學生中時,我逐漸覺得,其實學生是非常有序的。作為教師,首先要轉變自己的心態(tài),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學生,融入才能對癥下藥。擺渡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要想渡人先渡己。新教師最迫切的任務就是實現(xiàn)自我轉變。
接下來的工作就可以應用我們的學科知識和課堂教學方法來進行了。如果單從應試教育的目標出發(fā),工作很簡單:將課本上的知識,應用一定的課堂教學方法和技術手段轉化為能被學生理解的知識,最好在課后監(jiān)督學生將這部分知識轉化為考試的考點。這樣看來,我們的工作就真的只是負責轉化和監(jiān)督轉化。但當我們把工作僅僅局限在這個層次,并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教師真的就成為教書匠了。教師應該代表的是社會上的知識分子階層,知識分子階層淪為轉化傳承的工具。我們必須得轉變。
當教師在課堂上負責轉化課本上的知識時,有的學生覺得老師講得無聊,課后看看課本就會,還不如抓緊時間想想游戲攻略,這類學生普遍智商較高;有的學生其實還跟不上,但他們努力地想跟,想讓老師慢一點,但“高效課堂”的背景下,卻不太容易;還有的學生早就厭倦了這種機器人般的課堂模式,開始和周圍學生說笑打鬧……課堂變成了市場。教學的基本任務是轉化,但高級任務應該是對學生的轉變,對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個性化教學”。在這個程度上,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轉變書本上的教育理論,還要轉變這些學生。
當教師必須要達標的就是普通話,學校里也有“請講普通話”的標語。當我們走進名師課堂的時候發(fā)現(xiàn),某些教師上課時的普通話并不標準,反而讓人覺得有抑揚頓挫感。華東師大的周宏教授就提出過這個問題,他當堂用吳語朗誦了《阿房宮賦》,贏得滿堂掌聲。教育理論與實踐之間還是很有差距的。雖然我們在學校接觸了這樣那樣的教育理論,但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結合,將會是教師生涯中很重要的一段路程。所以在今后很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將教育理論進行轉變,轉變?yōu)槟軌驗榻逃龑嵺`所應用的理論。
班主任老師分為這么幾個等級:最低等級是“班長”,疲于應付班級的各種事物;其次是“班媽”,不分晝夜的為這個班級操勞,每當生氣的時候,總會說一句“我為你們操碎了心,而你們卻還是這樣”;最高等級是“領袖”,平時不用多說,但當你提出你的思路時,學生非常認可,并能夠照做,并且學生能為成為該班級的一員而榮幸。
教育需要傳承,更需要變化,作為新一代的教師,我們有責任探索符合這個時代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論,而探索的起點應該從轉變開始,轉變自己,轉變他人,轉變自己的教育觀?!?/p>
(作者單位:甘肅張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