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雪
摘 要: 在我國經濟發(fā)展模式的主推力作用下,用人單位的需求勢必成為高職學院教學模式的指揮棒,如何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是目前教師們要用心思考的問題。跳出“講課”的框架,改進常規(guī)教學模式,才能在教學效果上看到成效。據此,作者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 高職英語課堂 適應需求 改進教學
日常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面臨很多的難題和困境。歸結起來,主要是難以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表現(xiàn)為,學生在課堂上總是被動聽課,沒有主動參與意識。尤其五年制高職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基礎,教師講授的知識點和他們的知識儲備量差距較大,學生難以跟上教師的授課節(jié)奏。同時,高職學生自我學習能力、自我約束力較為薄弱,且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不是一朝一夕所致,所以教師在面對基礎薄弱、學習習慣差的學生時,很難百分百將備課計劃中的教學內容充分良好地展示出來?,F(xiàn)在各用人單位均對大專院校的畢業(yè)生提出了兼?zhèn)渲R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若沒有達到標準的專業(yè)知識及一定的專業(yè)技能,我們的學生很難在畢業(yè)后順利就業(yè),這不僅僅是學生本人的困惑,同時也是各學校都面臨的難題。落實到實處,處于學校及學生或用人單位及學生之間紐帶的教師們就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一把“鑰匙”,為了達到用人單位、學校及學生三方的要求,教師們急需升級教學理念,用先進的教育理論武裝自己,同時在教學方法上要多下工夫,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有意識地將英語知識和用人單位的專業(yè)要求有機結合,在課堂上進行巧妙滲透,提高學生自學能動性,用最實用的專業(yè)技能武裝他們,使他們在畢業(yè)后能夠順利就業(yè)。為實現(xiàn)以上目標,筆者提出以下建議,與各位同仁共享。
一、統(tǒng)領全局,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教師進入課堂,要在第一時間把握好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為接下來的知識講授預熱。每次教學可安排一到兩名學生做課堂展示,英語對話、文章誦讀、笑話等都可以作為課前熱身內容。此時,教師要求全體學生認真聆聽,鼓勵其大膽參與討論,教師要及時對做展示和參與討論的同學表揚及點評。在此期間,教師走入學生中觀察學生的課前準備,以起到警示和監(jiān)督的作用。事實證明,正課開場前的幾分鐘“熱身”,對接下來四十分鐘左右的授課會起到十分重要的引領作用,學生的興趣或參與意識一旦在這段時間被激發(fā)出來,接下來的學習就都會變得輕松而且高效。當然,教師所采取的活動必須有針對性,不能盲目或流俗,既要考慮到和授課內容的銜接性,趣味性,又要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基礎,不可過于拔高。另外,要善于調動班級里分散于各個小組里的“精英”,適當的由他們起到帶動及點睛作用。從筆者的實際課堂經驗而言,高職學生更易于接受猜詞、幽默、影視及時尚類的話題;他們愿意選擇聆聽的閱讀材料長度在一百個單詞左右;他們更傾向于組成小組由老師布置任務,而不喜歡或不擅長個人表現(xiàn)過于突出。以上都是教師在安排活動時要注意的方面,既要兼顧面積更廣的學生,又有巧妙分配任務的意識,所謂“合理分配”,盡量不給基礎較弱學生造成壓力過大,不愿參與或不敢合作的可能。
二、教學過程流暢,因時施教
教師在備課時,大多準備的是知識能力的傳授,如何將自己精心準備的內容真正落實下去,卻會受到很多突發(fā)情況的干擾,比如學生學習狀態(tài)低迷,參與少;或學生被其他情況吸引,注意力無法集中等。如筆者所教的學生在進行第二年英語學習的時候,因為教材偏重于閱讀,而閱讀是他們各個題型中最不擅長的一項,這種情形下,很多學生開始在上課過半左右的時間出現(xiàn)走神或聊天、睡覺的現(xiàn)象。以上情況一旦出現(xiàn),教師要立即調整自己的教學節(jié)奏,暫時停止剛才的授課形式,而采取“應急”措施,及時有效地改進課堂學習。
1.組織課堂競賽。教師可在學生學習狀態(tài)不佳時,適時組織課堂小競賽活動,以鼓勵學生跳出課本,大膽思考。比如學生不喜歡讀課文,可將其編組,每組指派一名小組長,每人安排一到兩句的朗讀任務。只要組員朗讀正確,他就能為自己的小組貢獻一定分值。對于那些口語水平很弱的學生,可以在競賽中加入單詞拼寫或筆記回顧等給分活動。對于紀律好、競賽參與人數多的小組,也可給予加分。在學生狀態(tài)有所改善時,此項活動即可停止,時間不宜過長。這一活動是筆者課堂上時常做的活動,也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很好的方法。我們的學生可能不擅長閱讀,但是他們愿意在短時間內以朗讀的方式證明自己的能力,而且他們的瞬時記憶能力很強,模仿能力不錯,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年齡決定他們的競技意識強,很適合這種分組競賽活動。
2.在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課堂紀律需要調整的時候,教師可安排學生做一些“靜”的工作。如幾分鐘的單詞小測試,或某一小知識的歸納,同時要告知學生,測試的分數會計入他們的作業(yè)分。之后,教師要留有足夠的時間走到學生中間,一邊勘誤,一邊解決個別學生不注意聽講的問題。另外,教師可以利用幾分鐘的時間,播放與授課內容有關英語聽力資料或視頻欣賞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去看,這樣往往能很快吸引大部分學生分散的注意力。聽力練習或視頻欣賞結束后,教師應及時總結,及時發(fā)問,給那些認真欣賞領及回答問題正確的學生加分。
三、適應用人單位需求,不讓英語成為“過眼煙云”
1.常抓基本功的訓練。英語基本功,無外乎聽說讀寫。教師要分別制定短期及長期教學目標,即在維持聽說能力的基礎上,加強學生讀寫能力的訓練?!皽毓识隆笔俏覀兘洺RM行的工作。只要能堅持及在方法上多做創(chuàng)新,我們的學生一樣可以成為英語學習的“佼佼者”,一樣可以在各個大賽中脫穎而出,用實力敲響用人單位的大門。
2.幫助學生開闊眼界。在遵循課標的大前提下,教師可對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強化。哪些是今后學生會用到的必備能力,哪些是針對某個人有可能會成為專長的技能,教師都要有較強的敏感度,使課堂成為“英語小職場”,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為英語達人,是我們每一位園丁的夢想。比如在課堂上,既要著重學生的語言技能的傳授,夯實他們的基本功,又要有大局意識,指導學生在哪些方面多加強訓練。這就要求教師要了解學生專業(yè)背景,同時掌握用人單位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教師要有前瞻意識,了解學生所在專業(yè)的經濟行業(yè)走向或發(fā)展趨勢。如此看來,教師不僅要做一個合格的、有責任心的教書匠,更應成為知識豐富、涉及面廣泛的學生的引路人。
綜上,高職英語教師要使自己的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要用于探索靈活的教學手段,在夯實學生學習基礎之上,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使英語學習成為學生受益終身的法寶。
參考文獻:
[1]楊曦,董佳亮.高職高專英語教育改革之我見[J].教育教學論壇,2011(6).
[2]熊東輝.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之我見[J].現(xiàn)代教育教研,2011(2).
[3]徐小貞.中國高職英語專業(yè)教育理論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