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華忠
摘要:本文介紹了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的現(xiàn)狀,并著重介紹了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開展自主學習的做法及成果。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自主學習;嘗試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5)21-0050-02
自主學習的開展情況
1.重結果,輕過程——不愿開展自主學習
現(xiàn)行江蘇省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安排為:第一學年完成必修和選修兩門課程的學習,第二學年的第一學期進行省學業(yè)水平測試。課程安排很緊湊,在通過學測考試功利性的驅使下,教師常常只看重教學結果而忽視學習過程,不愿把課堂時間交還給學生,不愿開展自主學習。
2.圖安穩(wěn),怕困難——不敢開展自主學習
在教學廣播系統(tǒng)的控制下,學生尚且還想方設法脫離教師的控制,把時間交還給學生,無疑增加了教師管理課堂的難度。教師擔心自主學習沒弄好,反而搞砸了課堂紀律不好收拾,止步于課堂改革,寧愿圖個安穩(wěn),不敢開展自主學習。
3.重自學,偏方向——自主學習形同虛設
自主學習是在教師精心準備下開展的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教師對自主學習的認識不到位,把自主學習等同于自學,未作充分準備就放任學生去自學,而學生卻不知道如何去探索和嘗試,無法達成想要的教學效果,自主學習形同虛設。
4.缺動力,無精力——影響自主學習的開展
在學校工作中,信息技術教師除了教學外,通常還負責校園網絡管理、電腦維修、網站建設、教學資源平臺維護、財務和圖書等部門專用軟件維護、攝影攝像和電教設備維護等工作,精力比較分散,忙碌之余開展自主學習的精力不足、動力不夠。
5.難操作,缺方法——不知道如何開展自主學習
經過小學和初中的學習,進入高中后學生之間信息技術能力水平分化現(xiàn)象比較嚴重,面對學生差異,教師不知道該如何去設計和開展自主學習,感覺難以組織和實施,難免就打退堂鼓。
自主學習的開展策略
1.自主學習該學什么
“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弊灾鲗W習需要教師把好“方向盤”,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學生該學習些什么,這個必須明確。須以課程標準為準繩,以教材為依據,以學生差異為出發(fā)點,遵循認知規(guī)律,明確學習要達成的目標,而不是放任學生自學。我的做法是基于上述課標和教材等要素重新組織學習內容。例如,在《算法和程序設計(VB)》中,函數章節(jié)理論性很強,沒有配套的練習任務。于是我設計了“求任意兩個同心圓之間陰影部分的面積”自主學習任務,讓學生去探索如何保證面積是一個非負數的值,引導學生去探索何時該用abs(x)函數。
教材上選擇結構if語句章節(jié)的篇幅寥寥無幾,然而if語句在程序設計課程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我以if語句初步、if語句提高、if語句綜合為順序,設計了三個課時的自主學習課程和任務,對教材進行了補充。
諸如此類,設計了一節(jié)節(jié)明確的自主學習課和一個個自主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去開展自主學習,幫助他們去分析和探索要學習的內容。
2.建立自主學習網站,適時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
高中學生往往在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水平、學習風格和發(fā)展需求等方面的差異很大。教師在開展自主學習時需要注重學生差異,兼顧學習上進生和后進生,引導學生基于自己已有的能力水平一步一個腳印地進行自主學習。
為此,我建立了自主學習網站,將重新組織的課程和任務按照認知規(guī)律循序漸進地做了安排,并在教學反思后不斷進行完善。這樣學生課前既可以對學過的內容進行溫習,也可以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課中遇到困難可以參考已學的內容,進而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布置完學習任務后,學生能在預期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固然很好,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做得到,教師需要為學生增加課堂的維度,為完不成任務的學生多創(chuàng)造機會。
3.建立和完善評價體系,使師生都能及時進行自主學習評價
信息技術課程的評價要正視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不同起點的學生在已有基礎上取得的進步都應該得到認可,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因此,教師和學生本人都需要及時地進行動態(tài)分析和評價。為了完善課堂自主學習評價體系,我設計了課堂練習自主批改評價系統(tǒng)。使用該系統(tǒng),學生輸入自己的學號和完成的練習名稱,就可以及時地批改練習,查看完成情況,并可以進行及時訂正和重批,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都能給他們帶來成功的喜悅。教師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查看班級所有學生的完成情況和某一練習全 班的完成情況。
通過以上三個舉措的經營,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保駕護航”。教材重組,明確了自主學習目標;建立網站,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開展自主學習;評價系統(tǒng),幫助師生及時評價自主學習情況,以便學生可以及時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加以訂正,教師可以對學生自主學習進行及時地指導和調整。
自主學習取得的初步成果
1.獲得知識和發(fā)展能力是可以兼得的
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貌似節(jié)約了課堂時間,學生也掌握了所要學會的知識。然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不牢固的,這就是“學得快、忘得更快”的原因,教師需要不斷地、重復地“炒冷飯”,幫助學生恢復記憶,所花的時間成本并沒有因此而減少。
我的課堂實踐證明,獲得知識和發(fā)展能力是可以兼得的。學生通過自己分析問題、探索解決方法、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這一系列活動開展自主學習,他們對知識的理解相對要深刻得多,對知識的運用也要靈活得多。這降低了知識的遺忘率,提高了課堂效率。從長遠來說,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不斷地發(fā)展。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教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得讓學生有事可做,想著去做
對教師來說,學生差異是教學中他們必須直接面對的問題,教師的課堂安排往往因此而感到棘手。布置的學習任務簡單了,學優(yōu)生完成后就無所事事了;布置得難一點兒,學困生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如何去學習。
使用了自主學習網站、自主批改練習和評價系統(tǒng)后,我發(fā)現(xiàn)課堂煥然一新了,課前學生進入機房,不再無所事事。他們有的打開自主學習網站溫習講過的課程;有的往下查看還沒學習的新課程;有的打開練習批改和評價系統(tǒng),查看自己的學習情況,繼續(xù)前面未能學習完的課程……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僅僅給學生灌輸知識是行不通的,信息技術教師要研究可行的教學方法,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時既要放開手腳,把課堂還給學生,又要能夠有效控制課堂,達成學習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去設計、引導和幫助學生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在學習上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楊雷.教育信息化價值及其測評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3]孔凡士.教育信息化資源開發(fā)與利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4]徐學福.名師講述:如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名師工程系列叢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5]任友群.教師教育信息化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6]姚玉清.現(xiàn)代教育信息化管理[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