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玉
摘 要: 目前,很多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只注重語法、詞匯的講解,忽視了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上學生的閱讀機會和時間少之又少,學生的閱讀量嚴重缺失,閱讀水平遠遠低于大綱的要求。作者通過實踐,提出增強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習慣,以彌補課堂英語閱讀的缺失,同時介紹了對課外閱讀指導的幾點看法和方法,以提高學生自主閱讀水平,實現(xiàn)提高學生總體英語成績的目標。
關(guān)鍵詞: 閱讀課堂 缺失 補缺 選材 興趣
《英語課程標準》對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初中畢業(yè)生應(yīng)“能讀懂供七至九年級學生閱讀的簡單讀物和報刊、雜志,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jù)閱讀目的,運用適當?shù)拈喿x策略;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yīng)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新課標對課外閱讀提出了如此明確的要求,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改變學生英語閱讀量嚴重缺失的現(xiàn)狀,這就要求中學英語教師改變傳統(tǒng)英語閱讀教學方式,積極拓寬課外閱讀范圍,做到課內(nèi)缺失課外補,課外與課內(nèi)相結(jié)合,讓更多的紅杏出墻來,努力嘗試引導初中生進行合理有效的課外閱讀。在實踐中,筆者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有針對性地選擇文章,拓寬閱讀范圍
課堂上實現(xiàn)了單元閱讀教學目標以后,可以根據(jù)每個單元的學習重點要求和閱讀材料,從各類報紙雜志等中有針對性地選擇幾篇與Reading課文有一定關(guān)聯(lián)的文章,或讀給學生聽,或打印成頁給學生看;或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己收集,尋找與本單元類似的文章,然后到班上或朗讀給學生聽,或相互交換看,把這類文章與單元的課文進行比較閱讀,這樣有助于鞏固課文學到的各方面的知識,積累多方面的素材。前蘇聯(lián)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你課外閱讀的這些東西里,有千萬個接觸點是跟課堂上所學的教材相通的,這些接觸點我們可以稱之為‘記憶的拋錨處’。”可見,課外閱讀是英語教學不可缺少的途徑。
二、精選趣味性閱讀材料,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閱讀首先是為了得到樂趣,為了獲得信息”。學生只有在閱讀過程中體驗到愉悅的情緒,意識到閱讀并非枯燥乏味的活動,而是一種能帶來快樂享受的行為過程,才會真正做到“為讀所樂”。興趣是行為的動力,在選擇課外閱讀材料時,教師應(yīng)選擇一些趣味性強、適合初中生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的英文讀物,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漸讓學生在閱讀中體驗到愉快的情緒。這樣,學生就能克服閱讀過程中不良因素的影響,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培養(yǎng)自覺閱讀的習慣。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精選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對Harry Potter系列作品和女作家Rowling個人生活的介紹,學生甚至無需字典就可以精確翻譯出對應(yīng)中文系列書目的名稱,盡管該篇文章生詞較多。學生在容易理解也急于獲取更多感興趣的信息情況下,慢慢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并堅持下來。
三、介紹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異,消除課外閱讀障礙
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往往會因為對西方文化不了解,對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不理解,而在閱讀中產(chǎn)生太多的迷惘,無法理解文章的意義和內(nèi)涵,甚至放棄繼續(xù)閱讀,失去閱讀興趣。因此,在實際閱讀教學中,教師應(yīng)不斷介紹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社交禮儀、生活習俗、道德規(guī)范、傳統(tǒng)節(jié)日、幽默、禁忌等文化背景及與中國文化背景之間的差異。這樣能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文章大意,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其閱讀時的理解障礙,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從閱讀技巧和策略入手,提高自主閱讀能力和培養(yǎng)習慣
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曾說:“未來的文盲不是不會閱讀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英國教育家洛克認為,“習慣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永恒,更加簡便”。如果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能促進其智力發(fā)展,提高成績;反之,就會成為智力發(fā)展的障礙。Go for it!牛津英語在每個單元第二課時都設(shè)了閱讀課,設(shè)計了各種形式的閱讀練習,以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尤其要求學生學會使用學習策略(Integrated slills)進行閱讀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突出實際功能。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認真領(lǐng)悟并貫徹教材意圖,將各種學習策略(skimming,scanning,summarizing,using the context,等等)貫穿于各篇閱讀訓練活動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以便能自然延伸至個人課外閱讀學習之中。學生在自主閱讀課外素材時,筆者也要求和鼓勵他們對文章進行大意分析、找出mainidea或者自己給出標題等。當然,原則上不要給學生太大的額外學習量,因為部分閱讀檢查題中已經(jīng)包含了此類要求。
五、開展閱讀交流,讓學生分享閱讀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每周或每月要組織一次閱讀總結(jié)課,讓學生將這一階段的閱讀成果向大家匯報,集體分享各自的閱讀成就和愉悅。讓每個學生將閱讀進展(頁數(shù))、筆記質(zhì)量的等級和字面評價(根據(jù)生詞查閱、短語回顧、閱讀策略的使用等進行評價)在班上公開,也讓部分做得好的學生在全班交流個人的閱讀心得,相互促進,形成班級課外閱讀檔案。為了交流好,學生會積極廣泛地涉獵課外讀物,篩選出自己認為最合適、最精彩的篇章或片段。這樣,學生的閱讀面就多了,知識面就廣了,閱讀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交流讓全班同學彼此增長了見識,而且通過交流,說帶動了讀和聽,可謂一舉而四得。
總而言之,課外閱讀是一個非常靈活廣闊無限的天地空間。通過這一途徑,可以彌補教材的局限、教者信息量的局限、課堂教學的局限;是課堂閱讀的重要補缺手段,讓學生在提高閱讀水平的同時,增加詞匯量,擴大閱讀面,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同時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打下了扎實的基礎(chǔ),從而必將幫助學生在各級英語應(yīng)試中取得良好成績。學生從中個人學識增長、自學能力形成等,更是讓他們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江雪寧.注重閱讀材選擇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4(4).
[2]馮娟.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技巧與方法.英語教師,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