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大勇
摘 要: 在新課程改革中,信息技術與基礎學科的優(yōu)化組合顯得尤為重要。反映在數學教學中,不僅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還可以變抽象的數學思想方法為直觀、形象的數學形式,更可以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充分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的優(yōu)化組合。
關鍵詞: 信息技術 高中數學教學 運用策略
新課程改革強調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改變傳統(tǒng)的“黑板+粉筆”的單一呈現(xiàn)形式,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可視化、互動化、個性化,使課堂“活”起來,使課堂更高效。應用信息技術教育資源開展并實現(xiàn)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是教育教學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是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和整個基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務。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的高中數學教學實踐經驗,談談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學科教學中的運用。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教學改革背景下,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和情境教學的運用。對于高中數學教學而言,抽象性、復雜性是其特點,為保證課堂教學質量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等信息技術手段,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對數學學習的信心。而這也符合構建主義教育理念的要求,通過多媒體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在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也保證了教學質量。
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我們便要將現(xiàn)行可應用于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信息技術資源進行整合,以信息技術完成一些基礎性的數學教學活動,使得教師得到一定的解放,從而有更多的時間解決高中數學中相對復雜的邏輯性、規(guī)律性的問題。而這種現(xiàn)實的需要從很大程度上推動我們探索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整合的可能性和整合點等,這樣一種整合帶來的是抽象數學的具體化、生動化,最終實現(xiàn)高中數學高效教學。
2.利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重難點
數學是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創(chuàng)造性與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學,數學教學則要求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或提供的環(huán)境中通過積極思維不斷了解、理解和掌握這門科學的學習重點和學習難點,于是揭示思維過程,促進學生思考就成為數學教育的特殊要求。因而要求在數學課上重點、難點的講解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這就需要運用多媒體的動態(tài)畫面展示事物發(fā)展或推理過程,利用它的圖畫特性將抽象的、理論的東西形象化,將空間的、難以想象的東西直觀化。
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黑板、教具模型媒體展示各種信息,學生對知識很難理解,而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使本來枯燥無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例如在“三視圖”講解過程中,傳統(tǒng)教學都是憑空間想象,對于某些不規(guī)則圖形的三視圖學生理解非常困難。如今可以利用幾何畫板向同學們展示這類圖形的三視圖的形成過程,讓他們觀看動畫演示。這樣在教學時既快速靈活,又不失一般性。在中學教學中,數學課本是靜止的,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動態(tài)情境,以鮮明的色彩、活動的畫面把活動過程全面展現(xiàn)出來,既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抽象為具體,又可促進思維導向由模糊變清晰。
3.借助計算機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
另外,雖然多媒體課件以其顯而易見的優(yōu)勢被廣泛運用到教學中,但在實踐中仍然存在種種誤區(qū)。有的教師認為要上好課就必須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對于那些用傳統(tǒng)教學媒體可以解決的問題,也牽強地做成多媒體課件,結果弄巧成拙,事倍功半。有的教師不從教學實際出發(fā),只求數量不求質量,追求媒體應用形式的多樣化,而忽視多媒體的優(yōu)化組合,課堂上媒體頻繁更換,結果整節(jié)課都充斥著電教媒體,學生也因此失去了與老師、同學交流的機會,破壞了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眼花繚亂,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教學效果適得其反。
多媒體數學教學具有無比的優(yōu)越性,它是一種動態(tài)教學,使課堂更活躍。合理使用它,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所以,客觀合理地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于課堂教學中,積極探索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方法,才是現(xiàn)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有的觀念。
參考文獻:
[1]金燦鋒.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整合的實踐[J].數理化學習(高中版),2011,18:94-96.
[2]張嶺.高中數學新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有效性的理論思考與實踐[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版),2010,01:61-64.
[3]牛芳.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3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