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秋梅
摘 ? ?要: 在課改的大背景下,如何在高中語文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學習中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語文教師應該改變思想,創(chuàng)造條件,從而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
關鍵詞: 感悟能力 ? ?創(chuàng)設情境 ? ?高中語文
高中語文課堂應該為學生提供感受和鑒賞優(yōu)秀作品的平臺,讓學生感受作品所體現的思想、藝術魅力;感受古詩文中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感受小說、戲劇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感受文化經典所帶來的思想觸動。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開展形式多樣化的課堂活動,充分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進入最佳學習情景,提高學生感悟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
如何在高中語文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學習中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實現課堂的有效性呢?我以詩歌、古文、小說為例,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感悟詩歌意境,領悟詩人情感
古代詩歌語言簡潔凝練卻蘊含豐富情感,語文老師在講解詩歌時,不能僅僅停留在對詩句的簡單層面的理解,而是應該引導學生展開豐富想象,調動學生思維,聯(lián)系現實生活,融入詩歌意境中,感受畫面的美,領悟詩人的豐富情感。以柳永的《雨霖鈴》為例,先設置如下問題:“請同學邊讀邊找出意象,想象一下柳永和愛人離別的情景?!睂W生便能找出“寒蟬、長亭、驟雨、蘭舟、淚眼、煙波、暮靄、楚天”等意象,讓學生感受這些意象構成的藝術畫面所留下的哀婉感傷之情。緊接著可以從文中細節(jié)描寫入手,請一男一女表演“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場景?這一問題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和積極性,課堂氣氛高漲,動作表演更直觀,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詩歌主旨,然后提問:“那么,與戀人離別后,作者的痛苦有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呢?”引導學生找到作者想象中的意象:“煙波、暮靄、楚天”,這三種意象都給人以沉重之感,作者把眼前的實景和想象中的虛景結合起來,借以表達內心“傷離別”的心情。請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感受畫面的凄清委婉,設想如果你是柳永,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你是否舍得離開心愛的女人?然而,即使忍痛離開了,那么“今宵酒醒何處”?也許是在那“楊柳岸,曉風殘月”。作者更是借景抒情,“酒”“楊柳”“風月”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作者借酒澆愁、苦悶難挨的愁苦心情。因此,此堂課氣氛活躍,學生積極配合,調動思維,展開想象,融入意境,感悟詩人的情感,課堂教學效果較佳。
二、感悟古文意蘊,傳承先人文化
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散文展現其獨特的魅力,豐富了民族文化。經典名作,給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滋養(yǎng)著一代代的炎黃子孫,我們從中不僅能汲取文學精髓,了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