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路瑤等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迅猛發(fā)展,“慕課”風暴席卷全球,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戰(zhàn)。為了順應時代發(fā)展,高等教育教學慕課化是大勢所趨。本文在分析醫(yī)學物理實驗教學現狀的基礎上,討論了慕課化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一種結合慕課和翻轉課堂的“混合慕課”模式,并設計了相應的教學方案。該模式有望增強醫(yī)學物理實驗教學效果,為高校其他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一種新思路。
關鍵詞: 醫(yī)學物理實驗 慕課 微課 翻轉課堂
引言
醫(yī)學物理學是高等醫(yī)學院校本科專業(yè)的必修基礎課,醫(yī)學物理實驗課是醫(yī)學物理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有著其他課程無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根據時代發(fā)展和實際情況,不斷研究和探索新方法,提高醫(yī)學物理實驗教學質量,培養(yǎng)高素質的醫(yī)學人才[1]。
與此同時,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在被提出之后風靡全球,給高等教育領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和機遇。從中短期來看,“慕課”的校園化將是一個普遍現象[2]。本文以醫(yī)學物理實驗課為例,初步探討如何將“慕課”應用于高校本科教學。
一、醫(yī)學物理實驗教學現狀
經研究發(fā)現,醫(yī)學物理實驗存在各種問題,原因包括學校定位、實驗內容設置、教學模式等多個方面。本文主要針對教學模式論述醫(yī)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形式單一,專職教師隊伍不完善。
絕大多數醫(yī)學院校采用傳統(tǒng)教學形式,即實驗課時先由教師講解,然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獲取實驗數據,完成實驗報告并上交。這種教學形式單調且學生參與度不高。此外,醫(yī)學院校內理工科教師比例較低,而醫(yī)學物理實驗教學任務卻很重,從而影響教學質量。
2.學生興趣不足,鍛煉效果不顯著。
不少學生認為醫(yī)學物理實驗對自己的專業(yè)課學習和未來工作幫助不大,缺乏對物理實驗的興趣,課前沒有預習,造成實驗時常出錯,實驗數據不理想等。大部分學生沒有課后復習實驗的習慣。因此,無法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對學生學習習慣養(yǎng)成幫助不大。
3.考核方式不佳,“搭車”現象較普遍。
大部分醫(yī)學院校的醫(yī)學物理實驗是以實驗報告方式考核的,這是一種簡單但效果不太理想的考核方式。因為實驗通常是2~3人一組,但實際操作者往往只是其中一人,客觀上造成其他組員處于“搭便車”的狀態(tài),而實驗報告是無法區(qū)別學生的不同參與度的。
二、慕課化教學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學模式不完善,換言之,改進教學模式有望解決上述問題。而“慕課”正是其中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慕課”的本意是“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強調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在自學的基礎上,教師通過課堂講解鞏固或拓展知識點,學生獨立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這樣,教師不必重復講授實驗相關內容,從而大大降低教學負擔。對學生來說,“慕課”要求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要督促學生自我學習,還要有相應的考核方式??傊?,慕課化教學有望解決當前醫(yī)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因而是十分必要的。
同時,慕課化教學具有良好的可行性。首先,絕大多數學校都有了專業(yè)的教學平臺,這就有了“慕課”的“場地”。其次,醫(yī)學物理實驗條理清晰、內容簡練,很適合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微課,這就有了“慕課”的載體。再次,翻轉課堂的開展較容易,在學生預習的前提下,實驗課的前15分鐘可以和學生互動討論實驗思考題和相關問題。最后是關鍵的考核模式設定??梢赃x擇實驗操作、實驗報告、實驗考試、互動問答和網上學習等方面的2~3個作為考核條目。總之,慕課化教學在醫(yī)學物理學實驗中應用并無明顯障礙。
三、慕課化教學模式構建
如上所述,慕課化教學具有較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而,狹義的“慕課”要求學習者具有很強的主觀能動性,對高校中小規(guī)模本科教學來說是不太現實的。因此,本文提出一種校園本地化、規(guī)模較小且兼容傳統(tǒng)教學的“慕課”模式,在此先稱之為“混合慕課”(mixed MOOC,xMOOC)。
“混合慕課”的主體是教學平臺、任課教師和選課學生,關鍵環(huán)節(jié)包括教學平臺建設和使用、翻轉課堂設計和開展、課程考核設定和執(zhí)行。其中翻轉課堂在當前本科教學改革中應用非常廣泛[3],也是本文所述之“混合慕課”區(qū)別于狹義“慕課”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有多重聯系,包括基于教學平臺的間接溝通、基于翻轉課堂的直接溝通和基于多種因素的課程考核和評價。這些教育技術、教學活動和參與教學的人一起,構成了“混合慕課”教學模式的基本框架(見圖1)。
四、慕課化教學設計
基于上文分析的“混合慕課”教學模式,結合我校實際情況,以醫(yī)學物理學實驗為例,設計整個教學流程。將醫(yī)學物理實驗課教學過程分為課前、課中、課后及考核四個部分。
1.課前
在學期正式開始前,教師將實驗課件、視頻、PPT、思考題等相關資源上傳至平臺,添加相關學生,并把課程考核方式明確通知給所有學生。在實驗課前的周末,教師通知學生預習,課前查看學生的在線提問。學生自行學習相關微課,查閱相關資源,準備思考題,可在教學平臺上在線提問。
2.課中
正式上實驗課時,教師先進行15分鐘左右的翻轉課堂,即典型問題解答和思考題的討論;然后觀察學生的操作過程,當學生有客觀困難時及時給予幫助和引導;在學生完成實驗后,當場查看實驗數據并評分。學生在翻轉課堂時積極參與討論和回答問題;在實驗操作時獨立完成,如遇儀器或設備問題可向教師求助,獲取實驗數據后及時記錄并請教師檢查。完成實驗后,整理好實驗設備,清理實驗臺面后可以離開教室。
3.課后
實驗課結束后,教師要批改實驗報告,在教學平臺上查看并回答學生的問題,結合學生的反饋意見及時總結和反思,改進下次實驗教案或下個學期的教學設計,優(yōu)化各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課后需要根據要求,完成實驗報告的撰寫并及時上交;參與教學平臺上的交流討論,開展進一步延伸閱讀;總結自己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在教學平臺上反饋給老師。
4.考核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必須有合適的考核方式才能保證教學效果。結合上述“混合慕課”的架構和教學過程,我們把考核分成四部分:教學平臺的使用、翻轉課堂的表現、實驗操作和實驗報告,分別占實驗總分的20%、10%、40%和30%。為了保證實驗操作考核的公平,需要對實驗分組進行調整。以我校為例,從2人一組做2個小時,改為每人做1個小時??陀^上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工作,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實際動手能力。
結語
本文以醫(yī)學物理實驗為例,討論慕課化教學在高等教育中的應用,提出一種結合翻轉課堂的“混合慕課”模式(xMOOC),分析該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針對醫(yī)學物理學實驗課程設計具體的教學方案??梢灶A見,“慕課”風暴將繼續(xù)席卷全球,給高等教育帶來挑戰(zhàn)和機遇[4],[5]。本文探討對本科院校教師應對“慕課”來臨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為“慕課”校園化和本地化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匡寶平,苗麗華,李玉生,等.醫(yī)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探究[J].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2013(5):4457-60.
[2]李曉明.是“小慕課”,還是“大慕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4(10):17-19.
[3]陳怡,趙呈領.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設計及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2):49-54.
[4]胡欽太,林曉凡.面向服務的MOOCs分析與教學設計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1):39-43.
[5]約翰·丹尼爾,王志軍,趙文濤.讓MOOCs更有意義:在謊言、悖論和可能性的迷宮中沉思[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3):3-12.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61302130)、溫州醫(yī)科大學啟動項目(QTJ1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