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正敏
摘 ? ?要: 本文針對目前教師對Project課型教學設計存在的困惑,以分析《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四第二單元Project為切入點,對Project課型如何彈性安排課時,如何處理課文內容,如何安排學生準備課題,如何督促學生完成課題,如何展示評價課題進行闡述,探討了Project課型教學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牛津高中英語》 ? ?Project ? ?教學設計
Project板塊是《牛津高中英語》的特色,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屬于典型的探究式學習,旨在“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育部,2003),但也是英語課堂教學難點。2005年秋季,江蘇全省使用這套教材,筆者在聽課和訪談中發(fā)現(xiàn),不少教師對Project的教學設計存在困惑?!杜=蚋咧杏⒄Z》Project通常先呈現(xiàn)一到兩篇閱讀材料,為學生完成特定課題提供形式和內容的范例。學生在接下來討論、調查、專訪、文獻檢索等一系列活動中,用英語完成任務,從而獲得綜合英語知識,并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一理念符合美國著名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學”,杜威指出“唯一的真正教育是通過對兒童能力的刺激而來的”,“兒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起點”(趙祥麟,1981)。
Project的目標定位很好,但因教材信息量大、課時緊,且Project活動和高考無直接聯(lián)系;學生壓力大時間少,Project活動的“性價比”不高。其實不然,教師可選擇并設計適量Project活動,進而促進英語教學。筆者將以《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4 Unit 2的Project為例,探討Project課型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一、調整處理課文,完成課題Planning
模塊四第二單元的主題是“Sporting events”。教師有必要一開始瀏覽整個單元,帶領學生初步了解單元內容。本單元Project難度低,筆者決定提前進行Project教學,用一課時處理課文,讓學生按要求分工、確定課題,提前進入Planning階段。
(一)課文導入設計
在本課導入中,筆者同時呈現(xiàn)Madrid,Istanbul和Tokyo三座城市的申奧照片,提問:“Which city won the bid to host 2020 Olympic Games?”,學生很感興趣,異口同聲地答:“Tokyo!”緊接著,筆者問:“What Olympic sports do you know?”進行奧運會運動詞匯的Brainstorming,全班氣氛熱烈,“swimming,running,long jump”等詞泉涌而出。筆者接著呈現(xiàn)生詞“power boating,Tae kwon do,rugby”,同時展示相關圖片,配以簡單英文解釋。
首先,本課導入有趣簡潔,立刻吸引住學生。其次,和主題相關,避免畫蛇添足。再次,圖文并茂,氣氛漸入佳境;同時,處理生詞。因此整個導入起到了很好的啟下作用。
(二)課文內容分析
Project共兩篇文章。處理Passage 1奧運會相關說明文時,筆者分兩步:第一步處理文章大意,了解文章梗概;第二步處理局部信息,深入學習文章內容。處理Passage 2這篇與體育精神相關的短故事時,筆者主要處理局部信息。
快速閱讀Passage 1,完成選擇題,幫學生把握主旨。
Passage 1 talks about ?搖?搖 ? ? ? ??搖?搖.
A.what sports are out from the Olympics
B.what sports are now in the Olympics
C.how a new sport can enter the Olympics
D.what other sports will probably be in
尋找passage 1局部信息,判斷對錯。
1.Baseball is out because it has become less popular.
2.Rugby has been in the Olympics for many years until now.
3.Tae Kwon do, now popular, was ?first ?included ?in ?the Olympics in 2004.
4.Wushu is likely to get into Olympics in the near future.
兩個練習不僅幫助學生理解局部信息,而且促進學生把握主旨。
下面涉及和Passage 2的銜接問題。兩篇文章,從文體到內容,看似不太相關。為了能無縫對接上,筆者設計了以下問題:“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sports?”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最后拋出問題:“Is winning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sports?”同時展出林丹和李宗偉巔峰對決時的照片,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最后代表發(fā)言。這一設計不但從內容上銜接了兩篇文章,而且從讓學生在讀Passage 2前就對體育精神有了較深思考。
處理Passage 2課文時,筆者分兩步走。首先,處理淺顯局部信息。其次,處理較復雜信息。
處理淺顯局部信息時,筆者要求學生回答:
How many tournaments are mentioned?
What teams are mentioned?
處理較復雜信息,有兩個任務:
第一個任務問兩次錦標賽各隊伍排名;第二個任務分別問:“What is Eagle’s attitude towards winning?”“What is Kangaroo’s attitude towards winning?”最后得出結論:
For Eagles,winning is(everything).
For Kangaroos,winning (isn’t) everything.They found(friendship),(honor) and (respect) finally.(注:斜體部分是要求學生填寫的內容。)
以上練習幫助學生深層次理解文章,對文章主旨理解有質的升華。
(三)如何Make a speech
在學習了兩篇文章后,學生已積累了不少奧運會、體育精神等的英語知識。筆者按教學要求,讓學生做相關研究,并鼓勵學生套用文章中的好詞句,以做到學以致用。該環(huán)節(jié)任務:假設A和B兩所中學進行籃球賽比賽,就該比賽進行一次演講,內容涉及比賽過程、結果及演講者對結果的態(tài)度。
對于正式英語演講,很多學生仍然沒有概念。筆者給學生做了相關訓練,首先給學生提供一個演講的基本框架,即beginning, body, ending。
Beginning部分,要有招呼、自我介紹、演講主題等。如:“Good morning,ladies and gentlemen. As a student from High School A, I feel happy to stand here and give a speech about ‘winning isn’t everything’?!?/p>
Body部分,要亮出態(tài)度,擺事實講道理。如:“We played a basketball match against High School B.Do you know the result?We failed. We got 58 points,and they got 60 points. However, we still believe winning isn’t everything. Reasons are obvious. I will give three examples...”在講道理時,要求學生必須引用名言警句,具體數(shù)據(jù),并和觀眾互動。如引用Michael Jordan的一段話:“I’ve missed more than 9000 shots in my career. I’ve lost almost 300 games. 26 times, I’ve been trusted to take the game winning shot and missed. I’ve failed over and over and over again in my life. And that is why I succeed.”和觀眾互動方法很多,如眼神接觸、向觀眾提問。這些技巧的使用,無疑讓演講更生動、真實,更能與聽眾產(chǎn)生共鳴。
Ending部分,演講者需要有一個總結,言簡意賅地帶著聽眾回顧演講內容。
(四)課題的Planning
第一課時最后,筆者安排了課題的Planning,讓學生當場確定分組、確定課題、安排分工。最后筆者以PPT的形式,清楚明確地給出“Make a speech about sport”課題的各方面要求。
二、調研完成課題,妥善利用資源(Preparing & Producing)
在了解單元梗概及提前學習Project后,學生已明白最終的演講任務。在Project第一課時,學生有了明確的計劃和分工。在學習本單元其他內容的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更多相關信息,且有時間搜集其他渠道信息,如網(wǎng)絡、報紙、雜志、收音機、圖書館等。學生也有精力討論,增刪信息,寫演講稿,各司其職。
小組成員反復討論、修改草稿,同時組間可交換草稿并互改。筆者跟進學生每日進展,督促檢查學生,并提出意見,保證學生在截止時間之前定稿。
三、展示課題成果,進行多元評價(Presenting)
展示課題成果方式多元,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Make a speech about sport”,可以在課堂上做一些簡單的成果匯報,也可以舉辦一場演講比賽,比賽地點可選擇在報告廳。
筆者提倡評價方式多元,進行班級演講比賽,挑選部分學生代表作為評委,制定評分細則,涉及演講內容、結構、臺風、課件等;算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平均分,做到公平公正;提前公布規(guī)則,讓所有學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教師點評要有激勵性,充分肯定各組成果,讓學生體驗成功感;當堂隆重頒獎,主持人全程英語主持,模仿奧運會,播放音樂,獎品多元,讓學生們身心得到鼓舞。這時教師不是唯一的評價者,不是唯一的權威,不再居高臨下,師生感情更融洽。
四、結語
Project課型設計應該靈活,可以彈性安排課時,在處理課文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課題主題,制訂課題計劃,鼓勵學生調動各方面資源,準備課題材料,完成課題任務,展示課題成果。各學習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有力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遷移性輸出,促進了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2]趙祥麟.杜威教育論專著[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