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韻
摘 要: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職教育得到快速發(fā)展。但中職生的成績并不理想,尤其是英語成績普遍落后。面對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職業(yè)中學的英語老師,我們應該以生為本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各層次學生都學有所得。
關鍵詞: 以生為本 英語學習 激發(fā)興趣
最近幾年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職教育得到快速發(fā)展。但中職生源結構主要以初中落榜者為主,所以學生的知識水平普遍較低,各學科的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給教學帶來嚴峻的考驗,其中英語學科成績特別不理想。面對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英語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要在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下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此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如今職業(yè)學校開始推行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所謂以生為本,指的是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它的理念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边@就告訴我們不論做什么,興趣都是非常重要的。興趣對英語學習極重要,貫穿整個英語學習過程的始終,是學習成績好壞的關鍵。許多學生不愿學英語,關鍵是他們對英語缺乏興趣。那么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呢?
一、以生為本,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信心
在教學中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生為本,關注每個學生個體的存在,并注意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抱著“一切為了學生”的態(tài)度對待每個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教師要平等地對待、尊重每一個學生,關心每一個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不因學生成績優(yōu)劣、性別、家庭出身等不同而有所親疏或偏向。教師還要抱著以生為本的思想,除了充分發(fā)揮自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外,還要時刻牢記學生才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要學會欣賞學生,讓學生學會分析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并讓學生意識到,即使在初中英語基礎很差,進入中職學校后,只要刻苦努力,還是可以取得好成績的,從而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信心。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要正確評價學生,教師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就要毫不猶豫地給予表揚,特別要多表揚成績差的學生,不斷強化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在提問題或組織課堂活動時,機會要盡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給那些自卑感強的“差生”以表現(xiàn)的機會,并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以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巧妙地多運用鼓勵性、激勵性等評語,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樹立自信心。
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理念。中職生在英語學習方面良莠不齊,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實行“一刀切”的教學形式,妨礙了學生個性、愛好和特長的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從實際出發(fā),實施有差異的分層教學。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教師充分考慮學生中存在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指導,以便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fā)展。它通過改變教學策略提高教學的內在品質,使教學既能適合學生個別差異又能促進學生共同提高。分層教學包括學生分層、教學目標分層、課堂活動分層、作業(yè)分層、教學評價分層。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實現(xiàn)不同層次的目標,完成不同層次的作業(yè);教師在教學中向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不同層次的問題,并作出不同層次的評價。例如,在學習基礎英語Unit 8 “Can You Start It?”的閱讀課文My First Day At Work時,我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優(yōu)等生要用英文介紹自己的工作經驗;中等生要復述課文;后進生要掌握文中的重點句型及詞匯。實施分層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特長得到長足的發(fā)展。
三、教無定法,激活課堂氣氛
1.更新教學理念及結構。新教材的出現(xiàn)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拋棄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練習為主線,思考為方向”的教學原則,同時教師要從原來的應試教育觀念,轉向為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教學觀念。隨著教材的變革,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除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外,還必須懂得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民族文化、地理、歷史等相關知識。
2.注意課前引導,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師講授新課前,要備好課前引入,課前引入得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教Unit7 “A Healthy Lifestyle”時,就可以先讓學生討論什么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說說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健康的;然后讓學生說出盡可能多的體育用語,把它們一一寫在黑板上,如:go hiking,go swimming,play basketball,play football,play volleyball,running,walking,practice taichi,play table tennis,golf and so on。 這樣學生個個開動腦筋,積極發(fā)言,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同時為學習這一單元的內容做好準備。
3.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新穎活潑的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情境,教師在情境中教,學生在情境中學。例如,在學習Unit10 “Fun Time”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精心布置好教室,為節(jié)日策劃活動,營造節(jié)日的氣氛,并滲透有關外國節(jié)日的語言及文化。然后利用多媒體,邊播放音樂“Jingle Bells”,邊呈現(xiàn)圣誕老人乘雪橇的彩色畫面,以及圣誕樹、長筒襪、火爐、火雞等圖片,自然導入節(jié)日話題。再把畫面切換成外國慶祝萬圣節(jié)、圣誕節(jié)和感恩節(jié)的畫面,以渲染節(jié)日氣氛。同時,邊觀看邊提問:(1)T: When is Halloween?S: It’s on 31 October.(2)T:What do children ask for on Halloween? S:They ask for candies.(3)T: What do American people eat on Thanksgiving Day?S:A big Turkey,oh,it is very delicious.(4)T:What activities can you watch? S: Family get-together,and so on.通過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情境,在聽和看中捕捉有關信息,學生的思維已被激活,節(jié)日的氣氛大大增強,學生討論熱烈,回答問題踴躍。對話結束后,還要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說明:在感恩節(jié),除了品嘗火雞等美食外,還有另一大傳統(tǒng)——表達心中的謝意。接著教師播放一段表達謝意的影片,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口語對話,有感謝父母、老師、朋友等。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又教育了學生今后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面對生活,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教師又把中國的國慶節(jié)、春節(jié)、中秋節(jié)等節(jié)日的畫面展現(xiàn)給學生,稍加提示啟發(fā),學生就能迅速地用英語講出中國春節(jié)的習俗。例如: eating dumplings,giving red packets,playing firecrackers,dragon dancing,lion dancing,dancing in the streets,family get-together,等等。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完成英語學習,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語言交際能力。總之,在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在預先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利用各式各樣的方式激起學生的興趣,如表演、角色扮演等形式,配有簡單的道具,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對話。又如,在學習Unit5 “Let’s Do Some Shopping”時,我就叫兩個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表演文中退貨的情境。還有Unit9 “Getting Around”,同樣讓學生表演出去旅游問路的場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英語作為一門實踐課,其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及提高離不開學生的興趣,所以學生為中心的生本教育模式是英語課堂教學效果顯著的先決條件。在這個先決條件下,通過合理有效的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英語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吳菲.如何激發(fā)中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興趣.科技咨訊,2010(26).
[2]吳永霞.情境教學法與培養(yǎng)興趣的有機結合[D].中國期刊網,2009.6.
[3]范春紅.如何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科教文匯,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