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程遠
摘 要: 陶行知一直肯定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反對以教師為主體的盲目灌輸和包辦代替教學。新時代的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順應新課程要求,堅持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讓每個孩子都能在課堂中思考起來。作者就這幾年語文教學中的體會簡單談談如何從練習、閱讀、寫作三個方面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關鍵詞: 自主學習 主體性 教學策略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边@無疑為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指明了路子,即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而且,語文教學作為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注重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應在學生主動求知興趣激發(fā)、主動求知能力所得、主動求知探索精神培養(yǎng)等方面做好文章。自主學習讓語文課堂綻放生命之花。
一、課堂練習——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設計梯度,激發(fā)興趣
陶行知先生說:“培養(yǎng)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qū)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yǎng)教育,這叫‘因材施教’?!痹诒姸鄬W習科目中,語文教學是比較特殊的一項,語文教學往往會根據(jù)課文內容設計一些語言文字訓練點。那么如何設計語言訓練點才能讓每個學生都思考起來,真正坐在教室里學習知識?語文教師在設計訓練點的時候要注意將難度分解、呈階梯式,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
在四年級下冊《鳥語》這篇課文教學中,學生明白這篇課文不僅寫“我”領略了奇妙動聽的鳥語,成了鳥兒的知音,還寫到“我”從鳥兒的身姿中得到了啟示。通過觀察,明白這是作者抓住鳥兒的特點,從中得到啟示而寫成的一組排比句。以此進行本課的最后一個訓練點,讓學生通過想象讀懂鳥兒給“我”帶來的啟示。如果這一訓練點光是這樣設計“從?搖 ?搖?搖?搖那里,我學到了?搖 ?搖?搖?搖”。那么一些理解能力較好的學生或許會開始思考,他們能結合課文內容或者生活體驗說出一個個精彩的答案,但是這樣的學生在班級里畢竟不多。更多學生在課堂中聽老師講、聽同學講,因為他們的基礎比較差,找不到思考方向。此時,語文教師可以嘗試把這樣一個訓練點換一個方式進行,將有難度的問題“肢解”,形成梯度,讓每個學生都思考起來。于是,就有了這樣的設計“從努力學飛的小鷹那里,我認識到?搖 ?搖?搖?搖;從?搖?搖?搖 ?搖那里,我懂得孝順的道理;從?搖?搖 ?搖?搖那里,我學到?搖 ?搖?搖?搖”。這樣一個有梯度的訓練點的設置,一目了然,能顧及所有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思考的機會。一些基礎不夠扎實、領悟能力略為欠缺的學生,可以從第一個和第二個填空中明白這是要求抓住鳥兒的特點感悟它們身上的精神。
這樣目標明確的訓練將學生的思考與文本有效結合起來。學生有了這樣一個明確目標后進行思考,有了思考才會進步,才會在課堂中成長,成為課堂的主人。自主練習讓語文課堂綻放生命之花。
二、閱讀教學——從學生實踐行動出發(fā),內引外聯(lián),擴大閱讀量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訴我們:要樹立大語文觀念,在社會實踐中學習語文。新課程標準更是明確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量。”如何將“課外閱讀”這一項帶有根本性質的工程抓好、抓實,始終是作者不懈的追求。
其中,竇桂梅老師上的《圓明園的毀滅》這節(jié)課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種精神。竇老師緊緊圍繞“昔日的圓明園究竟有些什么,才使我們說它有不可估量的價值?”這一主題,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教學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和策略,讓學生入境學習,通過對經(jīng)典文本《圓明園的毀滅》的推敲、感悟、反思,學生感受文本主題的內涵和語言魅力。在此基礎上,竇老師還把“課外閱讀”帶入語文課堂中。如引入名人字畫和奇珍異寶,雨果眼中的圓明園,李大釗的詩句,余秋雨的詩歌,20處景觀的詞語等。以此既增加學生對圓明園毀滅全方位的認識,豐富學生的積累,擴大學生的視野,又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真正實現(xiàn)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
這樣的課堂在對文本的解讀中超越、整合,在整合中生發(fā)提煉,母語文化在課程資源的不斷補充和融合中滲透并豐盈學生的生命。自主閱讀讓語文課堂綻放生命之花。
三、寫作教學——從學生生活體驗出發(fā),取于生活,體會情感
陶行知先生說:“好文章是深度生活的產(chǎn)品,生活的深度不夠,是勉強不來的?!钡拇_,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沒有生活的泉水澆灌,學生自然無法產(chǎn)生豐富的體驗,也就不會產(chǎn)生言說的沖動。
劉佩維老師的《美麗的小興安嶺》是一節(jié)將寫作與生活有機結合在一起的典型課例。學到“秋天”一段話時,有這樣一句話:“這時候,森林向人們獻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鮮嫩的蘑菇和木耳,還有人參等名貴藥材?!苯虒W時劉老師不僅讓學生了解小興安嶺的豐富物產(chǎn),而且讓學生學會用排比的句式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將自己的話表達出來:“你一定也想介紹家鄉(xiāng)豐富的物產(chǎn)吧!你想介紹家鄉(xiāng)什么物產(chǎn)呢?這些物產(chǎn)有什么特點呢!請你說一說:?搖?搖?搖 ?搖的?搖?搖 ?搖?搖;?搖 ?搖?搖?搖的?搖 ?搖?搖?搖;還有?搖 ?搖?搖?搖?!痹诰渥佑柧毥Y束后,學生大都能通過生活中的觀察,抓住家鄉(xiāng)特點的物產(chǎn)說話。整堂課,管老師沒有字詞教學,沒有感情朗讀,沒有過多地深挖硬摳,而是將視角轉向“生活”,轉向“真情實感”,交給學生“表達的智慧”。
日常語文教學課堂中,可以經(jīng)常把寫作和生活相結合。學習了課文《搖桂花》后,同學們學習按順序介紹的方法,我指導學生寫了《童年的趣事》,讓學生回憶童年的趣事,激起他們對美好童年的回憶;學習了課文《夾竹桃》后,學生學會運用對比映襯的筆法突出要描寫植物的可貴品質,我指導學生寫了生活中自己最喜歡的植物,并學習這種植物的可貴精神;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后,寫自己的游覽歷程……
可見,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讓學生學會體驗生活,從而豐富學生的生活,是寫作教學的關鍵。作文內容的選擇應關注學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尋找寫作的樂趣,讓寫作成為學生再現(xiàn)生活的工具。自主寫作讓語文課堂綻放生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