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斌 葛雪珍
摘 要: 本文通過對贛南醫(yī)學院2012年級2615名、2013年級2611名、2014年級2754名三個年級學生的體質測試成績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探究對比差距及原因,建議學校加強對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教育,增加相應的體育場所及設施,重視體育健身活動的開展,增強學生體質,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鍛煉環(huán)境和氛圍。
關鍵詞: 醫(yī)學院校 體質健康 調查分析
依據《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和《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內容與要求,全面落實“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切實提高我校學生體質水平,通過對贛南醫(yī)學院2012年級、2013年級、2014年級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掌握學生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及運動能力等情況,探究對比差距及原因。
一、各項目測試結果分析
2012、2013和2014三個年級學生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測試的均值、標準差和方差結果,經過方差分析得知,在肺活量項目中,2013級和2014級學生無顯著差異(P>0.05),中長跑項目中,2012年級和2014級學生比較無顯著差異;坐位體前屈項目無顯著差異;跳遠項目比較中,2012級和2014級學生比較無顯著差異。而在50米、肺活量(2012級與2014年級學生、2013級與2014級學生相比較)、中長跑(2013級與2012級學生、2013級與2014級學生相比)、跳遠(2013級與2012級學生、2014級學生相比)項目中有非常顯著的差異(P<0.01)。中長跑(2012級與2014級學生相比)和跳遠(2013級與2012級學生、2014級學生)有顯著差異(P<0.05),這說明可能與2014級學生剛入校,愛運動,身體素質較好,積極主動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并能堅持體育鍛煉有關;2013級學生則可能與在此期間還有體育課程教學,能保持每周鍛煉和參加體育活動的次數有關;而2012級在此期間已進入大三階段,體育課程已結束,可能與部分三年制??茖W生在此期間要進入實習和見習階段,工作繁忙無暇參加體育活動與鍛煉有關。
1.身體形態(tài)分析
身高是反映人體縱向發(fā)育的指標,也是最直接反映人體形態(tài)的指標,體重是直接反映人體的骨骼、肌肉、脂肪等內臟器官發(fā)育,從研究數據分析,贛南醫(yī)學院學生體質健康總體狀況一般。2012級學生、2013級學生和2014年級學生之間相互比較分析,2013級男女生和2014級男生營養(yǎng)不良和較低體重情況比較嚴重,這可能和在校學生學習繁重,忽視有規(guī)律的飲食,經常不吃早餐,在現(xiàn)在以瘦為美的宣傳與環(huán)境之下,大多數女生為了保持苗條身材而刻意減少主食進行節(jié)食減肥有關。
2.身體機能分析
結合學校目前實際情況采用中長跑測試和肺活量指數對學生心血管和呼吸系統(tǒng)的身體機能狀況進行評價。被測試的三個年級學生肺活量和中長跑的不及格率均高于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數據,及格率高于全國水平,但良好率和優(yōu)秀率均低于全國水平,說明學生的心血管功能和心肺功能還需加強,尤其是應加強體育鍛煉。三個年級相比較,2014級的男女生肺活量良好和優(yōu)秀最高,可能與2014級學生此階段剛進校能積極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和鍛煉有關,在中長跑階項目中,2013級和2014級男女學生的優(yōu)秀率與良好率都比較高,可能與學校自2007年以來開始招收部分體育專業(yè)生源有關。
3.身體素質分析
坐位體前屈項目中2013級和2014級男生不及格率低于全國學生體質健康數值,及格率高于全國男女生指數,但良好率與優(yōu)秀率低于全國男女生指數。50米項目中2012級和2013級男生不及格率低于全國學生體質健康數值,及格率高于全國男女生指數,但良好率與優(yōu)秀率低于全國男女生指數。三個年級相互比較可得知在50米、跳遠項目當中的及格率為2012級男女生比例最高,這可能與隨著年齡增長,青少年的肌肉力量、爆發(fā)力與速度快速增長有關。
二、結論與建議
被測試的三個年級在身高、體重、50米、肺活量、中長跑、坐位體前屈和跳遠項目中不及格率均高于全國男女生指數,良好率與優(yōu)秀率均低于全國男女生指數。學生普遍對體質健康測試重視程度不高,缺乏鍛煉,與學校場地不足,鍛煉場所受限,大三未開設體育課程表及體育選修課,俱樂部不多且費用過高,高年級醫(yī)學生專業(yè)課程多,學習負擔繁重,醫(yī)學生實習時間為期一年,還有多個短時期的見習學習,臨床實習體能消耗大,緊張忙碌,應激強度大,無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缺乏持久的體育鍛煉,體育鍛煉可能無法保證,飲食不均衡等因素有關。另外,因學校測試工作大部分由體育生完成,可能造成測試結果出現(xiàn)偏差和誤差。在大學階段學生應重視合理的營養(yǎng)攝入、規(guī)律的生活作息、適宜的體育鍛煉。學校有關部門應加大對體育課程的重視,加強對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項目和課外體育活動,引導學生強化體育參與意識,合理安排膳食,增加學生的營養(yǎng)和能量攝入,科學安排學生的作息和鍛煉時間,并提高體育教師的師資隊伍建設和合理待遇。增加相應的體育場所及設施,重視體育健身活動的開展,增強學生體質,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鍛煉環(huán)境和氛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李晨.泰山醫(yī)學院學生體質健康調查分析[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4,31(2):700-703.
基金項目:2015年贛州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課題編號:15489);2014年贛南醫(yī)學院校級教改課題(課題編號:Jgkt-20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