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子恩
摘 ? ?要: 李清照《一剪梅》中“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歷來為人稱道且過目不忘,為什么會這樣呢?這幾句詞的魅力究竟何在呢?之前的論述都顯得比較籠統(tǒng)又膚淺,未能切中要害。作者在教學之余主要從漢語修辭學角度進行廣泛類比,認為這幾句詞不僅運用了化用、對偶、烘托、映襯等手法,更由于巧妙運用了擬物的手法,將李清照內(nèi)心揮之不去、遣之不走的綿綿愁苦,由外露轉(zhuǎn)為內(nèi)向,使其迅疾的情緒變化打破故作平靜的心態(tài),把相思之苦表現(xiàn)得極其真實形象,讓獨守空房的孤獨與寂寞充滿字里行間,用平常的字眼表現(xiàn)一種給人無盡遐想的新奇意境。因而才成為千古絕唱,歷來為人稱道且過目不忘。
關(guān)鍵詞: 修辭手法 ? ?擬物 ? ? 李清照
只要讀過李清照《一剪梅》的人,都知道這是一首傾訴相思、別愁之苦的詞,是李清照寫給新婚不久即離家外出的丈夫趙明誠的,訴說了其獨居生活的孤獨寂寞。盡管是寫“愁”,但其中“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幾句歷來為人稱道且過目不忘,為什么會這樣呢?這幾句詞的魅力究竟何在呢?
清代王士禎在《花草蒙拾》中指出,這三句從范仲淹《御街行》“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脫胎而來?!叭灰装惨鄰姆断N摹紒泶耸拢奸g心上,無計相回避’語胎出,李特工耳”?!肮ぁ痹诤翁幠兀?/p>
《宋詞鑒賞詞典》如此說:“成功的點化總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不僅變化原句,而且高過原句。李清照的這一點化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兩相對比,范句比較平實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藝術(shù)效果;李句則別出巧思,以‘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樣兩句代替‘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的平鋪直敘,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這里,‘眉頭’與‘心頭’相對應,‘才下’與‘卻上’成起伏,語句結(jié)構(gòu)既十分工整,表現(xiàn)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在藝術(shù)上有更大吸引力”?!爱斎?,句離不開篇,這兩個四字句只是整首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并非一枝獨秀。有賴于全篇烘托,特別因與前面另兩個兩樣工巧的四字句‘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前后襯映而相得益彰”。
從表達技巧角度分析《宋詞鑒賞詞典》之說,顯而易見,無非是說這幾句詞運用了化用、對偶、烘托、映襯等手法,這當然不錯。然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覺這些分析仍然未能切中要害,其中“表現(xiàn)手法也十分巧妙”的陳述顯得比較籠統(tǒng)又膚淺,未能切中要害。于是又查找了諸如《詞林觀止》等重要典籍,都未做出更多明確闡述。
從漢語修辭學角度考察,似乎與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有異曲同工之妙,兩人都寫“愁”,都用比喻,但仔細研究,李煜句將“愁”比成“一江春水”,有形有態(tài),可知可感,本體、喻體和比喻詞都非常明確,這是比喻。而易安之句盡管“愁”,至于要用“計”來“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無計可消除”,其深可見;把“愁”說成一種能運動的有形之物,“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可見其運動之速,但將“愁”究竟比成了什么東西呢?既有形又有態(tài),喻體究竟是什么,讓人說不清又道不明,由此可以推斷不是比喻(即使是暗喻,也有明確的喻體)。
那么,究竟是什么手法讓歷來讀者們從這一“下”一“上”之中領(lǐng)略到易安的萬般愁緒,又過目不忘呢?是比擬中的擬物。王希杰先生的《漢語修辭學》(修訂本)中說:“擬物有兩種:1.把人當成物;2.把這一事物當做另一事物(包括把抽象概念當做物來寫)?!薄氨葦M則是一種移情寄意的手法”。例如:①我把青春栽種在這里,盡管時值嚴冬,卻終于蔚然成林(孔捷生《綠色的蜜月》),作者把抽象的“青春”當做植物來“栽種”。②豐收山歌多又多,豐收山歌用馬馱(貴州民歌《豐收山歌多又多》),歌能用馬馱,是把歌當做有形的物體,但究竟是什么物體,未做明確表述,而贊美之情深寓其中,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再看這幾句,詞人正是把抽象的“愁”當做一種能“上”能“下”的有形運動的物體寫,只是未明確表述什么物體,而詞人“愁”之深、重與纏綿也深寓其中了,這不正是“作者在詞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縱即逝的真切感受,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語言表現(xiàn)出具體可感、為人理解、耐人尋味的東西”嗎?正因如此,這幾句詞才“給人以異乎尋常的感覺”,“喚起人們的聯(lián)想”,“可以充分抒發(fā)作者的情感,使讀者和作者發(fā)生情感上的共鳴”(吳士文《修辭講話》語)。
類推有例,李煜《烏夜啼》“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將“離愁”當做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物體,表達其內(nèi)心綿密而繁亂的愁情,有異曲同工之妙境,因而成為千古絕唱。毛澤東《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寫道:“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打倒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紳,這幾個政治口號,真是不翼而飛,飛到無數(shù)鄉(xiāng)村的青年壯年老頭子小孩子婦女們的面前,一直鉆進他們的腦子里去,又從他們的腦子里流到他們的嘴上?!卑选罢慰谔枴北葦M成會飛、能鉆、可以流動的東西,同樣給讀者以生動而深刻的印象。
由此看來,這幾句詞不僅因為運用了化用、對偶、烘托、映襯等手法,更由于巧妙地運用了擬物的手法,才將李易安內(nèi)心揮之不去、遣之不走的綿綿愁苦,由外露轉(zhuǎn)為內(nèi)向,使其迅疾的情緒變化打破了故作平靜的心態(tài),把相思之苦表現(xiàn)得極其真實形象,讓獨守空房的孤獨與寂寞充滿字里行間,用平常的字眼表現(xiàn)一種給人以無盡遐想的新奇意境,因而才成為千古絕唱,歷來為人稱道且過目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