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勇珍
摘 要: 由于中職應用文寫作課程內容的規(guī)范性和程式化,使教學往往顯得過于枯燥無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將理論知識的化“繁”為“簡”, 寫作方式化“難”為“易”,教學內容作用化“遠”為“近”, 教學方法化“靜”為“動”, 利用多媒體化“抽象”為“形象”等各種教學方法使寫作課變得生動有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應用文寫作 程式性 教學方法 學習興趣
應用文寫作教學是中職文科課程安排的一部分,特別是對于財經(jīng)、文秘、商務等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其重要性更明顯。雖然這些專業(yè)的學生以女生居多,課堂教學比較容易,但由于應用文寫作課程本身內容的規(guī)范性和程式化,使教學往往顯得過于枯燥無味,課堂氣氛不如其他文化課活躍,教師在教學中熱情驟減。應用文寫作之所以讓師生覺得難教難學,一個很大的教學誤區(qū)就是很多老師往往只是照本宣科,千篇一律,“文體概念→作用→寫作方式→注意問題”教學過程幾部曲,按部就班,缺少變化和吸引力。如何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把內容相對單調的寫作課變得生動有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呢?現(xiàn)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探討中職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一些方法。
一、理論知識的化“繁”為“簡”
應用文寫作具有專業(yè)化、概念化的特征,因此它的理論知識比較強,凡涉及理論是比較枯燥與抽象的,如果老師一律照本宣科,條條必講,就勢必使課堂氣氛陷入沉悶之中。其實,對于這些比較概念性的理論知識,我們不必長篇大論地深入講解,點到為止即可。例如在講解應用文的寫作要求,我們可以概括為“實”、“準”、“簡”,并用簡單的話講解,“實”就是“內容真實,文風樸素”,“準”就是“內容和語言準確”,“簡”就是“行文簡單明了,不啰唆”,而不用長篇大論地把書本理論一一照搬或照念出來,由于中職學生的知識基礎本來不強,有時理論講得過繁瑣,不僅使學生難以理解,而且會引起學生的厭倦情緒。對于有些學生必須掌握的理論知識,我們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把一些重要的知識點列成問題形式,如“什么是計劃?”、“計劃的結構包括哪些,有什么要求?”,等等,以提問或競答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找答案回答,教師再進行簡單評講,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情緒和積極性,快速而有效地解決應用文的理論講授相關的問題。
二、寫作方式化“難”為“易”
一提起應用文,很多中職學生都覺得很難寫,有學生甚至認為自己連平時一般的作文都寫不好,怎么會寫這么難的應用文體呢?隨之就會產生一種畏懼甚至排斥心理,以致影響了應用文的學習。我們必須消除中職學生這種“怕學”、“難學”的心理,在上應用文這門課程的第一節(jié)課,我就明確告訴學生:應用文其實并不難寫,甚至比平時的語文作文還容易寫。我這樣說并不是故意歪曲事實以減輕學生的壓力,而是事實確實如此。平時我們寫敘述文、議論文、散文等,最講究的是“文采”,但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成的,這對于部分中職學生來說也是很難達到的要求。相比較而言,應用文寫作雖然也講究文采,但這不是最重要的,有時“文采”甚至會影響文體的效果。筆者認為應用文寫作其實和數(shù)學有很多相似之處,如果說做數(shù)學練習題可以套公式和定理的話,那么應用文寫作則可以“套”格式,“套”語言。很多應用文文種寫作的結構、語言都具有程式化、固定性的特點。如結構三部曲:開頭(引出問題),中間(分析問題),結尾(解決問題),這就好像是做一道數(shù)學題,只要記住公式和解題的程序,就可以破解了。
除格式外,應用文的語言也具有固定化的特征,如起始語、結尾語、稱謂語,表示轉折、過渡、時間、處所等的詞語,都是約定成俗的,具有程式化的特點。學生只要把個別的詞語熟記下來,以后結合具體情境寫作,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應用文寫作教學也要善于利用寫作案例或范文,“應用文寫作要從模仿開始”,特別是對于格式有嚴格要求的一些應用文來說,模仿例文更可以加深印象,例如合同、投標書、求職信等的寫作,先仿照例文的格式和一些術語,輕車熟路后應用文的寫作方式自然了然于心。
三、教學內容作用化“遠”為“近”
人,學習中有一種心理,對自己有用或跟自己生活實際比較貼近的就會比較用心學習。中職學生的“求實重功用”心理更強烈,強調應用文寫作的實用性對提高中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很有必要的。實際上,應用文寫作在學生日后的生活、學習中也確實具有很大的作用,授課時,我們要根據(jù)具體文種把它們拉進學生的實際生活,引起學生的重視。如在教授合同寫作時,我們可以把它和學生的就業(yè)、經(jīng)濟利益等結合起來,調動學生重視和寫作的積極性。在講授借條、欠條、領條等單據(jù)時聯(lián)系其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常用性和寫錯后造成的嚴重后果促使學生用心學習。除此以外,其實很多應用文跟人們的實際生活都有很大的聯(lián)系,起了很大的作用,如請柬、招標、投標書,求職信、通知、總結、計劃,等等,向學生強調其重要性,把作用化“遠”為“近”,就能引起學生的求學心理,樹立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
四、教學方法化“靜”為“動”
由于應用文的教材內容編排的枯燥性,有些老師認為應用文寫作教學不像其他學科那樣有發(fā)揮的余地,必須按照條條框框、一板一眼地教學,久而久之,教學方法就會固定下來,千篇一律,“解釋概念,闡釋作用,分析結構,講解寫作方法,作業(yè)練習”,課課如此,不僅學生厭倦,老師也覺得無味。其實,如果我們仔細研究應用文的教學內容,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可以采用一些方法讓應用文課堂教學變得活躍起來,以下是我結合教學總結出的一些方法。
1.搶答法:這主要是用來講授理論知識,例如通知的概念是什么?通知有什么作用?通知和通報的區(qū)別是什么?分小組搶答,既可以讓學生主動掌握理論,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2.競寫法:對于一些篇幅比較短小的應用文文體,如簡單的通知、條據(jù)(請假條、領條、借據(jù))、商函、廣告詞、啟事等,可以讓在限定的時間內讓學生到黑板上寫或分組完成,然后教師對比同學的寫作成果,評出寫得最好的給予展示和表揚,這樣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具有很好的作用。
3.競說法:與競寫法相似,但不是寫而是說,例如寫求職信,我們除了讓學生寫外,還可以讓學生寫完后到講臺模擬應聘的形式把求職信用“說”的形式宣講出來,因為求職信本來在應聘中就有自我介紹的作用,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其求職技巧。除此之外,述職報告、啟示、聲明等也可以用到該種方法。
4.情境法:根據(jù)學生的寫作內容,創(chuàng)設相對應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和興趣。如假設開學了,現(xiàn)在班主任要每個同學為自己班制定一些“規(guī)章制度”,作為班級一份子的你就必須提起筆。又如你當選了班級的班干部,請根據(jù)情境寫一份述職報告等。
5.創(chuàng)作法: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力進行寫作。例如在教學“廣告詞”的寫作時,可以讓學生就某個商品不區(qū)一格地創(chuàng)作廣告詞,看誰的創(chuàng)作更有新意,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創(chuàng)作能力。
6.練習法:除了針對專門的文體進行寫作外,還可以采用綜合練習法提高學生各方面的寫作能力。如通過句子改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速寫一段話提高學生的寫作速度,通過根據(jù)材料列大綱提高學生的文體構思能力,等等。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對于新文體的接受頻率,又可以提高學生綜合的寫作水平,且學生對于這些練習是比較感興趣的。
六、利用多媒體化“抽象”為形象
多媒體課件的使用,為寫作教學提供了很多方便。除了展示書本的理論知識外,還可充分利用其可視性把抽象的內容用圖像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如可以利用圖像播放形式多樣的請柬、別出心裁的求職信或簡歷、千變萬化的商品廣告等,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把學生引入一定的教學情境,設置寫作背景,如播放招聘信息或招聘鏡頭引導學生寫作求職信,加深學生的切身體驗,播放訴訟案件可以使學生了解訴訟文書的實際使用情況等。事實證明,學生對這些具有可視性的內容的學習都是比較感興趣的,太過抽象的理論學生難以理解和接受。
應用文寫作在中職學生的日后工作和生活中都具有一定的實際作用,寫作課教師不能抱著“應用文寫作教學本來就是枯燥無味的,照本宣科而已”的想法給學生上課,這樣不僅會挫傷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而且教師無上課的樂趣,上課就成了對師生的煎熬。其實,教學實踐是發(fā)現(xiàn)也是驗證教學方法最好的鏡子。在中職應用文寫作教學中,只要老師多用心,多思考,就會打破教材內容的限制,尋找到最好的、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張業(yè)余,張志義.財經(jīng)應用文寫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2.
[2]申榮季.文秘應用文寫作[M].北京:中國商業(yè)出版社,2003.
[3]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4]劉子龍.中職應用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廣東教育·職業(yè)教育,2013(08).
[5]王玲英.淺談中職應用文寫作教學[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9(17).
[6]肖偉紅.另辟蹊徑營造精彩——中職應用文寫作教學的創(chuàng)新實踐[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