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連英
摘 要: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傳承和傳播的重要途徑,文化又是語言發(fā)展的主要動力。因此,想要真正地學習和掌握一門語言,就必須理解語言背后深層次的文化意義。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它的教學過程必然涉及文化的各方各面,因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文化教學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從大學英語教學與文化教學的關系著手,從詞匯、語篇、文本和交際四個方面論述了文化教學的必要性。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 文化教學 必要性
1.大學英語教學與文化教學
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jīng)濟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得到了全方位的擴展,社會急需一大批專業(yè)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能力的各領域?qū)I(yè)人才。大學英語課程作為所有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是大學生了解世界各國文化的最重要的渠道。因而為了應對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規(guī)定大學英語教學要以語言知識、語言學習、語言應用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新大綱對學生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讓各大高校開始關注大學英語中的文化教學,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文化教學的必要性。
從語言和文化的關系來看,語言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傳播和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對文化起著重要作用。一方面,語言是文化的基礎,語言的發(fā)展促進文化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每種語言都是特定的民族文化長期發(fā)展的產(chǎn)物,語言既映射了該民族的社會歷史和文化背景,同時語言又受到該民族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響??偠灾幕驼Z言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想要真正掌握一門語言,必須了解其背后的文化。
然而,盡管人類對語言的研究歷史悠久,但長期以來,人類語言學家關注的是語言的內(nèi)部系統(tǒng)結構,包括語言的語音、語調(diào)、詞匯、形式、語法等。大學英語教學受到此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影響,強調(diào)語言本身的發(fā)音、詞法、語法學習,忽視了與語言密不可分的文化因素,比如語言使用的得體性。因此,必須將文化教學滲透到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英語語言的語法結構的同時,掌握英語文化知識,了解英語社會風情、文學經(jīng)典、思維方式、交際方式,解讀語言背后的文化實質(zhì)。學習語言知識有助于打好英語語言基本功,學習英語文化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2.文化教學的必要性
2.1加強文化教學,有助于挖掘英語詞匯深層涵義。
作為語言的載體,每個詞匯都蘊含了眾多的文化信息。一個單詞既有字面意義,又有隱含的內(nèi)涵意義,而單詞的內(nèi)涵意義又與英語的文化意義相關。每個單詞記錄了該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及精神信仰等,比如西方人多信仰基督教,相信自助者天助(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因此便有了“individualism”(個人主義)、“self ego”(自我)、“self-reliance”(自助)、“self-dependence”(自我依賴)等表達自我的詞匯。又如西方人對白色充滿好感,“white(白色)”對他們來說象征著高雅純潔、純真無邪、清白、忠誠、公正和上層領域等。因此,英語文化中,人們將“新娘身穿白色禮服的婚禮”稱為“white wedding”;把“純潔的心靈”說成“a white soul”。如果學生們不了解白色的內(nèi)涵意義和象征意義,就很難將“a white spirit”理解為“正直的精神”,更不明白為什么人們把“英國政府”說成“Whitehall”,把“政府政治和外交問題的書”說成“white paper(白皮書)”。由此可見,大學英語課堂不僅要講解詞匯的發(fā)音、字面意思,還應該講解詞匯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挖掘詞匯的內(nèi)涵意義、象征意義等,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詞匯,并且能夠正確且準確地使用英語詞匯,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2.2加強文化教學,有助于了解英語句法和語篇結構。
語言與文化密切相關,文化對語言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由于中西方的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歷史發(fā)展不同,中西方國家形成了風格迥異的思維方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語言反映了各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而思維方式又制約著各自的語言模式。加強文化教學,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思維方式,有助于他們正確地分析句法結構和語篇結構,從而提高學生對英語文章的理解力,提高學生英語遣詞造句及英文寫作能力。從句法上來看,漢語造句主要采用“意合”,重意不重形,句子結構松散、復雜;相比之下,英語句子有嚴謹?shù)闹髦^結構,造句主要采用“形合”。英漢句法差異實質(zhì)上是受到中西方思維方式的長遠影響,漢語多受儒家、道家、佛家的影響,注重直覺悟性,所以漢語重意會,輕言傳,注重悟性不重形式結構;而英語多受亞里士多德哲學影響,講究嚴謹?shù)男问竭壿嫼瓦壿嬎季S模式,注重客觀理性,所以英語表達形式嚴謹,語義精準。一直以來,學生在寫英文的過程中總是犯一些低級錯誤,如句子成分殘缺、主謂不一致、忽視詞性選擇等,這些錯誤常常是因為他們不清楚英語思維方式及受思維方式影響。教師應當將文化教學滲透到句法分析中,幫助學生掌握英語句法規(guī)律,做到語言形式準確無誤。從語篇上來看,漢語受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影響,講究“起、承、轉、合”的章法結構,傾向于歸納型和螺旋式思維模式;英語則受亞里士多德演繹推理三段論的影響,多采用邏輯英語思維模式,突出主題句,重視分析推理。通過對比英漢思維方式,滲透文化教學,讓學生了解英語的“凸顯”語序,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地把握文章大意。
2.3加強文化教學,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
大學英語教學的閱讀和聽力等學習材料中,每一篇都涉及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這無不反映了特定的風俗習慣和社會狀況。學生往往因為不了解當時的文化背景知識,總是不能深刻透徹地理解文章內(nèi)涵。通過介紹文化背景知識,加強文化教學,讓學生了解西方國家特有的社會、經(jīng)濟、政治、歷史、地理、生活觀念等,可以幫助學生全面透徹地理解整篇文章,同時開闊學生視野。如《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2》第三單元Section A“Marriage across Nations”,如果學生不了解當時美國社會歷史文化知識,不清楚黑人長期以來受歧視的身份地位,那么就無法理解為什么女主人公“Gail”的父母反對她與“Mark”結婚。除了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教師還應該講解英語國家的特殊文化現(xiàn)象。這些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是學生理解文章的最大障礙,只有讓學生了解這些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才能讓學生透徹地理解一篇文章。如《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2》第六單元Section A“As His Name is,So is He!”中涉及的與特定的形象相聯(lián)系的名字,名字叫Jane的女孩常常會讓人聯(lián)想到“相貌平平”,Julian這個名字總是讓人聯(lián)想到“內(nèi)向文靜”。又如John這個名字在英語國家十分常見,所以有許多與John連用的習慣用法,如dear Johnletter,如果不清楚相應的文化現(xiàn)象,就會把它理解成給John的一封信,事實上,它指的是女子寫給男子的絕交信;John Bill是英國人的綽號;see John是上廁所的意思。在西方,名字與特定的形象相關聯(lián),還有其他很多類似的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這些文化現(xiàn)象常常是外語學習的障礙,不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現(xiàn)象,就無法透徹地理解一篇文章,據(jù)此而言,大學英語教學和文化教學相融合是必要的。
2.4加強文化教學,有助于學生了解西方交際原則。
在英語教學中,讓學生熟練掌握英語的發(fā)音、語調(diào)、語法固然重要,但是掌握英語的使用規(guī)則同樣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例如不少學生在英語角,上來就問“How old are you?What do you do?”這樣的問題,其實這些句子何時用有很大講究。講英語的人很重視隱私,不希望別人過多過問個人的事,因而不論你的英語發(fā)音多么標準,語法多么正確,問一個成年人的年齡和工作都是不禮貌的。如果不了解這些社會習俗和交際原則,就不能用英語進行有效的、愉快的交流。
交際文化一直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部分,但大多教師只注重語言知識點的傳授,忽視了因中西方文化差異引起的跨文化交際問題。對交際文化了解與否,決定了跨文化交際的成功與否,因此教師必須盡量將交際文化教學貫穿于文章的講解過程中。如《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2》第一單元Section A “Time-Conscious Americans”,這篇文章涉及美國人的時間觀念,美國人的時間觀念較強,所以做事都是爭分奪秒的,而中國人時間觀念比較松散,所以做事都是慢條斯理的。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讓學生了解中西方的時間觀念差異,這樣在跨國交際中才能處事得體,雙方合作愉快。
除了時間觀念,中西方在其他交際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如日常談話中的文化差異,包括見面問候、稱贊、致謝、告別等方面的差異。當被稱贊時,受到中庸思想所影響,中國人認為謙虛才是美德,因此聽到贊揚時,首先就是否定。然而,本來是想表達謙虛的,可是讓老外聽起來覺得你不贊同他的觀點,是對他鑒賞能力和判斷力的否定,如此一來,反而使雙方陷入尷尬的境地。在國際交流日益緊密的今天,像這種過分的謙虛的回答,只根據(jù)語言層面來,并未考慮到文化差異層面因素的回答,是跨國交際活動中不受歡迎的,更不能滿足經(jīng)濟全球化的需要,因而將文化教學滲透到大學英語教學中是十分必要的。
3.結語
語言和文化,兩者息息相關,文化影響著語言的發(fā)展,而語言又寓于文化之中,學習和運用英語必須了解與英語密切相關的文化。大學英語教師要認識到,理解英語文化對大學英語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只有將文化教學滲透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并有針對性地教與學,大學英語教學才能完成培養(yǎng)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這一神圣使命。
參考文獻:
[1]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2]鄧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