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晗 趙理珍
摘 要: 心理委員制度指在班級設立專門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班委成員制度。心理委員作為班委成員,可以協(xié)助專、兼職心理教師和班主任開展多項工作。心理委員制度的完善對加強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普通高中 心理委員 制度建設
隨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的頒發(fā),各級各類學校越來越重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工作,僅靠學校重視、老師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發(fā)動廣大同學的力量,共同為同學們“心靈”工作而努力。班級心理委員來自班級,生活在同學中間,更能準確了解同學的心理狀況。要讓心理委員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職責,需要建立健全一系列心理委員工作制度。然而,心理委員工作模式在普通高中剛剛起步,存在認識不到位、制度不完善、執(zhí)行不力等諸多問題,嚴重影響心理委員職責的發(fā)揮,影響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開展。
一、存在的問題
心理委員制度處在不斷完善過程中,在具體操作與實施中還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職責認識不到位。很多學校分管德育工作的領導及班主任對心理委員職責認識模糊,沒有認識到心理委員在促進班級形成良好心理氛圍、融洽人際關系、實現(xiàn)心靈整合、促進學生自我成長與共同成長方面發(fā)揮的巨大作用。
(二)選拔聘用不規(guī)范。很多學校對心理委員選拔沒有嚴格的條件設置,篩選程序不規(guī)范,表現(xiàn)為班主任隨意指定,甚至存在讓問題學生擔任此項工作的情況,很難保證心理委員的自身素質,確保其工作職責的發(fā)揮。
(三)培訓體系不健全。心理委員作為一名特殊的班干部,需要經過培訓才能承擔此項任務,許多學校由于師資嚴重不足,培訓時間有限,培訓形式單一,許多專職或兼職心理教師精力不足,培訓內容過于理論化,實用性不強,使心理委員難以勝任日常工作。
(四)工作職責不明晰。由于心理委員對自身工作職責認識不清晰,大多數(shù)心理委員在工作中不知道該做什么和怎么做,導致大部分心理委員無法發(fā)揮應有的職責,喪失工作興趣和動力,最終使心理委員成為可有可無的擺設。
二、完善的措施
近年來,我校針對心理委員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斷修改完善心理委員制度,細化實施措施,提升各項制度的規(guī)范性和操作性,明確心理委員的工作職責,提高心理委員工作的積極性。
(一)規(guī)范選拔,合理定位。明確身份:將心理委員納入班委會,保障心理委員與其他班委會成員擁有相同的權力和地位,每班設立男女心理委員各1名。
制定選拔條件:1.熱心班級心理健康工作,樂于助人;2.熱愛生活,為人樂觀開朗,心理健康狀況良好;3.善于與人溝通,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4.工作認真負責,責任心強。
具體選拔方式:采取“個人自愿,班主任考察推薦,專職心理教師面試”的方式,擇優(yōu)選任。
選拔程序:1.學生自愿報名,并遞交申請表;2.班主任根據(jù)學生平時表現(xiàn)進行考察,并向專職心理老師舉薦;3.專職心理老師進行面試;4.上報學校德育處核定。
(二)系統(tǒng)培訓,注重實效。經過多年實踐,初步形成了便于操作、效果顯著的班級心理委員培訓體系,注重心理委員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訓。
(三)形式多樣,助人自助。經過選拔、培訓合格的心理委員將正式履行自己在班級心育工作中的職責,主要工作形式有:
1.心理委員例會。為了及時有效地關注班級學生心理動態(tài),每周五下午課外活動中召開全校心理委員例會,例會由心理老師主持。例會上,心理委員簡要匯報本級同學的心理狀況;并提出工作困惑、心得與大家一起分享,商討解決辦法。除此之外,還對心理委員反映的個別行為異常、不與人交流、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心理老師或兼職老師主動進行心理輔導。
2.心理委員QQ群。為了更好地交流工作經驗、分享工作體會、進一步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學校心理咨詢室建立了心理委員QQ群。在QQ群中,心理教師不定期上傳心理資料,如宣傳視頻、名人心理講座、心理電影等,供心理委員學習。同時,QQ群為心理委員搭建了簡便的溝通平臺,每個人都可以表達和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吸收其他班級心理委員工作中的經驗,分享班級中存在的心理問題,討論如何運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同學應對心理煩惱。
3.班級活動。在心理老師指導下,與班委相互配合,心理委員設計豐富有趣的心理活動,如心理手抄報比賽、心理征文比賽、校園心理劇表演大賽、心理電影賞析、給校園廣播站“心靈感悟”欄目投稿等,有效激發(fā)班級同學的興趣和參與積極性,幫助同學消除心理神秘感,建立對心理委員的信任感,使同學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心理健康知識。
(四)科學考核,注重激勵。為了幫助心理委員更好地履行工作職責,提高他們在日常工作中的積極性,我校設置了獎懲激勵制度,對表現(xiàn)突出的心理委員給予適當激勵。從心理委員、心理教師評價、班主任三個方面進行評價,評選出優(yōu)秀心理委員,并發(fā)放證書和一定物質獎勵,對不能勝任工作的心理委員,要在恰當時機進行人員調整。
面對新形勢下普通高中學生復雜的心理特征和多發(fā)的心理問題,心理委員作為班主任管理班級的得力助手、溝通學生心靈橋梁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完善的心理委員工作制度在學校心理健康工作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志錄.對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國農村教育,2011(06).
[2]王愛梅.為學生開辟一片心理健康教育的綠洲[J].新課程(中),2011(05).
[3]詹啟生.心理委員工作手冊[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8.
[4]孫炳海,孫昕怡.朋輩心理咨詢模式述評[J].心理與就業(yè)輔導,2003,(09).
[5]王希永.論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互助[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