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立
高中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但在教學工作實際中,閱讀教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不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筆者就新課改下語文閱瀆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成因及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談談見解。
一、當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結合十多年的工作實踐,筆者認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和成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閱讀的功利性扼殺了人文性。語文新課標提到:“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語文的工具性被大大強化,而人文性被忽視。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但很多時候,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只是把實詞、虛詞、文言句式作為教學重點,忽視老祖宗留下的那些瑰麗的語言;有的教師在進行詩歌教學時,只是注重翻譯、意境教學,忽視古代詩人留下的朗朗上口的詩句;個別老師甚至認為課本沒用,不用講解,反正考試不會考原文,只要把課本里出現(xiàn)的字詞、名言警句掌握就可以了。于是,枯燥的教學壓抑了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抑制了學習的興趣。
2.學生閱讀量少、知識面窄。一些學生課外閱讀面窄,涉獵中外文學名著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遠不如發(fā)達國家同年齡段的學生。由于升學壓力大,各科題海擠占大量課外時間,加上不少教師、家長擔心課外閱讀會沖擊課內(nèi)學習,致使學生的課外閱讀受到限制。學生固然要認真學習、掌握課本上的課文和有關知識,但僅有課內(nèi)閱讀遠不能滿足培養(yǎng)讀書習慣的需要,因為它的內(nèi)容、范圍都極為有限,學生得到的閱讀鍛煉帶有局限性;課外閱讀卻可以把學生帶入無比廣闊的天地中,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文章。實踐證明:語文成績好的學生無不得益于課外閱讀,正是大量的課外閱讀使他們養(yǎng)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有效地提高了閱讀能力。
3.學生不會自主閱讀。早在1978年,呂叔湘先生就批評語文教學“少慢差費”,即閱讀教學,即閱讀數(shù)量太少、閱讀速度太慢、閱讀效率太差、閱讀時間太浪費。在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唱的是主角,一個個問題牽著學生進入教師預先設計好的軌道之中,引導學生作答,這樣就完成了閱讀教學的任務。這種做法造成的后果是學生過于依賴老師,當自己獨立閱讀時,往往無處下手,不知道從何讀起,不知道該讀什么。對此人們往往歸因于學生閱讀能力太弱,盡量加大閱讀訓練的力度。殊不知,如果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能力就難以提高。
4.學生誦讀文本機械化。在對近幾年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進行剖析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不少語文教師確實把“讀”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但是對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卻缺乏關注,這就造成高中學生誦讀機械化的現(xiàn)狀?!艾槵槙暋敝挥性谛W能聽到,到了高中以后只能說學生把無聲的文字變成“和尚念經(jīng)”。誠然,高中學生在古詩文閱讀中仍舊以誦讀為教學的主要方式,但是這種讀是為了背,學生往往忽略其間的情感再創(chuàng);即使在感情豐富的戲劇分角色朗讀時,很多學生也沒有投入過多的情感,僅機械地念完全文。
二、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必要性和意義
高中語文課標對高中生閱讀培養(yǎng)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閱讀優(yōu)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fā)展想象力和審美力;養(yǎng)成獨立思考、質(zhì)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培養(yǎng)學生敢于探異求新,走進新的學習領域,嘗試新的方法,追求思維的創(chuàng)新、表達的創(chuàng)新。閱讀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現(xiàn)代漢語語感,提高語言文字的感受力,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fā)珍愛自然與生活的感情;讓學生感受藝術和科學之美,提升審美境界。因此,加強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至關重要的內(nèi)容,是語文教學過程中任何其他形式和手段都不能代替的,也是當前急需解決的課題。
三、破解閱讀教學現(xiàn)狀的策略
當前許多一線教師都已認識到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都結合教學實踐進行了不少探討。針對上文提出的現(xiàn)狀和問題,我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調(diào)整閱讀教學的思路。
1.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好的閱讀是一次精神的對話,一段心靈的旅程,一場文化的盛宴。因此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引導和激發(fā)學生主動閱讀、積極思考;讓學生用心靈感悟作品,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讓學生讀出個性,讀出自我,在閱讀過程中捕捉到作者思想的光芒,進而引起共鳴,增長智慧。
2.提高教師的專業(yè)閱讀素質(zhì)。教師是學生的領路人,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揮者,在教學活動中他所負的責任和所起的作用應是最大的。教師的閱讀量決定著他的自身素養(yǎng),也決定著教學的容量和質(zhì)量。素質(zhì)教育下,語文教育的改革需要教師的轉(zhuǎn)變。因此,教師要多讀書,讀好書,豐富自身涵養(yǎng),提高個人水平,這樣“肚里才有貨”地教學生。
3.培養(yǎng)學生閱讀積累的習慣。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社會、家庭、學校的關系都密不可分,在高中階段,學校在閱讀教學活動中發(fā)揮的作用顯然是最大的。我建議學校多開設閱讀課,帶領學生到圖書館、閱覽室讀書,同時在閱讀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積累語文知識習慣的養(yǎng)成,如勤摘抄、勤做讀書筆記的習慣,這樣會使學生拓寬知識面,提高閱讀效率。
4.教師示范引領閱讀。目前,很多高中語文教師都已經(jīng)忽略范讀的重要性。范讀不僅能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而且當教師全情投入文本中時,教師會通過聲音將自己的理解傳達給學生,并用聲音中滲透出的感情感染學生,教給學生誦讀的技巧,增強學生對文章的認知,激發(fā)學生學習誦讀的興趣,提高誦讀的效率。
要讓語文閱讀課堂真正充滿生機與活力,新課改的理念給我們指明了方向,但作為一線教師,在實踐中要把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作為閱讀教學的指向,真正把學生個體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展示出來,這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