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政
原定2014年12月8日首映的《一步之遙》,因故延遲一周。據媒體上流傳的一份《電影審查意見表》顯示,原因可能出在:“影片一些情節(jié)、臺詞存在低級,粗俗,調侃經典及古今歷史名人,性暗示等問題,需修改?!?/p>
電影公映之后,觀眾發(fā)現(xiàn),意見表中的“初夜權”被改成了“初嫁權”,“完顏英是完顏阿骨打孫女,我還是成吉思汗本人呢”的下半句變成了“我還是完顏阿骨打本人呢”。
不過,舞臺上,穿著丁字褲的西洋美女仍然賣力大跳著扭臀舞,牛犇老師那句“硬硬朗朗地等你回來”,也還在。
沒有分級制度,使得中國電影必須接受審查。但這一切是從何時開始的呢?這事兒還得從上世紀30年代說起?;蛟S讓我們回顧一下東西方電影檢查之濫觴,也是一件頗有意思的事。
中國:
一部《電影檢查法》的誕生
1930年,時任國民政府教育部二科科長的郭有守,受命起草發(fā)布《電影檢查法》。這不僅是第一部電影檢查法,也是我國第一部與電影相關的法令。郭有守是蔡元培的高足,北大畢業(yè)后得蔡公賞識,公費派往法國巴黎大學留學,獲得博士學位。起草《電影檢查法》時,他搜集參考了多個發(fā)達國家的電影檢查體制,最終成文十四條。
這十四條法規(guī)當中,除了“提倡愛國科學以勵民氣”,“片名須與本會執(zhí)照名稱相符”,“說明書應用通俗寫實文字”等統(tǒng)領、規(guī)范性要求,針對影片具體內容的其實只有四條:
“一、有損中華民族之尊嚴者。二、違反三民主義者。三、妨害善良風俗或公共秩序者。四、提倡迷信邪說者。”——這四種內容,被歸為“流毒”加以禁止。
雖然看起來簡略,但這四項展開以后,幾乎和當年的歐美國家一樣事無巨細。比如第一條“有損中華民族尊嚴”就包括“為他國宣傳”、“詆毀政府”、“表現(xiàn)民族不良風習”、“侮弄國家典禮”、“揶揄先哲或現(xiàn)時聞人”、“服用麻醉藥物”、“表演足以減輕國家法制價值之情景”、“有損我國體面之歷史事物或野史傳說”等等。
1931年,在蔡元培、郭有守師生的敦促下,國民政府又建立了“電影檢查委員會”。當年的委員會結構是這樣的——“教育部派四人”、“內政部派三人”,“委員會檢查電影時應請中央黨部宣傳部派員參加指導”。并且規(guī)定,“凡本國制或外國制之電影片,應由持有人于影片發(fā)行或映演前,備具聲明書及詳細說明書各二份,連同本片申請電影檢查委員會檢查”。
在《電影檢查法》和“電影檢查委員會”都各就各位之后,1931年7月28日,出現(xiàn)了第一部禁片——聯(lián)華公司的黑白默片《飛俠呂三娘》。隨后的三年時間里,委員會一共禁映60多部國產電影,平均每年都有20部左右。當年上海作為中國電影重鎮(zhèn),最出名的幾家制片公司都出過禁片,比如大東公司的《孤島妖影》,明星公司的《車遲國》,友聯(lián)公司的《雙劍俠》,華僑公司的《陳靖姑》,天一公司的《施公案》,上海影戲公司的《萬丈魔》等等。
看片名就知道,這些電影大都與武俠神怪有關。再看當年的電影審查意見書,對它們的禁映理由都集中在“第三第四”項,也就是傷風敗俗妨害社會秩序,或者提倡迷信邪說。據統(tǒng)計,禁得最多的是武俠片,因為它們不僅“提倡個人浪漫自由或英雄思想”,還“鼓勵無意義之冒險行為”,“表現(xiàn)殘忍決斗、處決等恐怖場景”。
相比之下,國外影片更容易受到“第一第二”項的制約。比如1932年派拉蒙出品的《上海特別快車》(Shanghai Express),講述上海茶花女挑逗英國軍官的故事,就被評為“虛構事實,侮辱中國政府,無所不至其極,殊足痛恨”。??怂钩銎返摹吨袊斡洝罚╓ondering through China)也因為同樣原因被禁。
當然,除了有辱國體,當年一些從國外遠涉重洋舶來的怪力亂神們,也是很難獲得一張公映執(zhí)照的。比如派拉蒙的《美國慘案》(American Tragedy)、《化身博士》(Dr. Jekyll and Mr. Hyde),寰球的《僵尸》(Dracula)、《歌場魅影》(The Phantom)……好萊塢幾大制片公司都在中國吃過禁令,盡管其中幾部后來還被公認為影史名篇。
不過,發(fā)現(xiàn)問題的電影也不都是一紙禁令一刀切,還會要求修剪。比如聯(lián)華公司出品、田漢編劇卜萬蒼導演、阮玲玉金焰主演的著名影片《三個摩登女性》,盡管當年作為優(yōu)秀影片送往意大利參加國際比賽,還是被要求修改了62米的膠片。把“我們三千工人,將要怠工了”改為“我們預備要求增加工資改良待遇”;又把“有閑階級自有侍奉他們的藝術家”改為“淫逸的仕女們自有侍奉他們的藝術家”。
據統(tǒng)計,1932年上半年,國產片修剪的膠片總數是506米,外國進口片是83米。與此同時,國產片準演69部,禁演12部;外國片準演283部,禁演5部。國產片的禁片比例約在15%,而外國片還不到1%——這種比例維持了好幾年時間。而這組數據同時也說明了上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市場的繁榮,每年上映的電影數量甚至超過當下。
美國:
一個驚動好萊塢的命案
1934年,郭有守還組織100多位學者編纂了長達1038頁的第一部《中國電影年鑒》。其中的一篇譯作《美國各州電影禁演概況》,讓我們得以在今日一窺上世紀初葉,美國的各種奇葩禁令。
“在美國,關于電影之禁演,各州各自為政,無統(tǒng)一法律。最初,僅有俄亥俄、賓夕法尼亞兩州,由牧師在道德角度上加以審查。日后,電影商為便利起見,乃有自動組織審查會之舉。某著名滑稽演員奸人致死案后,觀眾始知演員收入太多,生活浪漫,竟有忿而拒絕觀影者……”
《概況》里提到的“某著名滑稽演員奸人致死案”,指的是轟動美國的著名喜劇演員“大胖”羅斯科·阿巴克爾(Roscoe Arbuckle)被控奸殺女演員、模特弗吉尼亞(Virginia Rappe)一案——阿巴克爾是美國知名默片導演、演員,指導過卓別林,是當時好萊塢身價最高的藝人之一,1921年和派拉蒙簽約時的酬金就已經高達100萬美元。但是1921年9月,弗吉尼亞在參加了他的派對之后病倒,4天后死于膀胱破裂。阿巴克爾因此被控強奸和致人死亡罪,一時引得輿論嘩然,本人也聲名狼藉。雖然后來調查發(fā)現(xiàn)弗吉尼亞早已患有性病和膀胱炎,阿巴克爾被宣告無罪釋放,但他的銀幕生涯也幾乎因此終結。
為了掃清這個丑聞對電影業(yè)的影響,重振電影工業(yè),電影商們聯(lián)合敦請當時的美國郵務總長威廉·海斯(William Harrison Hays)主持影片檢查。1922年,威廉辭去了他的內閣職務,成為剛成立不久的美國國家評論協(xié)會(美國電影協(xié)會前身)主席。威廉聘請了上百個律師,從法律觀點上審查腳本和影片。從那以后,美國電影的片頭開始出現(xiàn)“National Board of Review”的圓圈標記,表示影片已經過審。
當年的美國電影禁什么呢?分這么幾大類——
第一,殘忍與恐怖:人、動物受虐待,不行;自殺,不行;死刑要看情況,烙刑、絞刑必須慎重,對電椅處決的具體執(zhí)行過程不予描述。動用私刑并非完全禁絕,但也只有西部片可以網開一面。
第二,犯罪:販奴,縱火,詐騙,偷竊,殺人,持有危險武器……通通有細致規(guī)定,比如槍支只能出現(xiàn)在警察而非群眾手中;而偷竊,只允許“無技術表演者”進行展示。
第三,誹謗:褻瀆神圣的字句,尖酸的,淫邪的,侮辱女性的,侮辱華人的……通通不可以出現(xiàn),即使是出現(xiàn)在字幕中也不行。比如侮辱婦女的“Jane”,侮辱非裔的“Negro”,侮辱華人的“Chink”……
第四,麻醉劑、酒類:在禁酒令存在的十多年間,紐約州甚至規(guī)定電影中連出現(xiàn)造酒場面都是不允許的。
第五,色欲:性器官、裸體,即使遠景展示,即使一點都不下流,也被美國各州嚴令禁止。洗澡可以,但畫面中只能出現(xiàn)頭頸和手臂。而賣笑不可以,更別說是賣淫;生育不可以,更別說是墮胎;夫妻親熱不可以,更別說是同性戀;接吻只可以吻頸,“吻嘴、吻胸,身體上有銳感之吻”都不可以——這個“銳感”的分寸如何把握,想必難壞了當年的電影人??催^《天堂電影院》的也一定還記得當年那些被成堆成堆剪掉的接吻鏡頭吧!拼起來可以繞地球N圈。
不過正如《概況》提到的,“在美國,關于電影之禁演,各州各自為政,無統(tǒng)一法律”。也就是說,在大一統(tǒng)的電影審查規(guī)則下,各個州在執(zhí)行上還是有著細微的不同。
比如有“八百萬種死法”的紐約州,就對自殺極為敏感。不但不準出現(xiàn)任何“預謀自殺”的字幕提示,連“喝內容物不明的瓶中液體”都不行。此外,開煤氣不準出現(xiàn)死者,縱身一躍連遠景表現(xiàn)都不行,可算是操碎了心。
除了自殺,紐約對“面子問題”也特別重視——不許戴假面——戴假面搶劫不行,偽裝也只能是遠景。更夸張的是賓夕法尼亞,連臉上涂點污泥喬裝都不行。不過賓夕法尼亞在要求演員“一定要露臉”的同時,卻更加嚴厲地要求他們的女演員“絕對不能露肉”——其他州不許出現(xiàn)裸體鏡頭,而賓夕法尼亞連出現(xiàn)裸體婦人的畫像、裸體模型,或者在字幕中描述裸體都不準。“不要進來,我沒有穿衣服?!眱H僅是這句話,就能讓一部電影在賓夕法尼亞被禁。
俄亥俄州也保守,但保守得更奇葩。他們對“床”特別敏感,尤其是“雙床”——“字幕中提及雙床,或者拍出雙床,其一混亂,表示僅一個床被使用”——在俄亥俄眼里都是赤裸裸的性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