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華
父母不管教,家境又不錯,曹操便成為一個“問題少年”。史書記載,曹操年少時,“好飛鷹走狗,游蕩無度”。他叔叔實在看不下去,常常提醒曹嵩應(yīng)該好好管教一下他這個兒子。曹操知道了,便想出一個鬼點子,來對付他那多管閑事的叔叔。
曹操出生成長于一個宦官家庭。其父曹嵩是曹騰的養(yǎng)子,而曹騰則是當(dāng)時頗有名氣的大宦官,封費亭侯,秩二千石(相當(dāng)于今天“省部級”官員)。因而,曹操實際上并不姓“曹”,但不管怎么說,曹操總歸是宦官養(yǎng)子之子。曹操的父親曹嵩后來官居太尉(名義上的全國最高軍事長官),是出錢一億買來的。曹家既然這么有錢,曹操小時候就完全有可能過著紈绔子弟的生活。
曹操受的家教可能也不怎么樣。曹嵩對他這個兒子的教育,大約是很少過問的。曹操自己的詩說:“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所謂“三徙”,是說孟子的母親為了保證兒子有一個好的環(huán)境,竟三次搬家。所謂“過庭”,則是說孔子的兒子兩次從庭院中走過,孔子都叫住他予以教育,一次叫他學(xué)詩,一次叫他學(xué)禮。這樣的事情,在曹操家里都沒有發(fā)生過。
有一天,曹操遠(yuǎn)遠(yuǎn)地見叔叔來了,立即作口歪嘴斜狀。叔問其故,則答以突然中風(fēng)。叔叔當(dāng)即又去報告曹嵩。等曹嵩把曹操叫來一看,什么事都沒有。曹操便趁機說,我哪里會中什么風(fēng)!只因為叔叔不喜歡我,才亂講我的壞話。自此以后,叔叔再說曹操什么,曹嵩都不信了,曹操也就更加胡作非為。
曹操的哥們袁紹、張邈等人,大約也是同類角色。他們常常聚在一起胡鬧,事情做得十分出格。有一次,一家人家結(jié)婚,曹操和袁紹去看熱鬧,居然動念要偷人家的新娘。他倆先是躲在人家的園子里,等到天黑透了,突然放聲大叫:有賊!參加婚禮的人紛紛從屋里跑出來,曹操則趁亂鉆進(jìn)洞房搶走了新娘。匆忙間路沒走好,袁紹掉進(jìn)帶刺的灌木叢中,動彈不得。曹操急中生智,又大喊一聲:賊在這里!袁紹一急,一下子就蹦了出來。
顯然,青少年時代的曹操,是一個典型的公子哥兒,游手好閑,不務(wù)正業(yè),鬼點子和壞主意層出不窮。這說明曹操自小就是一個調(diào)皮搗蛋、不守規(guī)矩的人,也是一個奸詐狡猾、詭計多端的人。所以《三國志》里說他“少機警,有權(quán)數(shù),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yè)”,許多人沒把他放在眼里,甚至鄙視他。
然而,有一個人卻十分看好曹操,他就是當(dāng)時的太尉橋玄。橋玄認(rèn)為曹操是難得的人才,將來平定天下,非操莫屬,因此竟以妻子相托。橋玄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jì)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孫盛的《異同雜語》說曹操“才武絕人,莫之能害,博覽群書,特好兵法”,有一次行刺宦官張讓時,竟能舞著手戟全身而退。這說明曹操是一個胸懷大志、雄心勃勃的人。既雄心勃勃,又奸詐狡猾,十分符合“奸雄”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