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后,相信大家的朋友圈都已經(jīng)被刷屏了,這種熱鬧程度應該絕不亞于春節(jié)“搶紅包”。
今年85歲的屠呦呦出生于寧波鄞州,是中國中醫(yī)研究院(現(xiàn)為中國中醫(y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同時也是青蒿素研究開發(fā)中心主任。這位似乎是以“圈外人”身份走進大家視野的,令人感到陌生的女科學家,作為青蒿素研發(fā)成果的代表性人物,摘得了中國大陸第一個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也成為中國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唯一的女性。
瘧疾廣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目前仍有92個國家和地區(qū)處于高度和中度流行,每年發(fā)病人數(shù)為1.5億,死于瘧疾者超過200萬人。而青蒿素的出現(xiàn),顯著降低了瘧疾患者的死亡率。正是因為這樣的豐功偉績,屠呦呦進入了公眾視野,也進入了諾貝爾獎的視野。
“這個榮譽不僅僅屬于我個人”屠呦呦在接受采訪時顯得異常淡定,“這是中醫(y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項榮譽,它屬于科研團隊的每一個人,屬于中國科學家群體?!?/p>
或許誰都沒曾想到,這個由中國人捧回的第一個諾貝爾科學獎,竟是如此的“中國風”。它不僅紓解了很多國人的“科學類諾貝爾獎焦慮”,也體現(xiàn)了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
屠呦呦的獲獎只是國人在諾貝爾科學獎中邁出的第一步,希望作為“第一”的屠呦呦并不只是“唯一”,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中國科學家,源源不斷地獲得這一殊榮,在諾貝爾科學獎的舞臺上,掀起更大的“中國風”。
也許你會問,為什么概率學家要將平面分成三角形,而不是四邊形或者其他多邊形呢?實際上,概率學家也研究過別的分割模型,比如四角剖分。但物理學家認為,無論選取怎么樣的最小單元,最終得到的極限物理性質都是相似的。也就是說,這些“無限部分”模型的許多性質有著一種普適性,無論最小單元有著怎樣的特殊性質,一旦我們將鏡頭拉到無限遠,整個空間具有的性質仍然不會改變。
因此,概率學家可以選擇任意的模型進行研究,而得出的結果絕大部分也能應用于其他模型。
從平面到時空
不過,時空量子化的方式顯然不止一種。
量子場論向來是物理學家手中的利器,引力之外的其余三種力都屬于量子場論管轄的范疇。對于在二維平面上的量子引力,物理學家猜想,它應當會遵循所謂的“共形量子場論”。雖然要處理的對象仍然是空間中的某種概率分布,但在場論的框架下,物理學家能使用的武器顯然非常多。他們發(fā)現(xiàn),有一種被稱為“高斯自由場”的共形場論,不僅能滿足物理學上的要求,而且還和UIPT有著許多共同的性質。概率學家猜想,兩者也許只是同一種量子引力模型的不同表達而已,外表的分歧僅僅來源于側重點的不同。
對于物理學家來說,這也許已經(jīng)是一個公認的事實,但目前還欠缺嚴格的數(shù)學證明。此外,物理學家還有另外一個猜想:無論是高斯自由場還是UIPT,兩者也許都服從同一個被稱為KPZ關系的概率模型。這也許就是證明前一個猜想的鑰匙吧!
當然,我們生活在四維時空,而不是簡單的二維,科學家絕不會止步于二維量子引力。近年來,一些研究者正在向高維量子引力發(fā)起攻勢。他們將三角剖分中處于平面內的小三角形,替換為處于四維空間中的所謂的“單純復形”,然后用類似的方法將這些小磚塊粘合成空間整體,構建起一個高維空間量子化的概率模型。當然,維度更高就意味著概率模型的研究難度更大。因此,我們仍然需要解決許多技術性問題。
雖然作為研究領域,量子引力還很年輕,但它卻連接著概率論和物理學,并已成為時下熱門的研究方向之一。不可否認,這個領域有著光輝的前景,同時也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但我們相信終有一天,物理學家與概率學家會攜手告訴我們,宇宙是由怎樣的概率結構編織而成的。
>>時空量子化
單純復形:拓撲學中的概念,是指由點、線段、三角形等單純形“粘合”而得的拓撲對象。
概率分布:概率論的基本概念之一,用以表述隨機變量取值的概率規(guī)律。為了使用的方便,根據(jù)隨機變量所屬類型的不同,概率分布取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
分形結構:指“將部分放大后與全體相似”的結構。舉個例子,地圖上的海岸線就是天然存在的分形結構——在不同標度上描繪的海岸線圖,全部顯示出相似的灣、岬分布,而每一個灣都有它自己的小灣和小岬,這些小灣和小岬又有更小的灣和岬。以此類推,無窮無盡。用數(shù)學家的話來說,它們具有有限的面積,卻有無限的周長。
時空量子:相交空間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時間、空間、壽命的完美統(tǒng)一,也是區(qū)別于量子時空的認識世界的基本單元。
普朗克長度:經(jīng)典的引力和時空開始失效,量子效應起支配作用的長度標度。
高維空間:根據(jù)M理論(超弦理論的一種),宇宙是十一維的,由震動的平面構成。在愛因斯坦看來,宇宙只是四維的(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但現(xiàn)代物理學則認為還有我們無法看見的七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