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鵬 王俊聰
在生活中,糖尿病病人通常會自備快速血糖儀,時不時用來檢測自己的血糖濃度,但是用快速血糖儀測定的結果,跟醫(yī)院測定的結果總有差異,這不免令人產生疑惑:快速血糖儀測定的結果可信嗎?對此,解放軍二炮總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yī)師李全民解釋說,作為正規(guī)的醫(yī)療器械,快速血糖儀和醫(yī)院測定的血糖濃度都是準確的,只是他們測定的是不同類型的血糖濃度。
全血血糖和血漿血糖
用快速血糖儀測定的是全血血糖,而醫(yī)院測定的是靜脈血漿血糖(也就是血液中過濾掉紅細胞、白細胞等血細胞后的血清的血糖濃度)。舉個例子:有1升全血,含有血糖5mmol,過濾掉紅細胞和白細胞等,血漿就只有0.9升(血細胞中也含有血糖,但是血糖濃度低于血漿,可忽略)。那么全血血糖就是5mmol/l,而血漿血糖就是5mmol/0.9L=5.56mol/l。所以對同一個人來說,血漿血糖應該高于全血血糖,其中兩者的差異程度取決于血細胞在血液中的比例,血細胞比例越高,則差異越大。
身體是一個整體內環(huán)境,所有部位靜脈的血漿血糖是恒定的(其變化可以忽略,并不會隨血液中血細胞等數(shù)量變化而變化)。而全血血糖則會隨血細胞在血液中占有的比例不同而不同,因此,在身體不同部位、不同身體狀態(tài)下測定出的全血血糖是不同的。通常情況下,如果測試部位有炎癥(白細胞增多時),測定的全血血糖與血漿血糖的差異會增大,測定結果也會偏低;如果血細胞比例偏低,則全血血糖測定結果就會偏高。作為醫(yī)療測定,血漿血糖更具有參考的價值,所以醫(yī)院采用血漿血糖作為衡量血糖的標準。
血糖儀測定的血糖濃度
由于快速血糖儀不具有過濾血細胞的能力,其測定的血糖是全血血糖,并且血糖儀取血的部位在手指,所以其測定的血糖是毛細血管(也就是遠端動脈)的動脈全血血糖。動脈中的血糖含量高于靜脈,所以動脈全血血糖高于靜脈全血血糖,且這個差異會隨著進餐后時間的不同而變化。進餐后時間越近,動脈全血血糖高比靜脈全血血糖越高。一般來說,進餐3小時后,動脈全血血糖與靜脈全血血糖才會大致相同。所以,用血糖儀進行血糖濃度測試最好是在進餐后3小時,而靜脈全血血糖測定則對時間的要求不是很嚴格。
正是由于血糖儀測定的血糖數(shù)值影響因素更多,所以其結果也只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三種血糖濃度間的換算
靜脈血漿血糖、靜脈全血血糖和血糖儀測定血糖,三者之間雖然會受不同部位、不同測定時間等因素影響,但在一般情況下,三者之間還是有一個大概的換算方式的。
空腹時靜脈血漿血糖比血糖儀測定血糖高出12%,較靜脈全血血糖高約15%左右,這時用血糖儀測定的結果乘以112%,就可等同醫(yī)院采用靜脈血漿標本的測試值。而如果測定的是靜脈全血血糖,則需要乘以115%。一些新的血糖儀考慮到這些因素,在測定出動脈全血血糖后,再對結果進行校正,使得測定值直接反映靜脈血漿血糖。所以患者在使用時,要看血糖儀的手冊,詳細了解血糖儀顯示的到底是什么血糖。
這樣看來,用快速血糖儀進行測定,無法替代醫(yī)院做的靜脈血漿血糖的測定,其數(shù)值能大體反映真實情況,但是不能作為唯一的判斷標準。一般來說,空腹時靜脈血漿血糖在3.9~6.9mmol/L是正常狀況,如果血糖儀測定結果在3.7~6.1mmol/L就屬正常。如果血糖儀測定結果超出很多,那么最好還是到醫(yī)院進行靜脈血漿血糖測定,以判斷您是否患有糖尿病。
專家簡介
李全民,第二炮兵總醫(yī)院內分泌風濕科主任、主任醫(yī)師、醫(yī)學博士。從事內分泌專業(yè)研究20年,在糖尿病、甲狀腺病等內分泌疾病的診療上具有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