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璞
初春,乍暖還寒,對于很多怕冷的人來說,在室內(nèi)還要開著暖氣才舒服。其實,我們的身體上就有8個“暖氣開關(guān)”,大家可以不花一分錢,動動手讓自己的身體暖起來。那么,這些神奇的“開關(guān)”到底藏在我們身上的哪些地方呢?如何使用它們呢?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個“暖氣開關(guān)”——耳朵
中醫(yī)認為“腎開竅于耳”,春季,氣血運行不暢或者腎陽虛的人耳朵還可能會生凍瘡。這個時候經(jīng)常按摩耳朵,不但能預(yù)防耳朵凍瘡,還能有助于腎臟的保健和氣血的順暢。最常用的三種按摩方式是拉耳垂、提耳尖和摩耳輪。
拉耳垂:用兩手的拇指、食指同時按摩耳垂,先將耳垂揉捏、搓熱,然后向下拉耳垂15~20次,以耳垂發(fā)熱發(fā)燙為度。
提耳尖:用雙手捏住雙耳上部耳輪,適量提拉耳尖,提拉的時候大拇指和食指順便對耳尖進行按摩,以耳尖微微發(fā)熱為度。
摩耳輪:拇指位于耳輪內(nèi)側(cè),其余四指位于耳輪外側(cè),揉搓2~5分鐘,再往上提揪,以耳部感到發(fā)熱為止。
第二個“暖氣開關(guān)”——大椎
人體的督脈為“陽脈之?!?,總領(lǐng)一身之陽氣。而大椎穴為“三陽、督脈之會”,也就是說,全身的陽氣都在大椎穴處交匯。按摩這個穴位就是打開全身“暖氣的總開關(guān)”,能達到調(diào)節(jié)全身陽氣的目的。大椎穴在人體背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的凹陷處。也就是在低頭時,頸后最明顯的那個突起下方的凹陷中。
對于不便按摩這個穴位的人也可以用淋浴來幫助你打開這個“制暖開關(guān)”。比如大家在淋浴時,將淋浴頭對著大椎穴沖洗,能讓你在寒冷的季節(jié)洗完熱水澡之后感覺渾身更加溫暖。需要注意的是熱水浴每一次時間不可過長,一般不超過20分鐘,體弱或伴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還應(yīng)酌情減少時間。淋浴熱水的溫度一般在45℃左右為宜。
第三個“暖氣開關(guān)”——肩井
肩部被推拿按摩過的人都有這樣一個體會,那就是感覺肩部不但輕松而且還有點暖和。為什么呢?因為氣血順暢了,陽氣運動起來了。而藏在我們肩部的這個“暖氣開關(guān)”就是一個叫作肩井穴的穴位。按摩肩井穴不但能夠讓我們的肩部暖和,還能直接治療或輔助治療肩膀酸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耳鳴、高血壓、落枕等。保健按摩中的“拿肩井”就是不錯的好辦法。具體的操作方法是,被按摩者坐直,按摩者立于被按摩者身后,雙手虎口張開,四指并攏,自然搭在被按摩者雙肩的肩井部位,四指與拇指相對用力做有節(jié)律的拿捏動作。如果再用空心拳幫助捶捶后背,效果會更好。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肩井穴位的按摩力度不能過重、時間過長,尤其有血壓高或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不可久按重按。
第四個“暖氣開關(guān)”——神闕
寒冷時節(jié)容易受涼腹瀉或者腹部不溫影響消化和睡眠,我們的腹部有沒有“暖氣開關(guān)”呢?有,就是神闕穴。神闕穴的位置很好找,即肚臍,是人體的長壽大穴,也是腹部的保暖要穴。經(jīng)常對神闕進行按摩,可使人體精神飽滿、腹部溫暖、面色紅潤、益壽延年。按摩這個穴位還對腹痛腸鳴、水腫膨脹、泄痢脫肛、中風(fēng)脫癥有獨特療效??擅客硭皩㈦p手搓熱,放于肚臍,順時針和逆時針交替慢慢揉轉(zhuǎn),以肚臍周圍感到溫?zé)釣槎取?/p>
第五個“暖氣開關(guān)”——陽池
再冷的時候我們的手總要拿出來工作和學(xué)習(xí)的,其他地方能靠衣物長時間保暖,我們的手呢?我們的手上也有一個“取暖開關(guān)”,它就是陽池穴。這個穴位顧名思義就是陽氣聚集的地方,如何尋找呢?它在我們手掌的腕關(guān)節(jié)背面,由第4掌骨向上到腕關(guān)節(jié)橫紋處有一凹陷處,就是陽池穴了。刺激陽池穴,要慢慢地進行,時間要長,力度要緩。最好是兩手齊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壓另一手的陽池穴,再換過來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壓這只手上的陽池穴。這種姿勢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傳到陽池穴內(nèi),還用不著別人幫忙。
第六個“暖氣開關(guān)”——勞宮
有的人覺得手部冰冷好像只按揉陽池穴力度不夠,別著急!我們的手上還有一個取暖的“開關(guān)”,就在我們的掌心里,它叫“勞宮”。大家屈指握拳時,中指指尖所點處就是這個穴。勞宮穴屬手厥陰心包經(jīng)穴,為心包經(jīng)之“滎穴”,五行屬火,按摩這個穴位可采用按壓、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進行,注意要逆時針按揉,否則就變成清火了。左右每穴各按摩10分鐘,每天2~3次,不受時間、地點限制。也可每晚臨睡前半小時,先擦熱雙手掌,右掌按摩左勞宮,左掌按摩右勞宮各36次,可寧神養(yǎng)心,促進睡眠。
第七個“暖氣開關(guān)”——足三里
上肢暖和了,下肢冰冷怎么辦呢?下肢的“取暖開關(guān)”在哪里呢?《靈樞》記載:“陽氣不足,陰氣有余,則寒中腸鳴腹痛……調(diào)于足三里?!贝杭攫B(yǎng)護陽氣,常按揉足三里穴可補中益氣,讓下肢溫暖。該穴位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脊1橫指,當(dāng)脛骨前肌上。常用的方法是拇指按揉足三里,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其余四指握拳或張開,起支撐作用,以協(xié)同用力。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產(chǎn)生酸、麻、脹、痛和走竄等感覺,持續(xù)數(shù)秒后,漸漸放松,如此反復(fù)操作數(shù)次即可。
第八個“暖氣開關(guān)”——涌泉
不少人最怕冷的地方就是腳,甚至穿棉鞋都暖不起來!我們的腳上也有一個“取暖開關(guān)”,它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涌泉穴。此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處,是人體十二經(jīng)脈腎經(jīng)的首穴。涌泉穴在人體養(yǎng)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尤其適合怕冷、腎虛、沒力氣、精神不振的老年女性。推搓涌泉穴其實就是“搓腳心”,俗話說“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溫暖”。如果每天堅持推搓涌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zhì)增強,防病能力增強。老人、年輕人和兒童也都適合。大家每天早上醒后在床上也可以試試干洗腳。具體做法是用雙腳掌互相搓,也可用右手搓左腳,左手搓右腳,重點搓涌泉穴。每日堅持推搓涌泉穴,可增強寒冷季節(jié)的防寒保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