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俊
就一款全新車型、全新平臺、全新發(fā)動機與變速器等的研發(fā)費用,如果再算上整個工廠的建設成本,恐怕吉利博瑞在這一代車型的整個周期內,是很難收回成本的。這大概是一場豪賭。
自主品牌沖擊B級車市場需要勇氣,尤其是在人們幾乎已經(jīng)認定自主品牌僅僅依靠高配置吸引消費者的觀念形成之后,希望以一款綜合實力至上的車型重新征服消費者的做法。事實是,吉利之前所做的準備以及決心遠遠地超過你我的想象,除了你現(xiàn)在能夠見到的這款博瑞之外,吉利還準備了一個全新的工廠——吉利春曉基地。這大概是一場豪賭。就一款全新車型、全新平臺、全新發(fā)動機與變速器等的研發(fā)費用,如果再算上整個工廠的建設成本,恐怕吉利博瑞在這一代車型的整個周期內,是很難收回成本的。
投入巨大,入不敷出?對于一款全新上市的車型或一個車企來說,這絕對不是個理想的狀態(tài)。但博瑞是真實的,我們這幫有幸成為最先觸摸到這款車型的人,此刻正坐在博瑞的駕駛座上,手握轉向盤,感受這款全新車型的點滴。“不計成本”是個非常魯莽的詞,也是個非常魯莽的行為,但這確實是我們在了解吉利博瑞的背景之后,極易產生的一個念頭或結論。這里的不計成本同樣也能用到眼前的這款車型上,因為前面這樣的大框架存在,在博瑞的研發(fā)前期,成本應當不會成為第一個制約這款車型的因素。誠然,在贊揚博瑞以及吉利的同時,我們也逐漸意識到“吉利開始轉型”這句話的真實份量。
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款車型,吉利博瑞的外形擁有極高的完整度,從前至后的設計思路體現(xiàn)出了較高的統(tǒng)一性。若是將首尾的吉利車標遮住,再告訴你這是沃爾沃推出的一款最新車型,一定會有人相信。在這里,沃爾沃一定會被提起。吉利并沒有明確表示博瑞的外形與沃爾沃的設計團隊究竟有無直接聯(lián)系,但即便吉利一言不發(fā),我們也一樣有理由相信沃爾沃品牌在博瑞外形設計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博瑞是一款標準的B級車,也可稱作是一款標準的中高級車。接近5m的車身長度和超過1.8m的寬度讓這款車型看起來比市面上的大部分中高級車都要大一些。特殊的格柵形狀具有極高的辨識度,吉利稱之為“水滴漣漪回紋式前格柵”。如果熟悉沃爾沃品牌車型,那么你對這個獨特樣式的格柵一定不會陌生,早在2011年上海車展,沃爾沃品牌發(fā)布了一款名為“天地”的概念車,這個回紋樣式的格柵曾經(jīng)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如今沃爾沃的概念設計正式出現(xiàn)在了這款博瑞上,在這個回紋的中心區(qū)域,品牌Logo已經(jīng)由沃爾沃換成了吉利。這并不是簡單的套用,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格柵中的每一道回紋都是吉利Logo的放大版。往大了說,這樣充滿時光隧道味道的格柵實際就是吉利博瑞充滿自信的表現(xiàn)。
博瑞的車身還有另外一個明顯的特點——溜背式車尾。嚴格來說,博瑞是一款規(guī)則的三廂車型,但是車身后部的線條卻與常規(guī)車型不同,自B柱開始,車頂?shù)木€條便一路下滑至車尾,這種有些跨界風格的外形設計在常規(guī)的三廂中高級車上并不常見,這樣的處理方式也很容易讓我們想起寶馬的GT車型。
在吉利博瑞上挑毛病。這是我在坐進吉利博瑞駕駛座半小時之后打算做的事情。這也許不是我們在面對一款各方面均不太出色的自主品牌時,某種習慣的再一次涌現(xiàn),而是在面對一款高質量內飾時,希望能夠真正地找出一些不足的地方。最終結果是:車門拉手的位置有些不適應、擋桿長度偏長、轉向盤中部氣囊區(qū)域顯得有些冗余、音箱罩等處的華夏回紋過于在意中國元素等。除了這些之外,總體的印象幾乎讓所有人滿意,車門內飾板區(qū)域柔軟的真皮材料,中控臺采用軟質搪塑材料,出色的人機工學,中控臺的結構和布局,擋臺區(qū)域的處理等,均已經(jīng)達到了一款高標準內飾的要求。
博瑞的內飾還有兩個讓人愉悅的地方:座椅和空間。博瑞的前后排座椅均較為寬大,用料非常充足,更為關鍵的是椅面和椅背與身體的貼合程度很高,雖然并不如想象中柔軟,但對各個部位的支撐同樣能夠讓身體快速放松下來。博瑞的車內空間非常出色,這與其接近5m的車身長度和2850mm的軸距密不可分。坐在駕駛座上,前后左右的空間均非常充足,其后排座椅的腿部和頭部空間同樣不輸市面上任何一款帶有“L”字樣的中高級車。
吉利為博瑞提供了3款不同型式的發(fā)動機,2.4L自然吸氣、1.8L渦輪增壓以及一款3.5L自然吸氣V6發(fā)動機。其中,119kW的2.4L自然吸氣式發(fā)動機僅作為入門動力,動力表現(xiàn)更好一些的1.8L渦輪增壓順應了當前渦輪增壓的潮流,而旗艦車型上所搭載的3.5L V6發(fā)動機則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在吉利的產品陣營中反常規(guī)地存在。我們所試駕的這輛博瑞上就搭載了這款3.5L V6發(fā)動機。V6發(fā)動機在自主品牌車型甚至企業(yè)中并不常見,尤其是一款3.5L排量的發(fā)動機。在如今眾多合資品牌紛紛采用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的年代,一款大排量自然吸氣6缸發(fā)動機對于消費者也許并沒有完全的說服力。但熟悉自主品牌技術狀況或產品的消費者都能夠閱讀出這款自主研發(fā)的3.5L V6發(fā)動機對于吉利品牌的意思。在實際的試駕過程中,這款6缸發(fā)動機的動力表現(xiàn)出色,低轉速狀態(tài)下的扭力充沛,在起步和初段加速中,排量的優(yōu)勢完全轉化成兇猛且平順的推力,牽引這款長度接近5m的大號B級車迅速向前奔去。在中高轉速區(qū)間,特殊的排氣聲浪以及運轉節(jié)奏又會讓你再一次體會到V6發(fā)動機的真正魅力。在這個級別的車型中,一款出色的6缸發(fā)動機是可遇不可求的,博瑞的這款發(fā)動機在運轉平順性和動力輸出上的表現(xiàn)均非常出色,當然,如果發(fā)動機高速運轉時的噪聲能夠再降低一點兒,那我一定會給這款發(fā)動機打個高分。
博瑞的底盤調校是這款車的操控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前雙叉臂式與后多連桿式的懸架結構為其運動化的底盤反應提供了前提。具有充足支撐力的彈簧和減振器使得博瑞開起來非常接近印象中的運動車型。在長軸距和寬輪胎(245/45 R18)的輔佐下,博瑞直線行駛穩(wěn)定性非常出色。在高速過彎或是變道超車時,偏硬的懸架能夠有效地降低車身的側傾程度,配合電子助力轉向,博瑞在高速巡航時的表現(xiàn)出乎我們的意料。其實這樣的底盤特性與其寬大的車身留給人的視覺感受似乎有些不協(xié)調,但是在駕駛中,緊繃的底盤能夠將大車身帶來的拖沓感受降至最低。不過這樣的底盤也有一些難以避免的缺點,比如車輪上細小的振動往往會比較清晰地傳遞至駕駛者的身體上,后排乘員乘坐舒適度可能會比其他以舒適為特點的中高級車型低一些等。
以往我們在聊起自主品牌車型時,往往會有以下論調:“具備與合資品牌競爭的實力”,“能夠沖擊合資品牌的市場”,在今天的這款吉利博瑞面前,我們需要考慮的并不是這個問題的答案,而是今后在談論自主品牌車型時,類似的問題也許不適合再次出現(xià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