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仁圖婭
摘 要:小學教學對于兒童的學習以及成長有巨大影響,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學語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當今教學方式中,語言屬于重要的教學表達方式,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利用語言的教學特點幫助學生重點掌握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
一、語言規(guī)范性以及標準性
在小學生的眼里,教師儼然代表知識,他們是知識的化身,說的話以及做的事都是正確的,但是事實上教師也會犯錯,小學生在對教師進行盲目模仿時也會將錯誤的知識囊括在內,所以教師在教學當中要學會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此外,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運用言傳身教的教學方法,在課外與學生直接進行語言表達,成為學生心中學習的典范。在語文的語音、詞匯、語法學習當中,規(guī)范性以及標準性是教學內容的主要內容。在低年級的學生當中,模仿學習能力都非常強,所以教師要用標準、規(guī)范的語言環(huán)境對學生進行熏陶啟發(fā),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
二、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小學生沒有成熟的心智,對于一些不熟悉的事物不能夠充分理解,所以教師在語文教育的過程中要盡量選取能夠貼合學生水平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語言,否則在教學當中引用大量專業(yè)名詞會降低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學會進行分析研究,利用活潑的教學方法將教學內容展現(xiàn)成孩子熟知的食物,這樣學生與教師之間才能夠形成有效的共鳴。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孩子們想象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提出問題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合理地將問題含義闡述出來,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學習會更加愿意接受知識。
三、語言生動性
小學生課堂的主要特點就是活躍,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最需要注重的問題就是吸引學生注意力。在此基礎上,教師首先要將語言用質樸純真的方式表達出來,讓語言文字更加生動,然后再進一步進行后續(xù)學習。例如,在小學語文課文《月光曲》的學習中,“幽靜”一詞的講解如果僅僅以“安靜幽雅”來解讀,學生不能夠了解其真正的內涵,但是如果教師能夠創(chuàng)設出其對應的情境來解釋,那么學生就能夠準確地理解安靜曠遠的氣氛。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切合小學生的特點制造出適合小學生學習的課堂,選擇能影響小學生成長的語言特點進行教學。在語文教學中,語言水平過硬的教師能給予學生更好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王芳.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淄博師專學報,2011(02).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