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素梅
摘 要:做好一件事情,我們需要動力。要參與某項活動,首先要有充分的愿望,明確的參與目的,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之中去,學生的學習同樣如此。學習是一個自我發(fā)展的過程,學習效果的實現,必須以學生的參與為前提。學生自我的學習愿望,學習志向,對學習的濃厚興趣是學習動力產生的條件和具體體現。學習有了動力,便是成功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千方百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力,自覺地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關鍵詞:注重交流;創(chuàng)設氛圍;激勵生成
那么,怎樣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呢?
一、注重情感交流,激發(fā)學習動力
教學過程不僅是認知信息交流的過程,也是情感信息交流的過程。教學過程自始至終伴隨著情感的參與。積極的情感具有強烈的動力功能,能夠提高學生生理和心理活動的能量,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fā)揮主體作用,提高學習效率,情感作用的正效應是促進學生認知的發(fā)展。教學中教師就要以真摯的情感打動學生的心,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參與的熱情,為使學生真正的喜歡語文課,教師應注意展示兩方面的魅力:
首先是語文學科的魅力任何學科都有其獨特的個性,這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個性正是其魅力所在,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情感陶冶的同時,應認學生認識感受語文學科豐富的內蘊,領略祖國的語言文字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由此引發(fā)對語文學科的喜愛,使語文學習就學生的自我要求,這樣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量與度都會大大提高,其效果也就有了根本的保證。
然后是教師自身的魅力,教師的魅力是指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要有滿腔熱情地關心學生,真心誠意地熱愛學生,師生關系融洽、和諧,就能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應,課堂上的認知交流,情感交流順暢,就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內趨力,促使其主動積極地去獲取知識。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習動力
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諧、愉悅、友善的學習氛圍,會促使學生認知活動的開展,激發(fā)學習的動力,首先,教師要情緒飽滿,用自己積極的情感去感染學生。教師朝氣蓬勃、滿面笑容的走進教室,精神飽滿,耐心細致的講解,生動風趣的語言,親切和藹的教態(tài),堅定自信的神情,莊重大方的舉止,以及對每個學生真心實意的關愛,都能使學生受到感染,從而產生學習的動力,同時,教學時,教師還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情感體驗,使他們與教師、課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在積極情感的作用下產生學習的動力,情緒飽滿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教學的民主氣氛也在助于學生學習動力的激發(fā)。教師要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尊重他們的個性、人格,尊重他們的獨到見解,民主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得以更好地發(fā)揮,創(chuàng)造能力也能得到較大的提高。
三、激勵成功,生成學習動力
成功是每個人精神上的需要,學生也是這樣,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在學習上取得優(yōu)異成績,在精神上獲得成功的體驗。這種愉悅的成功體驗,會轉化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同時,成功的積極情感體驗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起新的成就動機。在教學中,教師應面向每一個學生,給他們提供獲得成功的機會,使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的內在動力。
總之,學習動力是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效果和效率,在學習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興趣,引導主動參與,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使教與學更有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