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蘭桂
摘 要:在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英語,必須轉變教學理念,才能夠使學生成功地做好初、高中英語學習的過渡。作為當代的英語教師,必須響應新課改要求,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確保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從而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促使學生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英語;教學觀念
作為一名從教十多年的高中英語教師,我常常聽到不少學生及家長抱怨說高中英語難學。究其原因:首先,初、高中英語教材容量和難度的差異。初中英語較簡單,無太多的語言點和語法點,容易理解和記憶;高中英語課文長,信息量大,句子結構復雜難懂;語法知識點多,易混詞(語)難以辨析,不容易理解與記憶。其次,初、高中學習方法的差異,初中生在老師只點明有限的詞法與句法情況下,要求學習記憶與背誦,完成作業(yè)與練習,其成績也不會差。高中生由于詞法、句法、慣用法的學習量大,需要學生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認為只有高中英語教師切實有效地推行新課改,轉變教學觀念,才能讓學生成功地做好初高中英語學習的過渡,盡快適應高中英語學習的特點與方法,從而輕松地學好英語。
一、樹立正確的教師觀
1.由昔日的授業(yè)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促進者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教師首要和基本的職能就是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對于學生來說,教師就是知識的寶庫,是“活”的教科書,因而,在學校教學中就造成了“以教師為中心”的現(xiàn)象,教師成為“知識”的載體而存在著。然而,現(xiàn)代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指導學生有效地學習,把學生作為中心,圍繞學生的特點和需要,以幫助學生不斷進步為目的,讓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要在人的潛能向現(xiàn)實素質的生成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促進者的作用,才能有效推動學生生動活潑、快樂自由地發(fā)展。
2.由教學的管理者轉變?yōu)槠降鹊膮⑴c者
新課程提倡樹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幫助者、組織者、引導者的教師觀。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傳統(tǒng)意義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應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3.培養(yǎng)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肯下功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突出。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和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只有這樣,師生關系才能和諧,感情融洽,學生才能輕松地學習。
二、樹立正確的教材觀
1.善于靈活地運用教材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教育部關于教材編寫的具體要求,“教材所提供的內容要多于實際需要的內容,這樣教材內容才具有靈活性和可選擇性”。所以,在把握教學重點的前提下,對教學內容的增刪是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的必然。
2.活化教材,化靜為動,設法改變教材的呈現(xiàn)方式
新教材的呈現(xiàn)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不必局限于教師講的方式,可以采用對話、圖片、錄像、聲音等多種方式,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活化教材還體現(xiàn)在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通過教學掌握學習策略。
3.以英語教材為載體,加強各學科的整合
英語教材本身具有較強的跨學科的性質。目前,新版的人教版英語教材更是突破了日常交際活動的范疇,滲透著其他學科,如思想品德、社會、自然等。這樣既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又能夠引導學生面向社會、了解世界、增強國際意識。因此,教師可以在與其他學科教師討論后,再決定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方式,以加強各學科之間的融合。
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一定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就要求高中英語教師要面對每一個學生,注意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態(tài)度的變化,組織好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好各種活動,進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
四、樹立正確的評價觀
正確的評價觀需要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队⒄Z課程標準》提倡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形成性評價注重對學生學習成長的記錄,真實反映了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過程,讓學生消除對考試結果過分的擔憂。重視過程,享受過程,從而讓教師的評價方式與評價標準要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此外,積極有效的評價貫穿于英語教學的全過程,評價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習態(tài)度、行為表現(xiàn)、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以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和促進學生學習,指導教師改進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同時,評價主體要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發(fā)展,要改變教師包辦評價的狀況,增加學生自評、互評以及學生對教師的評價。英語考試后,教師根據(jù)考試成績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更好地改進教法。另外,為了讓學生認識自我,對考試成績也應作科學分析,多評價學生的優(yōu)點,對于存在問題較多的學生,課后多與其進行交流,讓學生既體驗了努力學習獲得成功的喜悅,又敢于承認存在的問題,并設法解決??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有機結合,既讓學生保持持久的興趣和熱情,又保證了學生的正向發(fā)展,有利于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新課程改革給我們教師帶來嚴峻的挑戰(zhàn)和不可多得的機遇。教師要不斷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保障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實現(xiàn)人的個性的充分自由發(fā)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湖南省衡陽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