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樓市未來再度回歸“量價齊漲”的“黃金時代”已經不太現實,“量增價穩(wěn)”將會是接下來樓市主旋律。
在一輪輪“救市”訊號中,內地樓市已沖破迷霧,迅速煥發(fā)活力。
這是“政策市”下中國樓市的最特別之處,市場信心一下子洶涌噴發(fā)。從行政到貨幣,從中央到地方,多管齊下的“托市”組合拳之下,中國樓市成交量增長、價格止跌、存量消化的勢頭已經出現。
數據來說話。今年4月,國內一線城市新房新增供應409萬平方米,環(huán)比增加兩倍,同比上升18%,新增成交341萬平方米,環(huán)比更是上升了36.3%,同比上升59%。提前“入夏”明顯,上海、廣州和深圳三個城市4月新房成交量創(chuàng)下自2011年以來同期新高。
價格上,4月70個大中城市新房和二手房價格環(huán)比上漲的城市分別有18個和28個,分別比3月增加了6個和16個;持平和下降的城市個數均有所減少。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發(fā)布的一份報告稱,5月份滬深等重點城市成交量會繼續(xù)回暖,新盤價格有上漲的勢頭,二手房“跳價”現象也將增多。
二季度行情高開,這向樓市傳遞出轉暖的訊號,但在房企庫存高企,樓市結構性過剩等痼疾面前,2009年那番盛況或再難重現?!叭齑妗敝叭沃氐肋h”,根據Wind公布的數據統計顯示,140余家房地產上市公司2014年存貨總額高達2.3萬億元,比2013年增加16.3%。
樓市搶收戰(zhàn),在接下來頗值得期待。按照預判,在政策疊加效應陸續(xù)釋放下,樓市未來再度回歸“量價齊漲”的“黃金時代”已經不太現實,“量增價穩(wěn)”將會是接下來樓市主旋律。
在一個個喜從天降的“大紅包”面前,事實上,開發(fā)商和購房者不約而同開始搶收?!百彿孔詈脮r機來臨,您還在等什么?”
不過,這還不是好年頭。在過去,房地產總是政策的忠實追隨者,政策利好即漲價,政策不利立清盤。在今年,這種慣例被打破,利好政策一波又一波出臺背后,價格仍然以穩(wěn)為主,敢于大幅上調售價的樓盤是少之又少,幾乎沒有。
一邊需直面高企的庫存,一邊卻在權衡以價換量的風險。房企們正在動腦筋:僵局未破之下,如何撬動買家入市,提高銷售業(yè)績?
逆勢營銷大放異彩,在“保利是個P!”“恒大無理由退房”等概念后,越秀地產宣告旗下10城26盤全部進入“免”戰(zhàn)模式,推出18項免費措施。你方唱罷我登場,綠地、綠城、旭輝、世茂等一眾房企陸續(xù)開展營銷大戰(zhàn)比拼,花樣不斷翻新。大家求解,只“營”不“銷”難題,如何破?
中國房地產行業(yè)其實總能創(chuàng)造財富神話,在過去的數年間,胡潤排行榜和福布斯排行榜里,地產界的富人數量超過了任何一個行業(yè)。但暴利時代從樓市深入調控期起邁入終結,地產行業(yè)黃金十年已漸行漸遠。
不過,在穩(wěn)增長關鍵階段,房地產的拉動作用再次被放到顯要位置,長效機制首次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被提及。從大的框架來看,房地產長效機制應呈“三足鼎立”態(tài)勢,包括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穩(wěn)定住房消費政策和房地產稅,其中前兩者都已經開始發(fā)力,房地產稅則還沒有顯著動作。在決策層作出明確指示后,接下來,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建立應該會有所加快。
樓市奏鳴曲再度被吹響,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