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西南政法大學經(jīng)濟法學院,重慶 401120
我國碳排放配額初始分配方式的法學探究以行政法律關系為視角
陳建*
西南政法大學經(jīng)濟法學院,重慶 401120
碳排放配額初始分配方式,是指在碳交易一級市場中,政府在碳排放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將碳排放配額分配給碳排放管制對象所采取的方式,包括有償方式和無償方式。從我國七試點省市碳排放配額初始分配方式的考察入手,分析了碳排放配額初始分配方式的類型及其利弊,在有償分配方式下,一般采取政府拍賣方式,政府和碳排放管制對象形成的法律關系為行政合同關系;在無償分配方式下,又可劃分為祖父制和基準線法兩種,政府和碳排放管制對象形成的法律關系為行政許可關系。建議在選擇何種分配方式時,從選擇建立最為適合一級市場的碳交易法律關系可以推導出最優(yōu)的分配方式,強調(diào)在選擇建立法律關系時既要體現(xiàn)政府的主動性、強制性,又要體現(xiàn)在發(fā)生糾紛時相對救濟途徑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碳交易;碳排放配額;碳排放配額初始分配方式;碳配額行政許可;碳排放管制對象
陳 建.我國碳排放配額初始分配方式的法學探究以行政法律關系為視角[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2):10–15.
Chen Jian.A Jurisprudential Study on Initial Allocation Method of Carbon Allowance in Chin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ministrative Legal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5,17(2):10–15.
為在全國范圍形成碳排放交易市場,2011年10 月29日,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辦公廳發(fā)布《國家發(fā)改委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同意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湖北省、廣東省及深圳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從試點實踐看,各試點省市的碳排放配額初始分配方式選擇以無償分配方式為主,有償分配方式為輔(表1)。
表1 七試點省市碳排放配額初始分配方式匯總[1]
碳配額的分配方式?jīng)Q定了碳交易能否在政府的可控范圍內(nèi)執(zhí)行,過于自愿化就會導致主動積極性不夠,過于強制化又會引起市場的不公平性、腐敗性和約束性,為此,選擇何種分配方式成了碳交易制度的核心問題之一。依據(jù)碳排放管制對象是否需要支付相應對價,碳排放配額初始分配的方式可以劃分為無償和有償兩種分配方式。在無償分配方式下又可以劃分為祖父制和基準線法兩種無償分配方式,而有償?shù)姆峙浞绞街饕獮檎馁u[2]。
2.1祖父制分配方式
祖父制分配方式,又可以稱為溯往方式,系利用排放源的歷史資料(如排放量)計算權重,據(jù)以無償核配排放權給予各排放源,而此處所指之歷史資料可為過去某一特定年間的數(shù)值,或是過去與當年的平均數(shù)值[3]。簡言之,碳排放配額以排放主體一定時期的歷史排放水平為基礎來確定的免費分配方式。祖父制分配方式的優(yōu)點:第一,具有補償功能。由于企業(yè)結余的碳排放配額可以在碳交易二級市場進行交易,這利于激勵企業(yè)淘汰落后的生產(chǎn)設備,研發(fā)新技術。實質(zhì)上,在碳交易市場上的交易所得是對企業(yè)選擇設備淘汰和研發(fā)新技術的補償。第二,操作簡單、易行。碳排放配額以排放主體的歷史排放水平為依據(jù),只要歷史資料齊備,則計算起來非常方便,程序簡單,且獲得配額不需要支付相應對價,排放主體易于接受,推行阻礙少。祖父制分配方式的缺點:第一,對新增市場主體不公平。由于新增市場主體不具備碳排放歷史數(shù)據(jù),其獲得碳配額沒有排放數(shù)據(jù)作參照,按規(guī)則將不能獲得碳排放配額。第二,助長污染行為。由于碳排放主體獲得的配額為其一定時期的歷史排放量,對于技術落后的主體,其碳排放量較多,從而將獲得更多配額,而對于先期改進技術的主體反而獲得了較少的配額,導致出現(xiàn)“鞭打快牛”的現(xiàn)象。
2.2基準線分配方式
基準線分配方式,是指政府根據(jù)行業(yè)的生產(chǎn)力水平計算出該行業(yè)的碳排放基準線(率),然后以此基準線(率)乘以碳排放主體的產(chǎn)出,從而得出該主體碳排放配額的一種免費分配方式。基準線分配方式的優(yōu)點:第一,利于企業(yè)先行采用新技術,優(yōu)化產(chǎn)業(yè)結構。因為碳排放基準線是行業(yè)的基準線而非針對個別排放實體而作出的。在產(chǎn)出相同的情況下,每個排放主體獲得的碳排放配額是相同的,但是對于先期采用了新技術或者優(yōu)化了產(chǎn)業(yè)結構的企業(yè),它的單位產(chǎn)出碳排放量將低于技術落后或產(chǎn)業(yè)結構不合理的企業(yè),其結余的碳排放配額將更多,從而可以進行交易獲利。第二,碳排放配額的計算更準確。基準線分配方式下,只要設定的行業(yè)基準線是準確的,那么所計算出來的碳排放配額將是該主體在一般生產(chǎn)力水平下應當獲得的準確排放配額。基準線分配方式的缺點:第一,行業(yè)基準線確定的難度大。碳排放管理機構在計算行業(yè)基準線時所面臨的是不同的行業(yè)類型,如果每個行業(yè)都確立一個行業(yè)基準線,那將是比較困難的。其次,在確立一個行業(yè)基準線時,應當考慮哪些影響因素,是否考慮周延,樣本的選取是否充分等問題難以全面解決。第二,容易產(chǎn)生權力尋租。在計算個別主體的碳排放配額時,容易產(chǎn)生討價還價或者權錢交易的現(xiàn)象。
2.3政府拍賣
政府拍賣是指政府以公開競價的形式,將碳排放配額轉讓給最高應價者的出售方式。參加拍賣的競拍者不限于碳排放管制對象(限排對象),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碳排放配額交易。政府拍賣方式的優(yōu)點:第一,具有價格發(fā)現(xiàn)的功能[4]。研究表明,在碳排放交易初期,拿出一部分碳排放權進行拍賣可確保市場的平穩(wěn)運作,拍賣為碳排放市場提供了一個可靠的價格信號,這將增加市場參與者的信心,從而活躍市場氣氛、增強市場流動性。第二,使資源優(yōu)化配置[4]。拍賣讓需要碳排放配額的主體通過公開競價、價高者得的方式獲得,此過程更多地發(fā)揮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第三,促使企業(yè)減少碳排放。拍賣遵從價高者得的原則,如果企業(yè)基于眾多原因沒有競拍成功,那么它將可能會因碳超排而受到行政處罰,在這種倒逼機制下,該企業(yè)的應對措施就是減少碳排放。政府拍賣方式也有缺點:第一,容易形成碳排放壟斷。在拍賣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大企業(yè)和中、小企業(yè)一起參加競拍的情況,而大企業(yè)可能基于市場競爭優(yōu)勢或者排擠中、小企業(yè)的目的,獨攬拍賣的碳排放配額,形成大企業(yè)的碳排放壟斷。第二,增加企業(yè)成本和競爭壓力。政府拍賣碳排放配額需要碳排放管制對象支付相應對價,購買碳排放配額的價金勢必增加企業(yè)生產(chǎn)成本,推行阻力大;反而未被納入強制限排的企業(yè)將不必購買,而在市場競爭中具有優(yōu)勢。
綜上,不論是無償分配方式下的祖父制和基準線法分配方式,還是有償分配方式下的政府拍賣分配方式,它們作為分配方式都存在固有的利弊。因此,在選擇碳排放配額初始分配的方式時,僅考慮祖父制、基準線法、政府拍賣分配方式的利弊是不妥的,應該首先剖析無償和有償分配方式能夠產(chǎn)生的法律關系。
法律關系是被法律所調(diào)整的那部分社會關系內(nèi)容的法律形式,具體表現(xiàn)為主體之間根據(jù)法律所結成的一種規(guī)范性關系[5]177。按照法律關系主體法律地位的不同,可將法律關系劃分為平權型法律關系和隸屬型法律關系兩類。平權型法律關系,又稱為橫向法律關系或對等的法律關系,表現(xiàn)為法律關系主體間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都享有一定的權利,并承擔相應的義務,而不存在基于權力等方面的服從和隸屬關系。隸屬型法律關系,又稱為縱向法律關系或不對等的法律關系,表現(xiàn)為法律關系主體間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而是存在著服從和隸屬的關系[5]181。平權型法律關系一般情況下為民事法律關系,隸屬型法律關系一般為行政法律關系。在碳交易一級市場中,政府作為碳排放配額的初始分配主體,在分配過程中與碳排放管制對象必然產(chǎn)生一定的法律關系。在法律上,由于我國對于碳排放權的法律屬性仍未予以定性,因此在認定雙方之間的法律關系時,不能籠統(tǒng)地認為碳排放配額初始分配所形成的法律關系就是行政許可關系,而應當根據(jù)分配方式的有償性和無償性來厘清屬于何種法律關系。
3.1碳排放配額初始分配有償方式的行政合同關系
在碳排放配額初始分配有償方式下,政府采取的分配方式一般為政府拍賣方式。從碳排放管制對象角度看,這種方式更多地體現(xiàn)了“我需要多少碳排放配額”,從政府的角度看,則是通過市場競爭來滿足碳排放管制對象一定量的碳排放配額需求,兩者形成的是一種供求關系。具體而言,政府將擬需要進行拍賣的碳排放配額數(shù)量、拍賣底價等信息通過碳交易平臺對外公布,對于需要該配額者則通過履行一定手續(xù)后(如拍賣申報、交納保證金),取得競拍者的身份,在拍賣日或拍賣期限內(nèi)競價,價高者取得。價高者取得配額的法律證成形式則是政府與該競得者訂立合同,雙方形成的法律關系為合同關系。但到底是民事合同關系,還是行政合同關系,還必須對該合同的表征進行一系列的梳理。
3.1.1該合同的當事人一方是政府
在碳交易一級市場,政府扮演著兩個角色,即做蛋糕的人和分蛋糕的人,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政府和碳排放管制對象是主角。政府在碳排放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將碳排放配額分配給碳排放管制對象。在拍賣結束后,政府(此時可以看作是碳排放配額的所有權人)作為合同一方當事人與競得者簽訂合同,將競拍內(nèi)容和結果通過合同的形式予以固定。這不像碳交易二級市場,主要體現(xiàn)碳排放管制對象(也有可能是一般市場主體)之間的交易,而政府扮演的是一個監(jiān)督者或者管理者的角色,監(jiān)督碳排放管制對象如何使用這些碳排放配額。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碳排放管制對象才是主角。
3.1.2該合同的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行政管理的目標節(jié)能減排
雖然政府通過拍賣的方式取得了相應的對價,但是政府進行拍賣的最終目標不是為了取得對價,而是履行保護環(huán)境的職責。通過將碳排放配額價格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為保護環(huán)境提供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價格成本機制來減少碳排放量。這也符合《環(huán)境保護法》的規(guī)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qū)域的環(huán)境質(zhì)量負責。
3.1.3該合同以雙方意思表示一致為前提
在政府拍賣過程中,雖然不能明顯看到政府與競拍者(碳排放配額需求者)之間的協(xié)商、討價還價、發(fā)表各自意見的過程,但是,政府在公布拍賣信息時就發(fā)出了意思表示,即拍賣條件,如:拍賣的配額數(shù)量、拍賣底價、拍賣期限等。而競拍者的意思表示將從拍賣申報、出價等行為中表現(xiàn)出來,在競拍時間結束、且競拍者的出價大于或等于政府預期的價格時,則視為雙方達成合意。
3.1.4在該合同的履行、變更或解除中,政府享有行政優(yōu)益權
在該合同的履行過程中,如果碳排放管制對象不按合同規(guī)定履行,政府可以采取相應的行政措施予以懲處,如北京市就規(guī)定超出排放配額部分以3~5倍市場均價處罰。當然,根據(jù)行政管理的需要或者在該合同不能實現(xiàn)行政管理目標時,政府可以將雙方達成的合同作單方面的變更或者解除。綜上,從政府與競得者訂立的合同表征可以得出:在碳排放配額初始分配有償方式下,政府與碳排放配額管制對象形成行政合同關系,而非民事合同關系。
3.2碳排放配額初始分配無償方式的行政許可關系
行政許可,是指行政機關根據(j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jīng)依法審查,準予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在碳排放配額初始分配無償方式下,政府采取的分配方式一般為祖父制和基準線兩種分配方式,從政府的角度,更多地體現(xiàn)為“我給你多少配額”。在這兩種無償?shù)姆峙浞绞较拢紫?,取得碳排放配額的對象為政府通過強制性手段納入,未納入碳排放管制的對象不是碳排放配額初始分配的對象;其次,碳排放管制對象無需向政府支付相應的對價;再次,碳排放管制對象取得碳配額需要以申請為前提。在這種分配方式下,政府和碳排放管制對象形成的是許可與被許可的關系,符合行政許可的一般特征。
3.2.1法律禁止和法律控制(限制)是行政許可存在的前提
首先,我國出于發(fā)展的需要,碳排放并未納入法律禁止的范疇,但碳排放行為受到法律控制(限制)。在我國七試點省市中,中央授予地方制定政策、規(guī)章的權力,將部分行業(yè)、企業(yè)、產(chǎn)業(yè)納入碳排放管制范圍內(nèi),實行強制減排。碳排放行為受到法律控制(限制)主要是通過控制(限制)碳排放主體的排放量來達到的。被納入強制減排的碳排放管制對象如果想要繼續(xù)排放,那么它將必須先向政府提出分配碳排放配額的申請,否則屬于行政違法。其次,我國實行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一個地區(qū)內(nèi)的碳排放總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固定的,從而促使碳排放配額具有稀缺性,對于企業(yè)來說,它的碳排放總量受到限制。簡言之,企業(yè)在碳交易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上獲得的碳排放額總量都不可能超出該地區(qū)的碳排放總量。
3.2.2行政許可是一種依法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
以行政行為的啟動是否需要行政相對人的申請為標準,可將具體行政行為分為依職權的行政行為和依申請的行政行為[6]。由于我國以強制減排為原則,自愿減排為例外,對于納入強制減排的碳排放管制對象,它應當依法向政府提出分配碳排放配額的申請,政府在對申請依法進行審查后,作出允許其排放一定量二氧化碳的行政許可。如果碳排放管制對象不提出申請,那么它將不能獲得碳排放配額。當然,對于碳排放管制對象的申請,政府并非一概給予滿足,而是根據(jù)審查結果來確定核配量,最終的碳排放配額可能等于或小于其申請的數(shù)額,這也體現(xiàn)了行政許可的單方一致性。
3.2.3行政許可是一種授益性行政行為
政府將碳排放配額無償分配給碳排放管制對象,實質(zhì)上是增加了管制對象的資產(chǎn)。一般情況下,碳排放管制對象必須在分配的碳配額范圍內(nèi)進行碳排放,但是企業(yè)可以通過改進技術、調(diào)整產(chǎn)業(yè)結構來減少碳排放,這些結余的配額可以拿到碳交易二級市場上交易獲利。假設排放主體的排放量為零,那么它可以將發(fā)放的配額全部拿到碳交易二級市場上出售獲利。
通過上述分析可得:在碳排放配額初始分配有償方式下,政府與碳排放配額管制對象形成的是行政合同關系,然而,在無償方式下,政府與碳排放配額管制對象形成的是行政許可關系。
在我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發(fā)育并不充分、成熟的時期,政府主導型的碳交易一級市場成為必然。在碳交易一級市場中政府扮演了兩個角色:做蛋糕的人和分蛋糕的人。做蛋糕是指政府實行碳排放總量控制,分蛋糕是指政府將碳排放配額分配給碳排放管制對象。碳排放配額初始分配方式,不論是有償還是無償分配方式,作為一種分配方式,它們本身就存有利弊。因此,以碳排放配額初始分配方式的利弊為依據(jù)來選擇適用何種分配方式是不妥的。為此,需要另辟蹊徑,從選擇建立最適合一級市場的碳交易法律關系來推導出選擇何種分配方式。簡言之,如果建立行政許可關系更適合碳交易一級市場,那么就選擇對應的無償分配方式;如果建立行政合同關系更適合碳交易一級市場,那么就選擇對應的有償分配方式。在選擇建立的該法律關系中必須既要體現(xiàn)政府的主動性、強制性,又要體現(xiàn)在發(fā)生糾紛時相對人救濟途徑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4.1政府的主動性程度
在碳排放配額的無償分配方式下,碳排放管制對象向政府提出一定碳排放配額的申請,政府在接到申請后于法定期限內(nèi)對相對人的申請進行審查,并作出允許(或者不允許)其排放一定碳配額的行政許可。申請者最終獲得的碳排放配額量并不一定為其申請?zhí)崞饡r所申請的配額量,可能低于也可能等于其申請量。在這個過程中,更多地體現(xiàn)了政府的單方意志行為,主動性程度較高。我國沒有行政合同法,對于其定義在學界大致認為,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體為了行使行政職能、實現(xiàn)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標,而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經(jīng)過協(xié)商,相互意思表示一致所達成的協(xié)議。在有償分配方式下,政府通過拍賣將碳排放配額轉讓給碳排放管制對象,雖然競拍過程看不到雙方討價還價或者協(xié)商的過程,但碳排放管制對象競拍獲得的碳排放配額、配額交易價格在拍定時雙方即達成合意,存在隱性協(xié)商和合意,政府在這個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主動性程度較低,反而相對人的主動性較強。
4.2政府的強制性程度
就無償分配方式下的碳排放配額行政許可本身是不具有強制性的,因為行政許可是依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不申請不許可。但是我國實行強制碳減排,在各試點省市都不約而同地將部分行業(yè)、企業(yè)和產(chǎn)業(yè)納入碳減排行列,實行強制性碳減排。如果碳排放管制對象需要進行碳排放,那么必須首先向政府進行碳排放配額申請,偷排、超排行為屬于行政違法行為。此時,申請就具有了行政強制性,這種強制性的動力來源于國家實行強制性碳減排。其次是在排放過程中,碳排放管制對象必須在配額的范圍內(nèi)進行碳排放,否則將受到行政處罰。如深圳市對超出排放額度進行碳排放的,由市政府碳排放權交易主管部門按照違規(guī)碳排放量市場均價的三倍予以處罰。從實施行政許可環(huán)節(jié)看,政府的強制性程度很高,并且這種強制性也為碳交易二級市場提供了動力。而對于有償分配方式下的政府拍賣而言,不論是競拍過程還是行政合同的履行過程,政府的行為都不具有強制性,只有當政府為了公共利益行使行政優(yōu)益權,變更、解除行政合同,收回拍賣的碳排放配額時,政府的行為才具有行政強制性,但也得給予一定的補償。
4.3救濟途徑
行政救濟作為排除不法行政行為,解決行政爭議,恢復和彌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受損合法權益的行政法律制度,是由多種途徑構成的[7]。當具體行政行為侵犯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或者行政相對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時,行政相對人可以提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碳排放配額行政許可是一種具體行政行為,碳排放管制對象只要認為行政許可侵犯其合法權益,既可以提起行政復議,也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同時,碳排放管制對象不僅可以對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行政復議,而且可以將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jù)的規(guī)定(抽象行政行為)一并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審查申請。再次,在政府作出行政許可決定前,碳排放管制對象還可以提出聽證的申請,在聽證程序中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由于行政復議適用于具體行政行為侵權的情形(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對抽象行政行為提起復議),而行政合同是行政主體與相對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情況下達成的協(xié)議,是雙方行政行為,不適用行政復議法,只可以提起行政訴訟予以維權,救濟途徑比較狹窄。由于現(xiàn)代公法觀念的匱乏,使行政合同程序制度缺少足夠的理論支撐,不利于相對人的權益保障[8]。綜上所述,在行政許可法律關系中,政府的主動性、強制性程度以及在發(fā)生行政糾紛時相對人救濟途徑的多樣性和靈活性程度比行政合同法律關系高。
我國碳交易市場包括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關于碳排放配額初始分配方式的選擇,只能發(fā)生在一級市場中。在選擇分配方式時,可以先從政府在采用不同分配方式時與碳排放管制對象建立的法律關系出發(fā),逆向尋找、選擇合適的分配方法,從而避免一開始就在分配方式上出現(xiàn)抉擇錯誤。我國的碳交易一級市場是政府推動下的市場,那么在一級市場形成和運行過程中政府主動性程度必須高,且這種主動性必須以行政強制為保證。換言之,碳配額初始分配過程中,政府與碳排放管制對象建立的法律關系應當最能體現(xiàn)政府的推動作用或者最能體現(xiàn)政府的主動性,且該法律關系中最能發(fā)揮政府的強制性。其次,在充分體現(xiàn)政府主動性和強制性的前提下,還不能忽視發(fā)生行政爭議時相對人的救濟問題。因此,我國的碳交易一級市場應當建立碳配額行政許可關系,以無償分配方式為主。至于無償分配方式中是選擇祖父制分配方式還是選擇基準線分配方式,甚至交叉適用,可以視地方具體情況而定。當然,在試點期間拿出少量碳排放配額以有償分配方式出售,可以活躍碳交易一級市場,但該方式應該是輔助性的,碳交易七試點省市的試點實踐也證實了此結論。
[1]鄭爽.七省市碳交易試點調(diào)研報告[J].中國能源,2014(2):25–26.
[2]丁丁,馮靜茹.論我國碳交易配額分配方式的選擇[J].國際商務: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學報,2013(4):84.
[3]鄭輝,彭峰,郝晨宇.上海市碳排放交易制度框架設計[C].中國法學會能源法研究會會議論文資料集,2013:127.
[4]劉新宇.碳排放權初始分配方式如何選擇[J].環(huán)境經(jīng)濟,2013(12):30.
[5]付之堂.法律學初階[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6]陳海萍.行政許可法新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6.
[7]畢可志.論行政救濟[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81.
[8]姜明安.行政程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303.
編輯:文彥元
編輯部網(wǎng)址:http://sk.swpuxb.com
A Jurisprudential Study on Initial Allocation Method of Carbon Allowance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ministrative Legal Relationship
Chen Jian*
School of Economic Law,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Chongqing 401120,China
In the primary market of carbon trading,government allocates the carbon allowance to the subjects under the regulations,under the premise of totalamount control of carbon emissions.The initial allocation of carbon allowance includes method with compensation and one without compensation.Starting from the study of China's seven pilot provinces of initial allocation methodsofcarbonallowance,thispaperanalyzesthetypes,and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initialallocationofcarbon allowance.With allocation method with compensation,government auction is generally held and the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regulation subjects of carbon emission is administrative contract relationship.Allocation method without compensation follows grandfathering principle and baseline principle,and the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regulation subjects of carbon emission is 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relationship.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carbon trading legal relationship in primary market.When creating legal relations,the government not only needs to emphasize its initiative and mandate,but also to demonstrate diversity and flexibility of relief approaches in dealing with disputes.
carbon trading;carbon allowance;initial allocation method of carbon allowance;administrative license in carbon allowance;regulation subjects of carbon emission
2013年西南政法大學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資助項目(2013XZYJS133)。
10.11885/j.issn.1674-5094.2014.11.05.02
1674-5094(2015)02-0010-06
DF41
A
2014–11–05
陳 建(1988–),男(漢族),四川眉山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