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笛
(三都縣廣播電視臺 〈縣新聞中心〉,貴州 黔南 558100)
所謂廣播新聞現場報道就是記者進行現場口頭報道的形式,通過對現場的解說來描述實況,廣播新聞現場報道的優(yōu)勢就在于通過記者的聲音來進行實際的報道,極大地縮短了記者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使聽眾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真實的狀況。因此,對廣播新聞現場報道中需要注意的事項進行分析是有著重要價值的。
所謂的廣播新聞現場報道,是對現場感要求極高的強化聲音的報道。此概念的理解可以從三層含義入手:其一,現場報道也是音響報道,所以在報道的過程中,是通過現場的實況音響對該事件進行反映表述。其二,新聞現場是廣播新聞現場報道的重要因素,該報道必須是在新聞現場采制完成,不可脫離新聞現場這一環(huán)境。其三,廣播新聞現場報道融合了采訪、報道與播音三方面因素,將這三者一氣呵成地采制完成是現場報道的主要過程。綜合來說,廣播新聞現場報道具有傳遞迅速、現場感強等特點,將廣播的優(yōu)勢最大化發(fā)揮,即達到了交流信息和引導輿論的目的,又因其獨特的審美感受給人以強烈的聽覺沖擊,給人以富于變化的現場節(jié)奏感,利于新聞傳導。
現場報道的主要優(yōu)勢就是縮短了聽眾與現場的距離,不僅是在心理上,在空間上、時間上都有著極大的優(yōu)勢。
(1)心理距離的縮短。廣播新聞現場報道中反映的都是人們生活中的真實事件,是對現實進行客觀的播報,同人們有著直接的關系。新聞現場報道更是關系到人民和社會,使聽眾在內心產生共鳴,極大地縮短了心理距離,加深了聽眾的印象。
(2)空間距離的縮短。在新聞事件出現之后人們是無法到達現場的,而廣播現場報道就是通過電波把聲音發(fā)送到世界各地,通過廣播報道把新聞客觀的描述出來,聽眾在獲取之后能夠對現場有直接的了解,縮短了聽眾與現場的空間距離。
良好的應激心態(tài)是現場報道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由于現場記者要面對未知的報道環(huán)境,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同時報道記者在報道過程中會成為注意的焦點,記者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不受外界影響,才能高質量完成報道。一些缺乏經驗的報道記者,很可能因為未知的報道環(huán)境而無法調整心態(tài),所以心理應激素質是現場報道記者的基本素養(yǎng)。
細節(jié)是一個非常小的元素,但是其發(fā)揮出的作用是巨大的,同時也是報道中的基本,更決定了新聞現場報道的整體質量,決定了報道的成敗。在記者行業(yè)中有這樣一句俗語:腳底板下出新聞,所以記者必須要深入現場,把握好事件中的細節(jié),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
在新聞現場,重要的場景、細節(jié)都是不能被遺漏的,所以記者必須要保持高度的靈敏,眼快耳靈,在事態(tài)出現后要及時趕到第一現場。麥爾文·曼切爾說過,記者要把每件事都看作是新鮮的,用聰明的眼光觀察世界。因此,記者必須要反應靈敏。
對于廣播新聞現場報道來講,報道的題材必須要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現場報道的質量,在題材的選擇時需要注意下面三個主要問題:
首先,新聞的現場要具有一定的動感和吸引力,只有具備這兩個特點觀看者才能有效集中注意力,更好地關注廣播新聞報道。
其次,新聞的內容不能過于繁雜,要有明確的結局。新聞現場報道是具有時效性的特點的,因此記者要盡快對事件的情況進行完整的闡述,而如果事件過于繁雜,那么觀看者就會出現一定的理解障礙,影響新聞傳播的效果;另外,事件要有明確的結局,以此滿足觀看者探究的心態(tài)。
最后,要注意新聞的時長要短、場景要集中,要想做好新聞報道,記者就要對事件的情況進行詳細的考察。因此,記者是不能同一時間進行報道的,事件場景如果過于分散或事件的跨度比較大,那么廣播新聞報道的效果自然也得不到提高。
廣播新聞現場報道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要人們了解到更全面的現場新聞信息。因此,記者要快速地對事件進行闡述和分析,盡可能使事件的發(fā)展與事件的報道相一致,記者要積極地挖掘新聞,而不是被動地等待新聞的出現。記者需要具備高度的語言駕馭能力,用精煉的詞句來表達新聞事件的實際情況,不需要進行太多的理性分析,只需要讓所有聽眾明白、了解事情的發(fā)展。
人們對現場情況的了解、認知以及對氣氛的感覺都是從記者的解說中得知的,所以記者必須要對現場的氣氛進行整體的把握,尤其要渲染氣氛,用聲音來生動地展現現場情況,否則過于平淡就會使現場報道變得平淡無奇。在進行現場報道時,記者首先要對事件進行整體的宏觀把握,對不同的新聞事件采取不同的氣氛渲染方式。例如,在抗洪搶險現場就要渲染一種悲壯、凝重的氛圍;對于工程的竣工要渲染出一種熱烈、宏大的氛圍;而對于批評的新聞事件就要渲染出一種嚴肅認真的氛圍,如果記者沒有控制好事件的氛圍渲染,就會直接影響到現場報道的效果。
美國新聞學者麥爾文·曼切爾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記者必須學會用孩童般的眼睛觀察世界,他把每件事情都看作是新鮮的、各具特點的;同時還要用聰明長者的眼光洞察世界,能夠區(qū)分出有意義的東西和無意義的東西?!边@也就充分的證實了,為什么對于同一個新聞,有的毫無生趣、枯燥單調,而有的報道則引人入勝、充滿活力。因此,新聞記者要把新聞現場報道事業(yè)當作畢生的目標,多留心新聞現場的各類事件,使自身具備豐富的人生閱歷以及靈活的思考,綜合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為現場報道事業(yè)發(fā)揮出最大的能力,增強報道的生動性和靈活性。
廣播的優(yōu)勢在于聲音,對于新聞現場報道也同樣如此,在進行廣播新聞現場報道時,要通過聲音抓住聽眾們的心。
首先,采訪記者要學會把新聞說出來,這不僅是做好新聞現場報道的基礎,同時也是提高現場報道質量的重要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記者要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現場的情況真實地體現出來,能夠讓聽眾感受到現場的氛圍,具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記者的表述要清楚,具有一定的立體感和現場感,另外現場的提問還要抓住觀眾所關心的問題。
其次,要有效利用現場的音響,在使用音響時必須要注意合理性,不管是環(huán)境音響還是背景音響都要與實際相結合,使聽眾具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聽覺上沖擊聽眾,把聽覺轉變?yōu)橐曈X景象。例如,記者去工程建設的現場進行采訪,就要以現場設備的發(fā)動聲音作為背景,這樣聽眾就會自然地感受到施工的忙碌場景,增強了現場感。
新聞廣播作為傳媒的一種重要形式之一,必須要把新聞報道的時效性重視起來,通過文字、聲音等各類因素把實際情況真實的傳達給觀眾;另外新聞工作者要在工作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善于總結,不斷增強自身報道的能力、應變力和觀察力,把廣播新聞現場報道的魅力真正地體現出來,贏得更多聽眾的熱愛。
[1] 李丹,欒麗.淺談廣播新聞現場報道[J].新聞天地(下半月刊),2010(08):28-29.
[2] 余麗云.做好廣播新聞現場報道的策略分析[J].新聞天地(下半月刊),2011(06):15-16.
[3] 關鍵,劉瑜.從成功案例看如何做好廣播新聞現場報道[J].新聞傳播,2011(06):180.
[4] 尚曉光.試析廣播新聞現場報道的現場感和表現力[J].中國廣播,2015(01):82-84.
[5] 傲德娃拉.廣播現場報道的優(yōu)勢及應把握的原則[J].新聞知識,2011(07):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