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美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v觀作文課堂教學,有的讓學生作文添加名言警句,每一篇都需要,說是作文的亮點;有的大講特講文章格式、模板,規(guī)定作文的內容、體裁、段落、開頭、結尾的方法,甚至點題的次數等等,大都忽視了文章寫作如何有效表達真情實感。
教育家于漪說:“作文不只是一種寫作技巧,而且是一種表情達意的手段?!彼终f:“如果離開了‘人’的培養(yǎng),‘文’的教學也就失去了它的真正價值?!睆膶懽餍睦韺W來說,一篇文章既有外部結構,又有內部結構。外部就是結構形式,就是開頭結尾等文章結構;內部結構是作者寫作時的心理狀態(tài),包括思想與情感。如何讓文章寫作不斷煥發(fā)出寫作者真情實感,漸成曲調先有情,逐漸形成寫作者個人風格和魅力,筆者結合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及教學實踐,談以下幾個問題。
寫作說到底是情感的表達。情感不會憑空產生,需要在生活學習的碰撞磨煉中不斷感悟、不斷儲備、不斷升華。
如何讓學生悟情,看世間生活幾度花開呢?一是關注人格。作文的好壞,直接影射著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一個學生沒有樂于助人的品格,在作文里會表揚打架,寫打架的雙方好看。沒有正義之感,會寫欺負別人的同學有勇氣。所以要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同時洞察學生的內心世界,當學生有負面情緒時,要注重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學習做人的同時學習寫作文。二是感悟能力。悟性是文章之魂。沒有悟性就沒有獨到的主題思想。平時讓學生做一個有心人、思想者,多讀多悟,“情動于衷,文發(fā)于外,潑墨于紙,鑄魂于心”。好的文章不但是生活情景的再現,帶給人情的熏陶,更給人理性的思考。通過閱讀品味語言,進而在思想上受到潛移默化的滲透教育。另外,還要多感悟自然,感受美的世界。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活潑流個不息?!庇纱丝梢?,好的作文應是對生活的真實感受或感悟。
寫作是作者多方面素質和修養(yǎng)的綜合體現。而這多方面的素質和修養(yǎng)包括思想情感、表達技能等?,F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在學習中起著巨大的作用。在課堂作文教學中要注意激發(fā)學生寫作情感。作文課上,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真情。
新課標要求我們在作文教學時首先要“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學生寫作文時,教師要巡視交流,通過談話與個別交流,從構思、下筆開始,教師要引導和促使學生調動真情實感,幫助他們解除無話可說的苦惱,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其次,“言為心聲,文貴情真”,寫作題材貼近了學生生活與情感,怎么寫同樣重要?!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務必做到寫真實心動的自我,避免無病呻吟。筆者提倡寫自己最熟悉最真實的生活,用最實在樸素的語言,將要表達的情感說清楚。教師要一一看過去,個別還要詳細指導,讓學生如何表達內心的真情實意。
作文交到辦公室,不是放在桌上就完事了。根據不同學生的作文過程和結果,去探討發(fā)現作文中的情感問題,力求思想健康。學生隨著年齡增長,有許多微妙心理、細膩心里會在作文中體現。面對學生的傾訴,教師首先要洞察,其次要像朋友一樣的和學生交談,把目光提升到作文以外人的層次上來。對于作文中流露的美好想法予以肯定,對于偏執(zhí)消極等情緒指出糾正,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尚的感情。避免心靈的走失,思想趣味的低下?!皟扔衅淝?,外有其文”。學生情感豐富了,到位了,思想提升了,作文自然就有靈氣了。
當然,語言是思想的外殼。思想內容與語言形式息息相關。表達感情真實,并不排斥表達的技巧。鮮活的內容,通過適當的技法組合,會更具感染力。修改增色,或運用名言佳句,或修辭或描寫,均能提升文章整體質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我們著眼于思想情感的高度,是為了作文更有靈氣,更富個性。而情感的提升,人文色彩濃厚,卻是一個長久的過程,既需要全社會重視學生的道德情感,又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社會生活認知能力和把握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能力,同時還需要教師平時多做一些瑣碎細致的作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