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濃
摘 要:良好的教育對人是至關重要的。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都充滿激情,課堂上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迸出生命力。教師有教的激情,學生有學的激情,課堂教學就會高潮迭起,教學活動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新課程改革中,“動”成為社政課堂教學中的主線。如何使教學活動更有效呢?課前“心動”、課中“互動”以及課后“手動”的有機結合,構建起一個個激情四射的社政課堂,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效課堂;課前“心動”;課中“互動”;課后“手動”
現(xiàn)在的初中課程中,社政課常常成為“枯燥乏味”的代名詞?!爸乩磔p文”觀念和中考、高考制度改革的不確定性,社政課的地位與課程標準的定位有了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社政課的態(tài)度,降低了課堂效率。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提高社政教學有效性,需要提升教學吸引力,挖掘社政課的活力。如何打造有激情的課堂,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地“動”起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直是筆者思索的問題。細細回想,收獲如下的一點小小策略,和大家分享。
一、課前“心動”——做一個有“愛心”的教師,“用心”備課
做一個有心的社政教師,首先要熱愛生活、熱愛教學、熱愛學生,力爭達到把工作當作興趣這樣一種境界?!敖處煹难劬σ⒆W生的心靈”,這是每一個好教師在課堂上的感受。蘇霍姆林斯基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在這個土壤上?!惫湃搜裕骸坝H其師,信其道?!彼?,低頭思法,但凡優(yōu)秀的教師都非常有自己的“一套”。有時我們會想,憑什么學生就聽那位老師的話,我自己用盡手段也不聽我的。為何?無他,唯愛而已。
愛是一種力量。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于教育者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初中生已經(jīng)開始對事物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和認識,并且開始塑造自己獨立的人格。教師對他們的鼓勵、安慰、理解和寬容,往往會產生強大的精神力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或許有時連教師自己也沒意識到,一句漫不經(jīng)心的話語會影響學生的一生。要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是不容易的,也不是每個教師都能達到的,但并不妨礙我們去做,怎么做呢?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今天有沒有學生不吃早飯?沒吃早飯你是怎么做的?今天有沒有學生感冒或者身體不舒服?你又怎么做的?學生遲到、課堂睡覺、自修課講話等違紀事件呢?深入地關注學生的生活狀況,看他們看的書,想他們想的問題,為他們的困惑而困惑,和他們一起討論名牌,和他們一起聊最新的電影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認識水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師只有懂得學生、理解學生,消除所謂的代溝,才能走進學生心靈,情感相吸,思想共鳴。
走進學生的心靈,就會擁有學生的真情,學生也會付出真愛。有一項教育調查顯示,學生尊敬和喜歡教師,就會喜歡上他的課,學生成績就會大幅度上升,課堂效率也就比較高。溝通師生情感,教師如果能夠透析學生的內心世界,教學中就能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把課教“活”,教到學生的心坎上,讓學生心動。愛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備課時,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chuàng)造性因素?!昂美蠋煵皇墙虝皇墙虒W生,乃是教學生學?!毖芯勘砻?,學生從學會知識到學會學習,從學會記憶到學會選擇,從耳傳口授到媒體革命,從國家觀念到國際觀念,這一切形成了一個時代最強音,這是現(xiàn)代人才素質培養(yǎng)的核心。新課程標準作為新的教學變革的基礎,全面實踐了這一要求。教師要通過設疑,創(chuàng)設情景,給予每個學生參與的機會,讓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識,大膽進行發(fā)散創(chuàng)造。有位名人說過:“一幅好畫,能勝過千言萬語?!闭f的就是這個道理。如講上七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時,我從報刊上剪下了兩幅新舊社會對比的全家福相片,又拿來自家的全家福相片??梢韵胂螅谡n堂上,當看著這些相片時,大家感覺是多么親切又激動,課堂氣氛很熱烈,教學效果就很明顯。
二、課中“互動”——“動中學、學中動”
教學中必須營造一個“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景→啟發(fā)→探求→解決疑難”的教學互動過程。使課堂成為相互合作,相互競爭的平臺,更好地誘發(fā)課堂活力,調動學生激情。
愛動是孩子的天性。要將“動中學,學中動”有機結合,使學生動腦、動口、動眼、動耳、動手及動表情,以最佳心理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去。為了使上課可以跳出原有的靜態(tài)模式,除了經(jīng)常開展一些自由提問、小組討論外,還要經(jīng)常設計角色扮演、一些跨小組甚至全班一起互動的教學,讓學生在看似紛亂的活動中獲得知識,解決教學疑點。比如,現(xiàn)在的學生對于音樂都比較喜歡,尤其是流行音樂,有些學生可以講是“發(fā)燒友”。音樂的播放,不但能使學生從下課的喧嘩中平靜自己的情緒,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而且通過音樂來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有助于學生求知欲的激發(fā),提高課堂效率。例如,我在教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新月沃地:西亞文明的發(fā)祥地”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掌握古巴比倫的歷史,借助多媒體,播放了周杰倫的代表歌曲《愛在西元前》。因為它的傳唱率比較高,結果許多學生跟著哼了起來,課堂一下子形成了一個整體。這時我順勢利導,“同學們,這首歌的歌詞就是以古巴比倫的歷史為題材
的……”然后展示歌詞(古巴比倫王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遠,那已風化千年的誓言)?!爸芏钡姆劢z們跟著歌詞一唱完這首歌后,相關的古巴比倫地理和歷史知識也了然于心了。
教學實踐證明,這種形式的教學,讓全體學生都動起來,從動腦、動口等方面提高了學生興致、活躍了學生思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三、課后“手動”——手腦聯(lián)動,異彩紛呈
教學家陶行知說:“手和腦在一塊干,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目的?!苯處熣n后可以布置一些采訪、調查、制作等作業(yè),通過實踐來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如上完七年級社會第八單元后,我布置給學生的任務是每人給自己所在的城市制作一張名片。結果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制作的名片精美且富有創(chuàng)意;有葉子形的,也有花瓣形的;突出青瓷文化的則設計成青瓷瓶形的,突出杭州灣跨海大橋的設計成“海天一洲”形的。諸如此類,無不透射出學生的智慧及對理想的向往。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毕胂罅κ莿?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更是創(chuàng)造性人才必須具備的智能素質。對學生想象力的訓練,是指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運用頭腦中的已有表象創(chuàng)造新的形象。課后動手作業(yè)的布置,不僅鞏固了課堂知識,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總之,“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币粋€社政教師如果現(xiàn)在還在按傳統(tǒng)方式授課教學,是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引起學生共鳴的。而把靜態(tài)課堂打造成動態(tài)的教學環(huán)境,師生都“動”起來,使學習成為一種體驗,一種享受,學生愿學、愛學,那么教學有效性自然也不再成為問題了。
參考文獻:
[1]傅道春.教學行為的原理與技術[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徐志輝,徐瑩暉.陶行知論教育的功能[M].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04.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