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祥
[摘 要] 親民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習近平在后天的學習實踐和家庭社會環(huán)境熏陶中形成的,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實踐基礎和社會條件。它的主要內(nèi)涵是愛民、為民、惠民和敬民。在協(xié)調(diào)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中,習近平的親民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與實踐意義。
[關鍵詞] 習近平 親民 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民思想與行動,引起了國內(nèi)民眾廣泛好評,也廣獲國際媒體贊譽,例如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美國的《洛杉磯時報》都認為習近平的領導風格盡顯親民一面。親民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擬從習近平親民思想形成的條件、主要內(nèi)涵及其時代意義幾個方面做些初步探討。
一、習近平親民思想的源泉
習近平的親民思想是在后天的學習實踐以及家庭社會環(huán)境熏陶過程中形成的。
(一)理論基礎。中國的傳統(tǒng)民本思想、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中的群眾觀和我國歷代領導人的親民思想是習近平親民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論基礎。
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民本思想體系中,以民為本是核心理念,它強調(diào)立君為民、民為國本和政在養(yǎng)民。例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德為善政,政在養(yǎng)民”;“政之所行,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等。習近平對傳統(tǒng)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批判地繼承,樹立親民、愛民、以人為本的人生價值取向。習近平多次引用古人對人民群眾飽含深情的論述。他在《心無百姓莫為“官”》一文中引用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鄭板橋的“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于謙的“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等名言警句,強調(diào)黨員干部要關心群眾[1]p26。
據(jù)習近平工作勞動過的梁家河村村民回憶,習近平當年上山下鄉(xiāng)時閱讀的書就有《毛澤東選集》和《資本論》[2]。少年時期學習經(jīng)典著作有助于習近平樹立人民利益至上的世界觀。1998年至2002年,習近平在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攻讀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博士學位,在這里他系統(tǒng)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了解到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關于人民群眾的觀點。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情感理所當然地影響了習近平。習近平常講的“群眾在干部的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眾心中就有多重”,“常懷憂患之思,常念人民之托”[3],折射出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對他思想的重要影響。
習近平認真總結了黨的親民思想,吸收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等領導人的民本思想和親民做法,特別是借鑒了毛澤東創(chuàng)立的群眾路線方面的親民思想,形成了自己具有時代特色的親民思想。
(二)實踐基礎。習近平在基層的豐富人生經(jīng)歷和長期為民辦實事的施政實踐是他親民思想形成的實踐基礎。1969—1975年,習近平在陜西省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做知青,后任大隊黨支部書記。在長達7年的日子里,他與最基層的普通老百姓一起摸爬滾打,共同生活,共同勞動,知道人民群眾的疾苦和心聲,對人民群眾產(chǎn)生了深厚感情,推動著習近平為人民群眾謀利益。在梁家河大隊,習近平帶著村民建大壩、挖水井、種蔬菜,極大地改善了當?shù)厝嗣竦纳睢:髞硭约涸诨貞涍@段歲月時也表示,“7年上山下鄉(xiāng)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最大的收獲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yǎng)了我的自信心”[4]。1998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應邀為自己的知青照片配文時,他飽含深情地撰寫了《我是黃土地的兒子》,文中他把陜北高原稱作是自己的根,陜北那片黃土地培養(yǎng)了他要多為群眾辦實事的不變信念。他也曾坦誠地說,在他的一生中,對他幫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輩,一是我那陜北的老鄉(xiāng)們。他對人民群眾的深情和為民造福的心愿,已深深地融入到他的思想和人生追求當中,奠定了他親民思想的堅實基礎。
習近平從下鄉(xiāng)去梁家河大隊,到當上梁家河大隊的黨支部書記;從正定縣委副書記、書記,到廈門市副市長、寧德地委書記、福州市委書記,到福建省委副書記和省長,再到浙江省委書記、上海市委書記,對各級官員的工作作風、對待群眾的態(tài)度和方式方法都十分了解,對干群關系中存在的問題有切身感受,知道癥結出在哪里。這對習近平親民思想的形成有深刻的影響。習近平多年不變的深耕基層、親民務實的工作作風,充分顯示出他的親民思想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執(zhí)政風格。習近平一直堅持:“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shù)厥形瘯浺欢ㄒ鼙樗械泥l(xiāng)鎮(zhèn),當省委書記應該跑遍所有的縣市區(qū)?!盵5]
(三)社會條件。習近平對人民的真摯情感還受到了自己家庭環(huán)境及社會環(huán)境的熏陶和浸潤。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曾與劉志丹、謝子長一起,創(chuàng)建了陜甘邊革命根據(jù)地。在工作中,習仲勛以深厚感情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作風贏得了群眾的衷心擁戴,他不滿21歲就擔任了陜甘邊蘇維埃政府主席,被毛澤東稱為“從群眾中走出來的領袖”[6]p4。習仲勛“家教的嚴格”“是眾所周知的”[7],他曾明確要求習近平:“不管你當多大的官,不要忘記勤勤懇懇為人民服務,真真切切為百姓著想,要聯(lián)系群眾,要平易近人。”[8]在習仲勛的言傳身教和嚴格要求下,習仲勛與老百姓打成一片的作風必然對習近平產(chǎn)生重大影響。2001年10月15日,因工作繁忙,時任福建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未能參加父親88歲家庭壽宴,但他以信拜壽,寫道:自己要“學父親的赤子情懷。您是一個農(nóng)民的兒子,您熱愛中國人民,熱愛革命戰(zhàn)友,熱愛家鄉(xiāng)父老,熱愛您的父母、妻子、兒女。您用自己博大的愛,影響著周圍的人們,您像一頭老黃牛,為中國人民默默地耕耘著。這也激勵著我將自己的畢生精力投入到為人民群眾服務的事業(yè)中,報效養(yǎng)育我的錦繡中華和父老鄉(xiāng)親”[7]。習近平這番誓為人民服務的心聲,道出了父親習仲勛的榜樣激勵作用。習仲勛極為贊賞兒子的誓言,說:“為人民服務,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7]
黨員干部模范愛民為民的典型事跡對習近平產(chǎn)生了重要的垂范作用。從習近平在梁家河大隊勞動時的大隊支書梁玉明到后來擔任國防部部長的耿飚,他們都與人民群眾有著深厚的感情。耿飚曾說:“為群眾辦實事,必須認認真真地辦,真心實意地辦,盡心竭力地辦,堅持不懈地辦。能夠與群眾同甘共苦,又做到了關心群眾生活,為群眾辦實事,群眾對我們黨就有感情,就會信任、理解和支持我們黨?!盵9]習近平在與他們的密切接觸中感同身受,必然會產(chǎn)生為人民服務的親民思想。特別是為人民而死的焦裕祿的事跡深深影響了習近平。1966年,讀初一的習近平聽政治老師念了《人民日報》刊登的文章《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幾次泣不成聲。1990年,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讀了《人民日報》頭版的《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灑淚如雨,連夜填寫了《念奴嬌》一詞。2014年3月17日,習近平參觀焦裕祿同志紀念館時動情地說:“我們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祿同志事跡教育成長起來的,焦裕祿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盵10]
二、習近平親民思想的主要內(nèi)涵
習近平強調(diào)的“親民”,就是“親近群眾”[11]p121。“親近群眾”,首先是“近”,即深入群眾,聯(lián)系群眾,貼近群眾,服務群眾;然后是“親”,即我們黨來自人民,人民群眾是我們的生命之本,黨和群眾之間是血親關系,是一種親情??梢姡H民思想要求我們始終對人民群眾飽含深情,關心群眾利益、群眾情緒、群眾困難,切實滿足群眾需要。具體來講:
一是愛民。習近平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工作時,引用了清代詩人鄭板橋的“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一詩,強調(diào)“我們共產(chǎn)黨人對人民群眾的疾苦更要有這樣的情懷,要有仁愛之心、關愛之心”[11]p128。
二是為民。習近平當選總書記以后,在向全社會的第一次亮相中,就表明了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施政方向和治國理念:“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12]2014年,他在俄羅斯索契回答俄羅斯電視臺記者的提問時說,中國共產(chǎn)黨堅持執(zhí)政為民,我的執(zhí)政理念是為人民服務[13]。
三是惠民。習近平指出,要“切實把人民利益維護好、實現(xiàn)好、發(fā)展好。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各項惠民政策,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讓群眾時刻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11]p117。2015年2月27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強調(diào)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14]。而且,習近平把是否惠民作為衡量工作的標準,他說,“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15]。
四是敬民。在人民中間蘊藏著極大的智慧和力量,因而習近平反復強調(diào):“領導不是百事通,不是萬能的。要做群眾的先生,先做群眾的學生。領導干部要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多同群眾交朋友,多向群眾請教。要真正悟透群眾是真正的英雄。”[11]p126要以恭敬的態(tài)度,“拜人民為師,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要“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要從人民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16]。我們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習近平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始終牢記宗旨、牢記責任,自覺把權力行使的過程作為為人民服務的過程,自覺接受人民監(jiān)督,做到為民用權、公正用權、依法用權、廉潔用權”[11]p126。
三、習近平親民思想的時代意義
(一)彰顯了中國共產(chǎn)黨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中國共產(chǎn)黨的根本宗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是我們黨的核心執(zhí)政理念。1998年,習近平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中寫道:“作為一個人民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yǎng)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17]2002年,他在《福建博士風采》首卷的《自述》中強調(diào):“對于我們共產(chǎn)黨人來說,老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必須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時刻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時刻將人民群眾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4]。2012年,在中共中央新一屆政治局常委集體見面會上,他在1500字左右的精彩演講中19次提到了“人民”:“我們一定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12],等等。習近平這些通俗樸實的肺腑之言,彰顯了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執(zhí)政為民的執(zhí)政理念。
(二)繼承和發(fā)展了我們黨的群眾路線。習近平強調(diào)的“親民”,要求我們黨從空間上和心理上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更要求我們自覺認清黨和群眾的血親關系,建立起在血親關系上的一種特殊情感——親情,包含著熱情、真情、深情以及依戀之情和感恩之情[18]。這是習近平堅持和發(fā)展黨的群眾路線的特色所在。習近平多次強調(diào),“首先要對人民群眾有真摯感情”[19],要“把群眾看成我們的父母,看成我們的兄弟姐妹”[20]。在領導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習近平身體力行,率先示范,輕車簡從,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看實情、聽真言、說實話,與普通群眾打成一片,不僅展示了他作為黨的領袖的親民形象,更在理論與實踐上堅持、豐富和發(fā)展了黨的群眾路線。
(三)引領領導干部克服和糾正官僚主義習氣。無論在地方還是到中央,習近平都以最大努力與廣大群眾保持密切聯(lián)系,盡最大可能與普通群眾保持親密接觸。他喜歡深入到群眾當中去拉家常、問冷暖,喜歡融入到百姓當中去與民相親、與民同樂,在與民眾的“零距離”交流中,聽民聲、解民意、知民情。他在慶豐包子鋪里與市民一起排隊就餐,在南鑼鼓巷與老街坊拉家常,在深圳蓮花山公園與市民相伴而行,等等,讓廣大老百姓感受到他“離自己很近、和自己很親”。習近平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的親民風范,是一個標桿,也是一種昭示和導向,表明干部作為人民公仆,就應該有這樣一種立場、態(tài)度和感情。
現(xiàn)實中,一些領導干部官僚主義習氣很重,高高在上、漠視民生,“跟老板很親,跟百姓很遠”,“對人民幣很熱,對人民很冷”,在群眾面前擺架子、耍官威,甚至與民爭利,引起了群眾的強烈不滿。因此,廣大領導干部要以習近平為榜樣,以親民思想為引領,堅決克服和糾正身上的官僚主義習氣,敬畏人民,與民同心,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始終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四)為黨的執(zhí)政贏得更多的公信力和認同感。從國際上看,敵對勢力“西化”“分化”中國的圖謀從未停止,政治滲透有增無減,少數(shù)別有用心者不斷離間我們的黨心、民心。從國內(nèi)看,改革進入攻堅期,發(fā)展進入關鍵期,社會處在矛盾凸顯期,貧富差距拉大、民主法治滯后、公平正義缺失等問題日益突出,侵害群眾利益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所以部分群眾出現(xiàn)了不滿心理和焦慮情緒。加之經(jīng)濟全球化和信息網(wǎng)絡化的推波助瀾,部分群眾對黨的政治理念認同和情感認同下降了,黨員干部在群眾中的公信力下降了。
歷史經(jīng)驗表明,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關心群眾疾苦,黨的威望才會越來越高,才能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習近平的親民思想強調(diào)愛民、為民、惠民,始終將人民群眾的利益置于首位,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將提高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有助于增強人們對黨的性質、宗旨和執(zhí)政地位的認同,有利于鞏固擴大黨執(zhí)政的群眾基礎。
(五)指導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工作。當前,我國各種矛盾和糾紛,以及群體性上訪和群體性突發(fā)事件有所增多,非傳統(tǒng)安全事件、非利益相關性沖突和公共危機易發(fā)多發(fā),黨群干群關系也出現(xiàn)了一些新情況。社會維穩(wěn)的難度的確很大,這里當然有群眾的民主和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利益訴求日益多樣化、甚至非理性訴求等因素,但“關鍵在于黨員干部能否真正堅持黨的根本宗旨,樹立群眾觀念以及兼顧各階層群眾的利益,能否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1]。
習近平的親民思想,始終把人民群眾當做親人,永遠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抓住了當今解決社會問題和矛盾的關鍵,是我們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實現(xiàn)國家長治久安的強大思想武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大國主席習近平[EB/OL].http://news.sohu.eorrt/s2013-09-01.
[3]“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記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新華網(wǎng).http:/news.xinhuanet.corn/politics/2012-12-25.
[4]習近平:我的上山下鄉(xiāng)經(jīng)歷.鳳凰網(wǎng)2012-06-02.
[5]央視《東方時空》省委書記系列專訪:習近平.http://news.sina.eom.cn/c/2003-11-16.
[6]習仲勛在陜甘寧邊區(qū)[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9.
[7]齊心.憶仲勛——紀念習仲勛同志100周年誕辰[N].人民日報,2013-10-18.
[8]賀捷生.愛在青山綠水間父親——賀龍和習仲勛在戰(zhàn)爭歲月[J].黨建,2013(9).
[9]常光民.永遠保持黨同群眾的密切聯(lián)系——訪原中顧委常委、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耿飚同志[J].求是,1995(13).
[10]習近平.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 繼續(xù)推動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N].人民日報,2014-03-19.
[11]習近平.論群眾路線——重要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12]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2-11-16.
[13]習近平在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講話[N].人民日報,2014-02-09.
[14]習近平.讓人民對改革有更多獲得感[N].新華每日電訊,2015-02-28.
[15]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12-27.
[16]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N].新華每日電訊,2012-11-19.
[17]習近平.我是黃土地的兒子[J].西部大開發(fā),2012(9).
[18]奚潔人.務實親民 服務群眾[N].文匯報,2014-06-24.
[19]習近平.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努力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J].求是,2010(7).
[20]平萍,柯楊.深學 細照 篤行——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調(diào)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紀行[N].河南日報,2014-03-20.
[21]柯利.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與社會維穩(wěn)思維創(chuàng)新[J].江漢學術,2013(32).
責任編輯 彭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