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摘要:鋼琴伴奏在聲樂歌唱中的運用十分廣泛,聲樂伴奏是鋼琴伴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種專業(yè)的文藝演出及學校內(nèi)的音樂教育所涉及的聲樂演唱形式都離不開聲樂伴奏的支持。
關鍵詞:鋼琴伴奏 聲樂作品 歌唱思維
鋼琴伴奏是一門綜合藝術,它在聲樂表演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在鋼琴伴奏中,歌唱性思維是不可忽視的細節(jié),它是一門專業(yè)、系統(tǒng)的學問,是靠長期培養(yǎng)與訓練形成的結果,它在鋼琴伴奏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對聲樂鋼琴伴奏中“歌唱性思維的應用”進行研究,分別從聲樂鋼琴伴奏中歌唱性思維的意義、聲樂鋼琴伴奏歌唱性的具體要求、歌唱性鋼琴伴奏的技巧、音樂中的歌唱性思維、如何將歌唱性思維與鋼琴伴奏完美融合等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聲樂鋼琴伴奏中歌唱性思維的意義
歌唱性思維對聲樂鋼琴伴奏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聲樂鋼琴伴奏的歌唱性對演唱者來說至關重要,為演唱者營造了一種唱歌的氣氛與環(huán)境,起到烘托的作用。鋼琴伴奏的歌唱性是對伴奏主體最基本的要求,歌唱性充分體現(xiàn)在演奏者手指對鋼琴觸鍵感的變化上,聲樂鋼琴伴奏對伴奏者的技術有著較高的要求。聲樂與伴奏之間的配合必須是默契十足的,太過機械的鋼琴伴奏與歌聲的配合是極不協(xié)調(diào)的,由此可見,歌唱性思維在鋼琴伴奏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我們必須將它貫穿在鋼琴伴奏中,達到美妙的演奏效果。歌唱性思維在鋼琴伴奏中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將它融入到鋼琴演奏中使歌曲意境更加栩栩如生,因此,我們必須要培養(yǎng)歌唱性思維,更好地去詮釋樂器更深層次的涵義。然而,歌唱性思維的形成必須經(jīng)過長期的練習與演奏,實現(xiàn)指尖在琴鍵上歌唱的最終目的。
二、聲樂鋼琴伴奏歌唱性的具體要求
(一)正確讀譜
讀譜是對伴奏者最基本的要求,讀譜包括讀曲、讀詞,讀曲又包括了對樂句的劃分、旋律走向及和聲變化、對歌曲的調(diào)性調(diào)式進行分析等,讀詞就是對歌詞的每個字進行細致推敲,以便更好的把握到歌曲的精髓。
(二) 彈奏技巧的要求
在聲樂鋼琴伴奏中,往往對鋼琴彈奏技巧有著比較嚴格的要求,只有具備一定彈奏技能的人才能實現(xiàn)伴奏的歌唱性。
1.鋼琴力度
鋼琴伴奏的力度必須配合歌聲的強弱,在進行伴奏前必須對全曲的伴奏力度進行設計,對于不同的樂句要有不同的演奏情緒,層次安排、情緒強弱都必須在力度上充分展現(xiàn)。
2.鋼琴音色
聲樂是音色的藝術,聲樂對鋼琴伴奏中的音色要求很高,鋼琴音色的濃厚必須以歌曲情緒、歌曲意境為基礎,根據(jù)它們的不同而不同,塑造生動有趣的音樂形象,形成相對豐富的音色層次。
3.歌曲呼吸
呼吸在鋼琴伴奏中同樣很重要,有呼吸的伴奏才是會歌唱的伴奏,在伴奏前,必須對樂句的呼吸口、呼吸方式、呼吸時間等進行分析與琢磨,將這些充分融入到鋼琴彈奏中,使鋼琴伴奏更加具有生命力。
4.音樂語言
在聲樂作品演唱中,歌詞的語氣、語調(diào)都會對作品產(chǎn)生一定影響,并將鋼琴伴奏結合起來。例如,在演唱“媽媽”這一句歌詞時,語氣應該是先重后輕,進行伴奏時也必須加強第一個字相關音符彈奏的深度,并將第二個字的音符力度弱化,達到和諧的表演效果。
5.音樂節(jié)奏
節(jié)奏是音樂的基礎,沒有節(jié)奏的音樂作品就如同一潭死水,毫無生氣可言,因此在為作品進行伴奏時必須把握好音樂節(jié)奏。
6.和聲運用
和聲在鋼琴伴奏中的運用也相當頻繁,伴奏者必須對各種和聲有所了解,比如說大三和弦它在鋼琴上通常會產(chǎn)生明亮的色彩效果,而小三和弦它的演奏效果就比較柔和。因此,不同的和聲在鋼琴中的演奏效果也是各不相同的。
三、歌唱性鋼琴伴奏的技巧
在對音樂作品進行伴奏時,要控制好鋼琴音量,聲音過大會影響到演唱者的表演,讓聽眾感覺像是鋼琴獨奏,缺乏配合;其次必須注意音律的連貫性,注意樂句與樂句之間的呼吸口,在特殊音的處理上,必須用連奏的形式來實現(xiàn),并注意力度的運用,與演唱者的情緒達到充分的融合。
(一)注意區(qū)別不同節(jié)奏的不同風格
由于每首作品所處時代背景不同,導致它們的風格不同,例如巴赫的作品風格主要講究發(fā)聲的鮮明性,以及指尖的敏感度。莫扎特的作品對手指的要求比較嚴格,手指在鋼琴上必須干凈利落。德彪西的作品歌唱性觸鍵風格更注重于音與音之間的互相融合。因此,在針對不同音樂作品時要對其音樂風格有所了解。
(二)必須與演唱者一起用心歌唱
鋼琴伴奏者應該像聲樂演唱者一樣,對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寫作風格等進行了解,從中體會歌唱情緒,達到與演唱者內(nèi)心的呼應,形成對內(nèi)心歌唱的強烈追求。
(三)注重觸鍵訓練方法
觸鍵方法的不同會導致音響效果的不同,演奏者在彈奏時必須根據(jù)音樂作品風格來奏出或明或暗的音色。在進行觸鍵訓練時,必須將力量與感情凝聚在指端,指尖感應必須十分靈敏,在接觸琴鍵時,要控制發(fā)力發(fā)音;訓練時,下鍵的速度要緩慢,減少手指對琴鍵的撞擊力,達到音色柔美的效果;其次,要注意手臂與手腕的放松,重視手臂、手腕、手指間力度的轉移與配合,在彈奏延留音時,必須充分對其音值進行保持。
上述都是鋼琴伴奏中的訓練技巧,演奏者必須對這方面進行強化,達到與演唱者的完美配合。
四、音樂中的歌唱性思維
所謂歌唱性思維,一般是指在演奏過程中,頭腦里必須伴有一定想象與情緒的歌唱,這樣有利于演奏者在進行鋼琴伴奏時能夠把握好歌曲的情緒,讓音符更具有生命力,鋼琴彈奏要跟唱歌一樣,用心體會歌曲意境并在腦海里形成旋律,將唱歌性思維與琴鍵、樂譜合為一體。歌唱性思維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時間、精力、勤奮度,它對演奏者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在日常學習中,必須對自身音樂素養(yǎng)多加強化。
五、歌唱性思維與鋼琴伴奏的完美融合
(一)深入理解作品
在練習一首新作品時,首先要將樂譜認真細讀,將作品節(jié)奏把握好,對曲子多加練習,注重樂曲整體的連貫性。將曲子練熟以后,對作品中的難點進行針對性解決,注意樂句之間的呼吸,將作品中的強弱表現(xiàn)出來。對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深入了解,將自己對樂曲的共鳴及體會充分融入到鋼琴演奏中去,引發(fā)聽眾的共鳴。
(二)良好的技能功底
鋼琴演奏是一項十分復雜的活動,鋼琴伴奏的特殊性在于它不僅僅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它必須與歌唱者結合起來共同完成一個作品,所以鋼琴演奏者必須具有良好的技能功底,能在演出時對作品的節(jié)奏進行靈活地調(diào)整,能夠充分展現(xiàn)出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三)完美的相互配合
要將歌唱性思維與鋼琴伴奏進行完美融合就必須加強兩者間的配合,使得旋律與伴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達到水乳交融的完美境界。此外,要控制好伴奏的音量,不能喧賓奪主。伴奏者心中要有感情,對演唱者歌唱的狀態(tài)有所了解,對其演唱風格能夠很好地掌握,準確地處理,與歌唱者融為一體,以此達到珠聯(lián)璧合的藝術境界。
六、結語
歌唱性思維在鋼琴伴奏中起到了關鍵作用,而鋼琴伴奏同時影響了歌唱者的表演,好的鋼琴伴奏能為演唱者的樂感及情緒起到很大幫助,不斷深化整個音樂作品的藝術感染力,然而這些都是建立在演奏者的高水平演奏技術與歌唱者的演唱技術上。因此,要達到兩者的完美融合,最重要的應該是加強專業(yè)技能訓練,鋼琴演奏者可以利用一些鋼琴伴奏技巧來進行技能強化,歌唱者必須對音樂作品進行深刻理解,對作品的情緒能很好地把握,對歌曲逐字逐句進行推敲,將感情充分帶入,從而能引起鋼琴伴奏者內(nèi)心的共鳴,在腦海里形成完整旋律,真正實現(xiàn)“歌唱思維”在鋼琴伴奏中的完美應用。
參考文獻:
[1]趙昕.聲樂鋼琴伴奏中的對比、平衡與統(tǒng)一[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5,(02).
[2]葛慧.談鋼琴在聲樂伴奏中的幾點體會[J].藝海,2014,(06).
[3]徐琳.歌唱性觸鍵與聲樂鋼琴伴奏[J].文藝爭鳴,2010,(12).
[4]崔明明.論鋼琴伴奏在聲樂藝術中的重要作用[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2,(04).
[5]鄒彥卓.對改革開放后民歌改編聲樂作品鋼琴伴奏的研究[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2,(04).
[6]楊潔.淺談鋼琴演奏中的歌唱性思維[J].黃河之聲,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