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潔
摘要:多元化的經濟時代,音樂也呈現(xiàn)著多姿多態(tài)的多元面貌。注重音樂的全方位教育,不僅能夠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先進的音樂、豐富業(yè)余娛樂生活,更能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全面認識和喜歡,帶動學生學習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全面系統(tǒng)多元的音樂熱情,為我國的音樂教育開辟更為明朗深遠的教育根基。
關鍵詞:音樂教育 多元化 教學
在多元化社會發(fā)展中,音樂教育如何實施多元化音樂教學也成為研究熱點。多元化音樂形式能夠讓學生在多元化的課堂上欣賞到不同風格的音樂,特別是在世界文化融為一體的今天,只有讓學生接受到世界多元化音樂文化的熏陶,才能讓他們在輕松的課堂上提升自己的音樂文化鑒賞能力。
一、多元化音樂教學的應用模式及意義
多元化音樂在音樂教育的模式中,常常體現(xiàn)為:學生學習不同國家的音樂類型,積累一定的音樂感知、欣賞、品味、創(chuàng)作素養(yǎng);通過學習不同音樂背后的文化異同,來了解創(chuàng)作的根源以及找到自己創(chuàng)作音樂的靈感與激情;學習不同風格的音樂,要學會融會貫通;要與現(xiàn)當代文化主流相適應;通過系統(tǒng)學習,發(fā)掘學生自身的音樂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對待傳統(tǒng)音樂模式,要取長,把傳統(tǒng)融入到多元化的血液里等等。這些基本模式應用在我國的音樂教育體系之中,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一定程度上,多元化的音樂教育會把相關連的舞蹈融合在一起,形成的舞蹈音樂體系相互輔佐支撐。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可以豐富學生的業(yè)余生活,舞蹈又能增強學生的節(jié)奏、韻律的感知與體驗,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音樂帶來較好的學習基礎。另外,多元化音樂教育能夠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和融會貫通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和文字、影視語言等的鑒賞能力,從而學生的整體音樂素養(yǎng)和音樂能力得到提升。
二、多元化的音樂教學
(一)教學任務設置的多元化
每個學科都會有它本身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大多數(shù)基本都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在這門學科上面的成績,但是由于國家高考科目的傾斜讓學生和老師在對待一些課程任務的態(tài)度出現(xiàn)了問題,我們需要重新扶正音樂課的教學任務和目標,堅定地讓學生在音樂課上面完成音樂課的教學任務,真正讓學生能夠在音樂課的學習中提升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并且使得學生能夠德智體多面發(fā)展。
在如今多元化的音樂環(huán)境中,音樂教學也不能只是簡簡單單地對于書本知識的一種傳輸,而應該直擊學生的情感世界。音樂這種語言本就是潤物細無聲,往往能夠通過不同的旋律將喜怒哀樂愁帶給學生,我們的教學任務完全可以由傳統(tǒng)的那種模式——比如上幾個課時,欣賞幾段音樂,學幾首歌曲等等,變成老師、學生、歌曲三者情感世界的交流,所以在音樂教學任務的設置上我們不妨大膽地去嘗試一下,設置多種多樣的教學任務,甚至是瘋狂的任務,比如:讓學生在欣賞中睡著,睡著之后描述音樂帶給他們的世界,以及他們?yōu)槭裁磿?。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與歌曲真實的情感交流比其他什么教學任務都來得更實際、更真實。因此既然社會的思想在變,教學也應該用多元化的思維來看待。
(二)教學內容的多元化
教學內容是選擇讓學生接受的知識,我們都知道流行音樂都能拿來就唱,拿來就哼,可是流行音樂的內涵卻使得它在音樂之中無法站立在重要位置;相反,民俗唱法的難度是因為地域的差異導致,這種差異是無法用學習來抹掉的,可是歌曲所反映出來的那一幕幕卻是像在放電影,給我們以一種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甚至可以帶引我們走進歌曲創(chuàng)作時候的社會之中,感受作者創(chuàng)作時候的內心世界。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東西,欣賞到東西是最主要的。好聽聽不懂不行,聽懂沒內涵也不行,我們可以進行不同風格的歌曲對比,讓他們在對比之中感受,特別是如今的流行歌曲描寫了好多的愛情,我們不妨通過篩選,挑出同樣講愛情的民俗、美聲歌曲來給學生們欣賞,讓學生們在不同的風格中感受著歌曲中的愛情,其實學音樂本就應該輕輕松松,教學內容的過于死板讓學生和老師無法完成互動,讓老師的教學難以進行,學生的音樂課枯燥無味。所以,教學內容的篩選可以讓我們的內容呈現(xiàn)多種多樣的狀態(tài),讓學生在對于音樂的興趣上更有興趣,讓他們每天不用疲于追趕學習任務,在音樂課有種視覺、聽覺、大腦的共同享受。
(三)教學方法的多元化
應試教育的失敗之處起碼有一點就是學生不能參與課堂,課堂就是老師的演講或者是獨角戲,對于學生而言,他們是老師的配角。但是教學總目標上說的是課堂是學生的,他們才應該是課堂的主角。所以我們就從音樂開始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進來。
其實音樂課的參與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僅僅只是局限于那幾種傳統(tǒng)的參與方式:領唱、合唱、回答問題。這些方式已經在教育的改革中被逐漸的取代,因為那些還是被動的參與,無法讓學生真正實現(xiàn)做主課堂的目標。音樂劇這種高雅的舞臺形式總感覺離我們那么遙遠,其實不然,我們的學生每個都是很好的演員,處于身心發(fā)展時期的學生原本就對于表演有種原始的沖動和好奇,所以通過教學內容選擇,課堂欣賞,現(xiàn)場表演歌曲中的劇情,把歌曲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出來,相信他們學會用心體會歌曲,這樣可以讓音樂學習事半功倍的。
三、結語
音樂教學的多元化發(fā)展,能夠進一步提高音樂藝術擴展性,目前在我國音樂教學中,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均具有較高擴展性及包容性,徹底對之前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模式改變,在音樂教學中,不管是其與器樂還是其他音樂形式的結合,都屬于音樂領域的創(chuàng)新。音樂教學的多元化發(fā)展,均為音樂內容和音樂形式提供了更多新的方向,從而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發(fā)展形式,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講也有了更為寬廣的展示平臺。
參考文獻:
[1]劉乘麟.如何實現(xiàn)多元化的音樂教育[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07).
[2]劉杰,韓胡波,張磊紅.學校音樂教育的多元化發(fā)展[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