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峰 周才會
四肢骨肉瘤保肢治療及預后因素的相關性研究
胡曉峰 周才會
目的 分析四肢骨肉瘤保肢的治療效果,判斷與預后因素的相關性。方法 選取行保肢治療的四肢骨肉瘤患者24例作為觀察組,并選取同期經(jīng)截肢手術患者24例作為對照組,分析患者治療效果及影響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結果 觀察組術后3年生存率為79.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7.5%(χ2=5.641,P=0.0054);患者肺部轉移(OR=7.125,95%CI=1.542~12.634,P=0.016)、手術方式(OR=7.542,95%CI=1.634~12.584,P=0.014)是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相關因素。結論 對四肢骨肉瘤患者采取保肢治療,并予以新輔助化療,可延長患者生存期。
四肢骨肉瘤;保肢治療;預后因素
骨肉瘤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多見于年輕人,發(fā)病率高,存在較高的惡性程度,病死率高。骨肉瘤發(fā)病部位多位于四肢長骨干骺端,手術是治療四肢骨肉瘤的主要方式,既往以高位或超關節(jié)截肢術為主,但多數(shù)患者在術后1年內因肺轉移而死亡[1]。隨著綜合療法的提高,保肢治療方法也得到一定應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預后。本研究對四肢骨肉瘤采取保肢治療,分析四肢骨肉瘤保肢的治療效果,判斷與預后因素的相關性,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西省上饒市平安醫(yī)院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間收治的48例骨肉瘤患者,按照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為2組,觀察組24例四肢骨肉瘤患者接受保肢治療,經(jīng)術前活檢、術后病理證實為骨肉瘤,未遠處轉移;男16例,女8例;年齡15~60歲,平均(24.5±4.8)歲。對照組24例患者接受截肢手術;男15例,女9例;年齡15~65歲,平均(25.0±5.1)歲。2組患者基線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患者術前、術后予以規(guī)范化療,以甲氨蝶呤、順鉑、多柔比星、異環(huán)磷酰胺等藥物為主。觀察組患者采取保肢治療,患者行腫瘤滅活再植,在正常組織內將腫瘤予以游離,游離期間注意保護患者重要的血管、神經(jīng),避免損傷正常組織,離斷關節(jié)。在腫瘤距離5 cm處鋸斷患者的正常骨干,在沸水中將瘤骨煮30 min,待沸水冷卻65℃后,然后在恒溫內煮30 min,將瘤骨上附著的軟組織剔除,原位再植,并以鋼板或髓內釘予以固定。對照組患者經(jīng)截肢手術。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取Kaplan-Meyer法計算患者生存率,以Cox模型予以多因素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術后3年生存率比較 對2組患者隨訪
3年,觀察組術后3年生存率為79.2%(19/24),對照組術后
3年生存率為37.5%(9/24),2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641,P=0.0054)。
2.2 單因素分析 患者年齡、肺部轉移、手術方式及
Enneking分期與患者預后密切相關。見表1。
2.3 COX回歸分析結果 對患者年齡、肺部轉移、手術方式及Enneking分期進行COX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患者肺部轉移、手術方式是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相關因素。見表2。
表1 各指標與患者預后相關性分析
表2 COX回歸分析結果
骨肉瘤病死率高,是危及年輕人生命安全的常見惡性腫瘤。通常骨肉瘤患者預后差,而明確對骨肉瘤患者預后有影響的因素是臨床重點關注問題。但臨床研究方法眾多,差異性大,很難決定所評估的變量中,是影響骨肉瘤患者預后的真正因素。據(jù)相關資料[2]顯示,80%的骨肉瘤患者病變位于四肢長骨,以膝關節(jié)周圍長骨的干骺端為主要病變位置。
臨床在治療四肢骨肉瘤時,需采取多學科綜合治療,術前、術后規(guī)范化療、廣泛手術切除等,而在采取的綜合治療時,其核心是手術方法。手術治療骨肉瘤,在腫瘤假包膜周圍獲取正常組織邊界,整塊切除腫瘤周圍陰性的外科邊界,切除邊界越廣泛,術后腫瘤復發(fā)率也隨之降低[3-4]。術中無需顯露腫瘤和假包膜,切除的邊界因超過1 cm,髓腔方向上合適的邊界厚度最低在5~7 cm,若腫瘤組織完全包裹在動脈,應整塊切除腫瘤和動脈。且相關研究[5]報道,由超過85%四肢骨肉瘤患者可采取保肢手術治療,在確定切除腫瘤,不會增加腫瘤復發(fā)的風險下,保留患者功能肢體。若對患者采取保肢切除術時,無法確定陰性邊界或保肢術肢體功能不佳時,需采取截肢手術治療。在本研究中,觀察組術后3年生存率為79.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7.5%(P<0.05)。結果顯示,對四肢骨肉瘤患者采取保肢治療,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
在采取保肢手術治療四肢骨肉瘤時,必須對患者采取規(guī)范化療。對術前患者采取輔助化療,可適當縮小患者的腫瘤體積,促使衛(wèi)星灶、跳躍灶及微小的轉移灶凋亡,且通過術前輔助化療,利于術中對腫瘤的切除,并可提高保肢手術治療成功率。因此正確規(guī)范化療是手術成功的關鍵。研究表明[6],規(guī)范化療是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采取術前術后規(guī)范化療,可極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在選擇保肢術時,通常保肢手術患者腫瘤負荷小,血管、神經(jīng)未侵犯腫瘤,大部分患者未發(fā)生肺部等部位轉移,患者基本條件優(yōu)于截肢術患者;保肢患者能順利完成規(guī)范輔助化療,對化療存在較高的反應[7-8]。因此選擇保肢手術,同時能夠順利完成輔助化療,可明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在對患者預后因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患者肺部轉移、手術方式是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相關因素。肺部轉移是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相關因素,若患者發(fā)生肺部轉移,其預后效果也就越差。對于已經(jīng)確診且發(fā)現(xiàn)肺部轉移患者,采取術前、術后化療,可相應改善患者預后?;颊邔嵤┍V中g治療時,必須要先對患者采取規(guī)范性化療,術中應完整切除腫瘤,以免術后腫瘤污染保留的正常組織;在使用假體時,需確保與術中的骨骼、髓腔匹配。
總而言之,對四肢骨肉瘤患者采取保肢治療,并予以新輔助化療,可延長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預后。
[1] 喻紫晨,肖兢,徐海聲.四肢骨肉瘤患者的治療及預后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4,29(2):199-201.
[2] 譚平先,雍碧城,王晉,等.單中心四肢骨肉瘤311例預后分析[J].中華骨科雜志,2012,32(11):1032-1039.
[3] 施鑫.骨肉瘤診斷和治療的現(xiàn)狀及進展[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2, 25(5):449-453.
[4] 丁宜,牛曉輝,丁易,等.老年原發(fā)性骨肉瘤12例臨床及病理分析[J].中華病理學雜志,2011,40(6):373-376.
[5] 趙毓軍,呂智.四肢骨肉瘤保肢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國骨腫瘤骨病,2010,9(2):136-139.
[6] 施鑫,徐明,劉玉秀,等.一線化療方案聯(lián)合血管生成抑制劑治療四肢成骨肉瘤隨機、對照、多中心研究的初步報告[J].中華骨科雜志,2012,32(11):1027-1031.
[7] 牛曉輝,黃真.骨肉瘤的規(guī)范化療[J].中國腫瘤臨床,2010,37(24):1300-1302.
[8] 阿倫.回顧性研究骨肉瘤的治療效果-五年的研究[D].中山大學,201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6.013
上饒市科技指導計劃項目(20152 CZD 123)
江西 334000 江西省上饒市平安醫(yī)院( 胡曉峰 周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