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書香
胰島素不同給藥方法治療糖尿病的臨床比較
任書香
目的 探討胰島素不同給藥方法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差異。方法 選取糖尿病患者120例,隨機均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n=60),對照組選擇胰島素多次連續(xù)皮下注射加小劑量胰島素靜脈滴治療,研究組則實施胰島素泵持續(xù)性皮下輸注治療,比較2組患者經治療癥狀、血糖改善等變化情況。結果 治療前對照組血糖監(jiān)測結果為(17.3±1.9)mmol/L,研究組為(17.1±1.7)mmol/L,治療后,對照組血糖監(jiān)測結果為(7.4±2.4)mmol/L,研究組為(6.1±2.0)mmol/L,2組患者癥狀較治療前均有所改善,研究組較治療前和對照組治療后血糖改善更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血糖達標時間為(6.5±1.2)d,3例出現低血糖,對照組為(7.8±1.6)d,出現14例低血糖,研究組血糖達標時間及低血糖發(fā)生率較對照組均明顯降低,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不同胰島素給藥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各項癥狀均有改善,但實施胰島素泵持續(xù)性輸注胰島素較常規(guī)的胰島素多次連續(xù)皮下注射治療方法療效更顯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癥狀,值得借鑒。
胰島素;連續(xù)性皮下輸注;多次連續(xù)皮下注射;糖尿??;臨床比較
近幾年來,糖尿病逐漸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與惡性腫瘤后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三大疾病[1],其最大的隱患是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慢性高血糖可損害心、眼底、腎、腦等血管,損傷多器官,有相當高的致殘率。目前臨床上治療的方法主要是胰島素治療[2]。本文選取12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島素不同給藥方法治療糖尿病的方法及其療效對比,以尋找到治療糖尿病更好的方法,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為臨床治療提供科學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晉中市左權縣人民醫(yī)院2011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建議在我國人群中采用WHO(1999)診斷標準。患者均已了解治療方案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自愿接受治療安排。對照組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33~69歲,平均年齡(45.6±4.7)歲,1型糖尿患者25例,2型糖尿病患者35例。研究組患者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齡34~69歲,平均年齡(44.7±4.6)歲,1型糖尿患者24例,2型糖尿病患者36例。2組患者均無急性代謝紊亂或感染;均為原發(fā)性糖尿病,排除甲亢、妊娠等導致糖尿病的因素;無腎、肝功能明顯異常。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糖尿病分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組患者采取胰島素泵持續(xù)性皮下輸注治療,在每次進餐前半個小時左右,對患者追加輸注胰島素?;颊呙刻燧斪⒁葝u素的重量不少于0.5U/(kg·d),且應保證一半作胰島素的基礎量,一半作胰島素追加量[3]。選擇羅氏血糖儀監(jiān)測患者的末梢血的血糖值,按照患者血糖變化及時調整注射的胰島素基礎量及追加量。對照組患者實施胰島素多次連續(xù)皮下注射加小劑量胰島素靜脈滴治療[4],確保每天患者注射總量與研究組相同,即0.5U/(kg·d),且要保證一半作胰島素的基礎量,一半作胰島素追加量。選擇羅氏血糖儀監(jiān)測患者的末梢血的血糖值,按照患者血糖變化及時調整注射的胰島素基礎量及追加量。
1.3 療效指標 選擇羅氏血糖儀監(jiān)測2組患者的末梢血的血糖值,計算2組患者血糖值變化,按照患者血糖值變化的情況,計算患者每天平均輸注胰島素量及血糖的達標時間。計算標準:空腹血糖檢測<6.2mmol/L,低血糖的發(fā)生率及就餐后2h血糖檢測<8.0mmol/L[5]。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均通過SPSS19.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血糖檢測的比較 2組患者治療后的血糖檢測值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研究組血糖值降低更明顯,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血糖檢測的比較(x±s,mmol/L)
2.2 2組患者癥狀情況的比較 研究組患者較對照組血糖達標時間及低血糖發(fā)生率顯著降低,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2組患者癥狀情況的比較
糖尿病在臨床上是一種較常見的疾病,近些年來伴隨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患糖尿病的人數日趨增多,這與如今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飲食多糖、運動減少等有關[6],該病主要是因胰島素相對分泌不足及血糖活性增高所引起的。糖尿病本身不足以危及生命,但其病程長,多產生并發(fā)癥,嚴重危害人體的健康,病變累及皮膚,肌肉,神經等處,便會發(fā)生糖尿病足等癥狀,嚴重者需截肢處理,因其發(fā)病較急促,若未能及時得到救治便可危及生命,治療該病的關鍵是采取積極降糖強化治療。
胰島素給藥的常規(guī)方法是胰島素皮下注射[7],因大部分患者每天需要注射2~4次,帶來較大的痛苦及不便,且長期注射會引起脂肪萎縮甚至局部感染,很多患者因血糖控制不理想而出現了很多并發(fā)癥。胰島素泵又稱持續(xù)皮下胰島素輸注[8],能夠模擬胰島B細胞分泌模式,1天持續(xù)向體內輸注預設的胰島素基礎劑量,再根據每餐前輸入負荷量,比較可靠安全,且因胰島素泵采取微小注射器,埋在皮下,不需每天多次注射,減輕患者的痛苦,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注射胰島素。另外胰島素泵控制血糖達標時間比較早,基礎率能夠每小時自由調整,降低了低血糖發(fā)生率,故胰島素泵是控制血糖比較安全可靠的給藥方法[9]。
綜上所述,胰島素泵持續(xù)性輸注胰島素較常規(guī)的島素多次連續(xù)皮下注射治療方法療效更顯著,而且安全可靠易操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黃裕明,李建文.胰島素兩種給藥方式對強化治療新診斷2型糖尿病的效果比較[J].現代醫(yī)院,2011,29(1):22-24.
[2] 孫琿,謝納新.胰島素給藥方法對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0(22):4479.
[3] 張改紅.不同胰島素給藥方法治療糖尿病療效對比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8(12):1521-1522.
[4] 胡道成.不同胰島素給藥方法對糖尿病患者血糖變化影響的臨床觀察[J].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1,9(2):43-44.
[5] 陳艷秋.不同胰島素給藥方法對糖尿病治療的療效差異[J].吉林醫(yī)學,2012,33(9):1888.
[6] 孫會仙,李瑞林,趙尚清.糖尿病藥物治療進展[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1,11(1):94-96.
[7] 孫琿,謝納新.胰島素給藥方法對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2):4479-4480.
[8] 萬靜波,華飛,戈敏娟.胰島素不同給藥方式的臨床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09,23(4):886-887.
[9] 陳尹,張林.胰島素泵和常規(guī)胰島素治療初診2型糖尿病對比研究[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09,26(2):133-13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7.064
山西 032600 晉中市左權縣人民醫(yī)院內科 (任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