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迪嘉
如果不是三廂的造型,你會覺得它很像一臺熱血的小掀背。
掀背車?您開玩笑嗎?試車多了會致盲嗎?這可是三廂車??!
我承認,長安鈴木最新推出的啟悅確實是三廂車,但它身上絕不失鈴木經(jīng)典小車、特別是兩廂車的精髓。我是否眼瞎可稍后討論,我們不妨先看看這臺鈴木現(xiàn)產(chǎn)最長、最大的車型。
對,我沒說錯你也沒看錯——確實是最大車型。啟悅雖然看起來非常精煉,簡單的身體線條沒有一絲贅肉,但這也不能隱藏它比家中大哥——超級維特拉車長和軸距都更長的事實。
從數(shù)據(jù)上看,啟悅身長4545mm,比超級維特拉多了45mm,比之前剛上市的鋒馭更是長了245mm。輪軸距,啟悅也是家族中老大,2650mm的軸距比超級維特拉長10mm。雖然即將在2015國產(chǎn)的超級維特拉有可能加長軸距,但在此之前,啟悅可以穩(wěn)坐“家族最大”的寶座。
但鷹眼讀者又要說了:不對啊,啟悅個頭矮啊。確實,作為一款三廂轎車,啟悅的身高不能夠和SUV相當(dāng)(那樣看起來會很丑),所以為了充分利用“鈴木家族最長軸距”,日本的工程師花了不少心思。從正側(cè)面看,車門的頂端曲線和一般三廂車沒太大區(qū)別,在接近后輪的位置線條就開始下降,但同時C柱的尺寸卻在增加,而且車頂中部的曲線還微微凸起。這就是鈴木工程師為后排乘客盡量爭取頭部空間的神來一筆——通過車門線條塑造運動的溜背造型同時通過C柱和車頂制造空間。
車頂內(nèi)部空間增加,帶來的好處不限于增加頭部空間。鑒于后排乘客的頭可以放在更靠后的位置,后排座椅也可以更向后接近后車軸,于是腿部空間也能有所增加。巧妙制造并利用內(nèi)部空間,“小車專家”鈴木最為擅長,雖然本次啟悅已不是“小車”,但過去造車的有益經(jīng)驗還是在啟悅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且慢,你說鈴木把小車制造的經(jīng)驗都用到啟悅上了,可是我怎么沒看見省油的CVT變速器?。窟@個確實有點特別,因為按照常理,與使用同款發(fā)動機的鋒馭共用CVT變速器,是降低生產(chǎn)成本的做法,動力系統(tǒng)匹配的調(diào)教工作也會簡單很多。但事實上啟悅用了一款全新的6速手自一體自動變速器。如果你問鈴木的會計,他可能會私底下告訴你:“也是控制成本啦,以后國產(chǎn)的超級維特拉也……哎呀,不能劇透了。”但如果你問我,我覺得答案很簡單:因為這臺變速器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6速自動變速器,沒有之一。
把話說得那么絕,理由一定要很充分。如果我告訴你它的換擋速度堪比寶馬M4呢?這個理由充分嗎?如果我告訴你它的傳動效率超高,以至于啟悅比體重相當(dāng)?shù)膬沈?qū)鋒馭油耗還低一些,你覺得這個理由如何呢?最近我試過不少新的6速自動變速器(不合雙離合),比如豐田凱美瑞的、DS6的,這些變速器都是不錯的系統(tǒng),DS6的換擋很柔順,凱美瑞在柔順之余還很省油。而啟悅的6速系統(tǒng),則在普通模式下的柔順、省油之余,還有手動模式下的干練。
啟悅方向盤上的撥片手感不及寶馬M4,它充其量僅僅是個個頭非常大的按鈕,但這完全不影響換擋操作的感受。按下?lián)芷谀隳茏匀凰砷_手指前,變速器已完成換擋,若不能用描述超跑換擋的“幾毫秒”來形容,我覺得“不足半秒”也應(yīng)當(dāng)是很謙虛的說法。不論是升擋還是降擋,這臺變速器的反應(yīng)奇快,我甚至覺得它不應(yīng)當(dāng)是量產(chǎn)轎車的貨色。
這就引出了個新問題:如果你只用一般模式駕駛啟悅,它的油耗非常低,我們試駕的新車油耗在6.5L/100km上下,廠商更宣稱它可以直接挑戰(zhàn)一些主流的混合動力車型。但有這么運動的變速器,誰都愿意享受一下駕駛樂趣。那樣開就不是很省油了,畢竟啟悅的自然吸氣發(fā)動機的最大扭矩始于4400r/min,拉高了轉(zhuǎn)速開車什么車子都不省油啊。
能省能嗨,我不確定這是鈴木家族一貫都有的特點,但能如此有個性,還真是拜這臺6速變速器所致。
我不想掩飾,我非常喜歡啟悅,如果你覺得僅憑一臺好的變速器就能被收買的我,實在太沒檔次,你也可以換個角度想:花9.99萬(自動舒享型也有拔片換擋)就可以買到一臺換擋速度堪比百萬元跑車的變速器,而且買變速器還送一臺三廂轎車,這樣想你會不會覺得很值呢?
在我眼里,這臺變速器已經(jīng)物超所值,如果你喜歡開車,但又生活在非常堵車的城市(比如北京),平時不想開手動擋,但也希望能偶爾有點駕控樂趣,那啟悅真的是最佳選擇(全車系還附送超低油耗)。
不過問題又來了,既然花9.99萬就能買到自動擋,那眼前介紹的貴了2萬多塊錢的最高配車型(售價12.19萬)豈不多余了?
如果你覺得多出來的配置是多余的話,那么對于你來說,買低配的版本就足矣。但僅從多加2萬元能增加的配置來說,啟悅的超值程度幾乎能趕上歐美的Boxing Day大甩賣。多出來的真皮玩意兒我就不一一說了,天窗、一鍵啟動什么的咱們也暫時忽略,僅憑多了前排側(cè)氣簾、前后頭部氣囊、ESP和TCS、駐車?yán)走_和倒車影像、GPS和藍牙這些配置而言,這2萬多塊的配置就已經(jīng)物超所值。這些配置如果你自己去汽配城安裝(我不確定汽配城能不能加安全氣囊……),絕對不止2萬元。如果讓我選,我絕對會直接選擇最高配車型。
如果要說啟悅有什么缺點,那可能就是后懸掛有點硬。這種硬并不是說行駛中顛簸得很厲害,而是在通過減速坎或年久失修的井蓋的時候,后懸掛會比較不知所措。但這稍微硬一點的懸掛也正是我覺得它在操控特性上很像掀背車的主要原因。
啟悅雖然是三廂車,但開起來你并不會覺得后輪后方還有個尾大不掉的車尾。部分原因是因為啟悅在保證安全前提下的輕量化設(shè)計非常有效,即便是這款頂配車型,車重也僅有1120kg。另一部分原因就是鈴木的工程師并沒有為了增加后排乘坐舒適性而盲目地犧牲操控性。
我曾一度覺得,在北京這類限購、限行的城市,消費者會更傾向購買二三十萬的汽車,但啟悅的出現(xiàn)讓我發(fā)現(xiàn),其實不是這個價位不吸引人,而是這個價位里的汽車都太不吸引人,有像啟悅這樣的精致駕控小車,至少我現(xiàn)在會覺得,在北京買一臺便宜的小車也不賴嘛。